“有些傻逼對此嗤之以鼻,但有多得多的人愿意這么做!”
——Mark . Watney
這是《火星救援》原著中Mark說過的一句話,在電影中我們沒有機會看到,但要說成是這部電影的“終極縮影”,一點不為過!
誰能想到要用“粑粑”種土豆,實現自產自銷?誰又能獨自奔赴千里去挖20年前的火星車,實現通訊?
就連赫爾墨斯號女captain為了拯救同伴,不惜“5命換1命”,不是誰都能如此義無反顧;拆掉所有防護,等同“裸體”狀況下沖出火星,不要說“做”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所有的這一切,可以歸結為一句話:
“逗逼不死!”
這部電影的嚴謹性不需要過多闡述,NASA為其背書說明了一切!另一方面,這又是活脫脫是一部“逗逼精神”宣傳片,通過一系列“無定向喪心病狂”的驚人舉動和“主角光環”的無限放大,向世界闡述著“逗逼創造奇跡,逗逼改變世界”的精神內核!
1
有“意外”,無“悲劇”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科幻電影里的套路變成“千篇一律”:
有一個意外----一個人死了,
另一個意外----又有人死了,
再一個意外----更多人死了……
以“意外”與“死人”為基調,一步步地把主角往深淵里帶,當你以為主角也快要“陣亡”的時候,又往往能夠力挽狂瀾,實現大團圓結局!
所以,我們免不了會以這樣的慣性思維來觀看這部電影!然而,《火星救援》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130多分鐘的電影,居然沒死一個人,這tmd有點不太合理吧?要知道,我不知道多少次在腦里想象各種“悲催的死法”:
比如,美女都給你吻別了,炸彈聲音還這么急促,小伙伴你不犧牲一下對得起觀眾嗎?
captain女王大人你飛那么遠,被線團擾了那么多圈,不出點意外怎么說得過去?
甚至我在光頭面癱隊友神秘兮兮找正在健身的小美女,也自己腦補了一段“死宅宇航員按捺不住壓迫隊友就范”的情節?。磥砦沂翘哿恕?/p>
看他們的樣子,難道不像反派嗎?
但最后你會發現,原來整部電影沒有一個“反派”的設定(即使有些人就長著一副反派臉),最大的反派看來就是宇宙規律和“萬惡”的NASA局長!
其實,“不死”的基調從影片一開始就已經定好,mark在火星上的“逆天沙塵暴”中都能幸存下來,你就知道要“死”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2
即使“作”,也不會輕易狗帶
一般來說,處在這種“科幻絕境”中的主角們,都會經歷一番激烈的心理掙扎,比如《星際穿越》中,主角通過視像看到自己的女兒已經長大成人結婚生子甚至老去,大發“催淚”彈;
而我們看到,“逗逼”mark在面對逆境時,一般最多不會“崩潰”過半天……心愛的“土豆寶寶”被瞬間凍死,他就那么狂喊了一陣,昏睡了一晚,鏡頭一轉,他又繼續踏上了“救贖與被救贖”的路上!
更多的時候,他從絕望低谷爬上“火星食物鏈”的頂端,大概只需一首disco舞曲的時間!
除了食物和水,“寂寞”才是在火星上最大的敵人!即使在地球上,把家里網絡路由器拔掉,相信很多人都會開始焦躁不安,更別說在站遠一點都聽不清對方在說什么的火星(空氣稀薄不能傳遞聲波)上。
通過不斷的全方位的自言自語,也能獲取到快樂和滿足,你真的不能不佩服他的大心臟!爆炸燒焦了頭發,不是第一時間進行清理,而是跑去做視像日志,有時會覺得他不像是在“記錄”,而是在做一場有趣的“performance”(確實也是?。?/b>
3
調侃與戲謔,是生活的調味品!
說實在的,如果讓我去呈現,“決定是否繞過地球回火星”的那個討論會議,絕不是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因為這是最好表現人性的陰暗面的時候,甚至每個人的內心戲都可以從逃離火星的那一剎那說起,一直貫穿到最后的“太空徒手救援”。
要慶幸我不是導演或編劇,不然這部“逗逼史詩”就要被我搞砸了!
Mark與地球、與赫爾墨斯號的第一次通訊,并沒有痛徹心扉的生離死別,反而是充滿調侃與戲謔,樂觀主義的多巴胺“噴灑”了一地!
知乎上有個回答,把影片里面的人物性格用了一個詞來形容:
nerd化,很精辟。
具體的模板可以參照《生活大爆炸》的那班“怪胎”,言辭理性,思維活躍,表達獨特!
這場本應陷入道德爭議漩渦中萬劫不復的救援行動,在NASA的科學家、宇航員、工程師面前,就像是系統中的一個bug等待修復、太空中的一項任務等待完成、技術上的一個關口等待攻破一樣順其自然,除了“大反派”NASA領導以外,誰也沒有把“失敗了會怎么樣!”當一回事!
與其在擔憂前躊躇不前,何不趁早決定放手一搏?
不敢說如果影片設定是在一個現實的殘酷的世界里,“火星救援”的奇跡還是否會上演?但起碼像Mark這樣的一個“逗逼”,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甘心死去……
同理,你現在的生活正如“火星”上一樣平庸又無聊、苦悶又平淡,你又是否有勇氣做一個“逗逼”,活起來,不至于就此“死去”?
生活瑣碎的有趣表達
人生煩惱的無情拆穿
每樣細小事物,都獨具“槽格”
一個分享生活槽點的平臺
無吐槽,不生活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