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和我同床一起踹被的阿濱看起了《北京青年》。另一件事則是我那悶騷的高一兼高二同桌在平安夜前一天在學校里打了一場退役賽后,離開學校了。這兩件事看似毫無聯系,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不過既然寫到了一塊,那么冥冥之中,必有玄機。
? ? ? ?《北京青年》這部電視劇我沒去看,但是在數不清多少次被阿濱的哈哈笑聲驚到之后,也終于按耐不住問他“這電視劇講的是什么?”他異常簡潔地回了一句話“講幾個人重走青春的故事。”這么一句話的確能夠唬到人,讓筆者一下子感覺到自己已年近不惑了。當然撇開“青春”這個吐槽點不說,這電視劇講的也就是一群人愛來愛去然后各種折騰之事。這種類似勵志類的電視劇的確無甚內容可挖,可是在今天早上在收到一條同桌的動態——“就這么得溜過了。好迷茫,心里落差好大”后,我腦中頓時(對,就是這么突兀)出現了一個似乎很高深的哲學命題。
? ? ? ?我突然意識到,在之前學校的日子(當然包括放假回家)是一種在熟悉事物間活動的“安定”日子。而很快地,我的同桌也必將走入社會,不論他迷茫什么,他也會很快地開始另一段在不同地區的“安定”日子。以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同桌先生在生活上的“巨大”變化其實只不過是變了周圍環境。看到這里也許你覺得我腦殘了——廢話!走到不同地方環境當然會變了啊。但是我要強調的就是這個環境變化。我突然發覺,生活其實只有兩種面貌,一種是安定的習以為常,另一種就是所謂“流浪”。從這一點看來,同桌先生的生活并無太大變化,他也只是換了個地方,去做了不同的事。
? ? ? ?《北京青年》里的幾個人,突然莫名其妙地提出要重走一回青春,之后各種鬧騰。雖然我沒有看過這部電視劇,但是我特地去看了每一集的內容提要。最后結局果不其然,他們也是皆大歡喜了,然后重新安份。他們一眾離開了自己原本熟悉的生活,一路南下,發完了全身牢騷后又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他們這一個多月的日子就像是一段趣味的旅行,而旅行的最后,他們也會融入另一個環境中。
? ? ? ?如果把家,或者學校,或者一個村,一個有一群人在其內活動的固定區域劃分成一個個小圈子,中圈子,大圈子,大大圈子——這些圈子或相離,或相切,或相交,或內含,或外含——那么我們的生活只不過是從一個圈子換到了另一個圈子。我們偶爾會離開自己熟悉的圈子到別的圈子去瞧一瞧,看一看,但是很快我們又會回到我們所在的圈子。同桌先生將來要做的,也只是重新融入另一個圈子,雖然這也正是我在做的一件事。行文至此,我猛然發覺竟可以把生活概括乏味至極(雖然我們一直也是把它過得乏味透頂),那就談一談另外一種生活面貌——“流浪”。
? ? ? ?根據百科給出的解釋,流浪是“居無定所,不斷遷移,生活不固定”。與另一種面貌不同之處就在于,它強調了“不斷”,“遷移”,也只有這連續改變的動作,能夠賦予這個面貌正常的容色。如上文的說法,那么這種面貌就是在不同的圈子內不斷移動,始終沒有停留在一個圈子(在這里當然得給“停留”下一個時間概念,姑且就按照國際上對“旅游”一詞下的技術定義里的“不超過一年”)。一提到“流浪”二字,就想到了三毛女士,不過她也只是到了一些對于我們比較陌生的圈子罷了,比如西班牙,比如撒哈拉,比如加納利群島。
? ? ? ?如此大大地說了一堆,最后只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我們不想瀟灑地仗劍走天涯,還是安份地熟悉自己的小圈子吧。你可以偶爾出去溜達一圈,但別忘了回來(或者干脆待在那兒),畢竟連張無忌這種武功高強之人最后也是樂道于畫眉為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