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通常都是到點起,最近太熱還有蚊子影響睡眠質量,所以不得已會設定鬧鈴,鬧鈴一響即刻坐起,下床、燒水、上衛生間,把燒開的水和前夜晾好的白開一擱,然后一大杯大約600毫升溫水下肚,開始緩緩的練八段錦,整個過程都是機械、無意識的,大腦還沒清醒,眼睛甚至也睜不開,直到一套八段錦做完,大腦才漸漸的意識清明,緊接著一套囚徒健身的力量訓練,大汗淋漓,氣血涌動,大腦這才算是正式進入活動清醒狀態,然后就是收束身心,開始60分鐘的瑜伽修習。日復一日雷打不動。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不管大腦是不是清醒,甚至是有意識的稱其昏沉的時候就開始了日課,不給大腦半點企圖偷懶的機會,當習慣養成,就好像設定了一個指令,身體就是個機器,只會一絲不茍的機械執行,完全不存在目標和懶惰的內耗,這可能也是高效的一個原因。
我知道現代腦科學界有一種說法是:身體任何的、哪怕最細微的動作都是大腦發出的指令,所以通過鍛煉身體會反向影響、鍛造大腦,這點我是部分認同的。因為我國的八段錦、五禽戲,還有印度的瑜伽幾千年來都是符合這個原理,雖然大師們并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但就是通過實踐總結出了精華并傳承下來,我個人修習八段錦八年多、瑜伽兩年半的自身體驗,日復一日的重復影響更多的是心或是“本我”,進而可以更大程度上的把控大腦,這一條已經是讓我變得更理智、更自律、更平和,其間好處不勝枚舉,而對大腦本身的影響,至少在智商上沒有特別明顯的效果。
一項技能可以精深到什么程度,取決于是否可以下意識的做出最佳反應,而這個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不斷重復的,幾乎任何技能都是---用丹尼爾·卡夫曼的話來說--從系統2轉化為系統1的過程,我們通常管這叫“~~感”,像語感、手感、盤感、擇感,以及像動物般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直覺,如果重復打磨到系統1可以高效處理工作部分,這就是能力強,工作起來游刃有余,下一步面對的必將是更大的責任、更大的挑戰,所有的金錢、榮譽也會隨之而來。除了處理工作,系統2可以用來思考,趨勢、未來、以及人生的意義,凡是哲學層面的東西雖然不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務實性,確實撐大格局的必需品。
2006年我在悉尼的一個印度同學,氣質溫潤、眼神清亮,據他說家族是婆羅門姓氏,家族修習瑜伽上千年,交給我正臥仰臥一共六式體位,并囑咐說這六式要重復練十年,當時我是很不以為然的。直到2014年開始正式修習,時至今日,未有一天間斷,就是這看著簡單的六式每天60分鐘反復做,一點點的撐筋柔骨,體位越來越精準,心境越來越平和,就這么一天天的持續,既然一個綿延千年的修煉方式,那肯定有我不知道的道理在,只需要感知身體、重復操練就是;今早做肩倒立的時候,這一體位我從完全抬不起腿到現在已經可以直立的很標準,正感受倒立時血液流入頸椎大腦的感覺,突然全身一松、先是熱流涌入大腦,清爽至極,接著又很神奇的自下而上從大腦一路過肚腹一直到腳趾,那種溫煦舒爽實在是妙不可言,我知道自己好像是在這個體位上突破了一個層次,光是當時極度美妙的感覺就足以讓我趨之若鶩了,不過舍此暫時還沒有表現出其他方面的好處,只是大腦好像更清明了些,但我相信突破的益處會漸漸表露出來。我的同學之所以反復強調要重復十年,應該就是這基礎的體位通過十年的重復會在大腦構建一個反射區,不僅可以影響心性,更是具備可以完成其他任何體位的可能,且靜心修習便是。
我極度推崇重復的力量,這本質上也是人生的復利,不斷打磨,終有爆發的一天,事實上當把一件事重復的足夠久的時候,原先想的問題已經不復存在,天地間就只有這么簡單的一種做法:做、以及重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