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汲取的最好的養分就是來自父母的溫暖。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永遠要記住孩子的教育不能重來,如果孩子缺失了童年的陪伴,永遠都無法彌補。 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一位教育學家研究發現,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傾向測試上得高分的,智商、社會條件、經濟地位都不及一個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和孩子之間才能更融洽的相處,孩子才能更快樂的成長。 很多爸爸媽媽都是以自己太忙為借口,說自己想多掙點錢,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沒時間陪伴孩子, 可是家長們問過自己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嗎?自己 掙錢是為了什么?不還是孩子么? 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為孩子花有質量的時間,做到有效陪伴。
賈玲在春晚小品《真假老師》中曾說過的經典臺詞:“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教育占著很大的比重!孩子需要的不是錢,而是陪伴!家庭教育任重道遠,毅然堅定地走下去!”
教育專家曾指出:“12歲之前父母陪伴缺失會造成孩子未來人格的缺失,不利于孩子健康的身心發展”。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和一輩子最重要的老師。”問題兒童“大都是缺少父母陪伴造成的。
家長每多拿出多一點的時間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并不需要父母給孩子多少學習上的幫助。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研究發現:一個能夠取得成就的人,百分之二十取決于后天努力,百分之八十取決于父母教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的非智力因素,就需要父母進行言傳身教來完成了。
孩子安全感和歸屬感來自于父母,這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實際上孩子年齡越小,心理感知能力越強,越需要父母的陪伴。民間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至老”,指的不僅是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心理發展。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是給他們最好的愛。作為父母,生養兒女是本分是義務,教育孩子是責任是使命。
記住,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