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無論是企業和個人,當你知道該怎么走的時候,往往已經沒有機會了。
--- 查爾斯·漢蒂
專注還不能簡單意義上的只做一件事情,有些時候你在不同的事情里面做成一件事情那也叫專注。
那如何專注以及到底怎么樣能夠做到真正的專注呢?
專注最重要的是能夠讓你有幸福感,專注本身就是幸福的。
原來有一句不知道誰說過的名言,“凡專精一矣必有動人之處”
專注來自于哪里呢?
專注這件事的目的和本質是什么?
專注的幸福
演奏,從第一個音符開始,全身心地投入,每一個音符的跳動,仿佛把五線譜也弄得熱鬧起來。臺上,演奏者,很放松的狀態,傳遞出淡定、自如、灑脫,感覺與演奏的樂器融為了一體,專注地產生音符,產生打動人心的力量。
當小提琴和鋼琴同時響起時,琴弦和鍵盤仿佛也相互給予力量,把演奏者包圍,把臺下包圍,每個被音符包圍的對象,同時產生共鳴。當臺上的人很專注地演奏,臺下的人也會不由自主被吸引,雙方在一個能量場里都是全身心地投入,給予方或獲得方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仿佛也靜止一般。于是,專注能讓時間感覺靜止。
靜生慧。幸福感隨之而生,所有我們想要獲得的最終,也許就是讓自己感覺幸福。
于是,專注就變得如此重要。那如何才能變得容易專注?拆開來看,專注=專+注,專精一,注投入,也就是在一件事情上持續地投入。
如何讓自己持續地投入呢?有以下幾點。
這個事是自己喜歡去做的;
這個事對自己來說很有意義;
愿意花時間、愿意投入;
是有趣的,過程本身就能帶來很多,不用特意堅持;
會自然被吸引,于是當這個事出現時,會不自覺把它排為優先級;
因為,回到最初,這個事是自己喜歡的,從中產生了意義和價值。
于是,專注能讓喜歡變得更喜歡。
如此看來,要想辨別什么是自己想要專注的,是不是只要滿足以上幾點就可以了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能獲得自己獨特的專注領域。碎片化時代,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就是容易對很多事情產生注意力,關注點會變多。而有分散,也可以有收集,收集分散的注意力,加以整理,往往可以從中發現自己最注意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會是自己最能專注的地方。
找到自己最能專注的地方,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其實是使用了機會成本,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只能做這件事,因為做了別的事情后,原先的這個事就會被影響到,于是連做這件事的意義也被帶走了。分了心,在原先這件事上投入的時間也被分割了,所以專注,也是很挑剔的。
就像《象與騎象人》里面說到的大象,如何馴服這頭大象,首先要足夠了解這頭大象,知道什么是大象所喜歡的。專注有時也好比大象,專注需要投入,要有意義,要目標確定,喜歡有意思,甚至也是需要表揚鼓勵的。
瀟灑姐說,每天專注三小時,三小時是讓人能沉下心來做一件事最合適的時間段,如此,能產生“心流”,讓人能沉浸其中。
小王子對玫瑰花的投入,在過程中也許已經收獲了專注帶來的幸福感。
凡專精一者,往往能與之產生時間上的熟悉感,熟能生巧。而熟能生巧, 不就是一萬小時、專注后產生的結果嗎?很多牛人的分享,是不是就是現代版賣油翁呢?專注夠久,自然對其本質有充分的了解。夠了解,一定是因為有足夠的時間投入。于是,專注便能產生價值,同時也為別人帶來更多價值。
就像冬吳結尾所說的專注的本質:投入做一件事,做到最好,不斷深化。
此時,自己專注于書寫輸出的過程,這段時間是只屬于自己的,因此投入的時間對自己產生了意義和價值,讓自己可以在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的輸出,把想法帶給別人,同時自己也能獲得幸福感,也許這也是專注最大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