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產品分析——第三步(3)
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即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劣勢分析。
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據矩陣形式排列。
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的相應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具體內容分析
S(Strength)優勢: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有力的競爭態勢;充足的財政來源;良好的企業形象;技術力量;規模經濟;產品質量;市場份額;成本優勢;廣告攻勢等。
W(Weaknesses)劣勢:也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設備了哦化;管理混亂;確實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落后;資金短缺;經營不善;產品積壓;競爭力等等。
O(Opportunities)機會: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產品;新市場‘新需求;外國市場壁壘解除;競爭對手失誤等。
T(Threats)威脅:也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的競爭對手;替代產品增多;市場緊縮;行業政策化;經濟衰退;客戶偏好改變;突發事件等。
優勢與劣勢分析(SW)
由于企業是一個整體,并且由于競爭優勢來源的廣泛性。
所以,在做優劣勢分析時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將企業與競爭對手做詳細的對比。
如產品是否新穎,制造工藝是否復雜,銷售渠道是否暢通,以及價格是否具有競爭性等。
如果一個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優勢正是該行業企業應具備的關鍵成功要素,那么,該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也許就強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個企業及其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只能站在現有潛在用戶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上。
機會與威脅分析(OT)
比如當前社會上流行的盜版威脅:盜版替代品限定了公司產品的最高價,替代品對公司不僅有威脅,可能也帶來機會。
企業必須分析,替代品給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帶來的是 “滅頂之災”呢,還是提供了更高的利潤或價值;購買者轉而購買替代品的轉移成本;公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降低成本或增加附加值來降低消費者購買盜版替代品的風險。
整體分析
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
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從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值得發揚的因素,以及對自己不利的、要避開的東西,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并明確以后的發展方向。
根據這個分析,可以將問題按輕重緩急分類,明確哪些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點兒的事情,哪些屬于戰略目標上的障礙,哪些屬于戰術上的問題,并將這些研究對象列舉出來,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所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有利于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
構造SWOT矩陣
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等排序方式,構造SWOT矩陣。
在此過程中,將那些對公司發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遠的影響因素優先排列出來,而將那些間接的、次要的、少許的、不急的、短暫的影響因素排列在后面。
制定行動計劃
在完成環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行動計劃。
制定計劃的基本思路是:
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
運用系統分析的綜合分析方法,將排列與考慮的各種環境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來發展的可選擇對策。
-1歲產品經理
歡迎各位與我交流
歡迎各路大神
提供建議,前來指點
個人微信號
lguohezu
微信公眾號
產品經理從零到一
歡迎各位前來投稿,歡迎各位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