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影評】《猩球崛起II:黎明之戰》觀感:個體差異、認知障礙+思路誤區

圓珠筆臨摹凱撒

之前一度認為,《猩球崛起II》如果只停留在一般科幻片的話、拼場面宏大估計都比不過《變4》《環太》等,所幸的是這一印象只是源自于我并無依據的低估。
正好有贈票、就搭乘上8月暑期檔的末班車、去領略了TA的味道,
“堿鹽”之,《猩II》作為一部科幻片,其在情節粒度上的研磨細膩,蓋過了在場面規模上的天然不足,提升了它的價值——以新鮮瑰麗的科幻背景、來變換角度渲染出亙古未變的若干人文命題。
《猩II》的主題無疑是種族/群體的糾紛(人vs猿),在影院里我心中便浮現出“個體差異”“認知障礙+思路誤區”這兩組最大關鍵字;
而觀影后正好讀到的一篇名為《從穆加貝看曼德拉》的文章(FT中文網9月3日)、則仿佛使得事情更為鮮活起來。(注:穆加貝與曼德拉同為非洲種族解放運動領袖,都受到過白人種族主義政權嚴酷囚禁,分別長達11年和27年)
順便說一句,類似“新瓶裝老酒”的展現方式最近似乎又正當流行,《饑餓游戲》系列中我們就很容易解讀到古羅馬角斗士的主題、與“文明倒退”的可能;無論科幻/魔幻/玄幻,有真材實料 就反倒并不“迷幻”了。
 
電影,從一雙凝視前方的、人猿領袖“凱撒”的深邃眼眸開始。這一批因受藥物影響智商已經類人的猩猩,作為標志之一、便是其雙眼瞳仁中所透現出的綠色。
《猩II》的戲劇沖突主線,就是在這一批只企求能安居于自己綠色森林里的猿族,與同樣只企求能安居樂業的人族幸存者之間(注:在《猩I》結尾人類已因自己所研制的藥物泄漏感染而滅絕九成),層層激蕩疊加著展開。
 
提醒:以下將包含片段式劇透!不過并非按劇中時間線、而是圍繞核心概念擇要陳述。
 
-------------------鋪開鍵盤和堅果食盒的分界線--------------------

※上篇:個體差異※

不同于一般科幻片中“更高更大更強”的沖突碰撞,《猩II》中既演繹了兩大不同團體之間的矛盾升級,也深入刻畫了兩個團體各自內部的分歧激化,無疑使人能融入到一個更同步于現實血肉脈搏的情境中。
(友情推薦:“不提升沉浸感的游戲不是一部好電影”,圖多慎入,記“新媒體”PS3/PS4神作《The Last of Us》
如果追溯起演化出這兩種沖突的根源的話,“個體的差異”無疑將無奈地映入你的眼簾——有時就僅僅是少數個體的表現偏差,卻就足以使得原本已觸手可及、絲般柔順的和平被瞬間撕裂!
 
首先來查看少數的個體的差異、因何會導致團體之間的矛盾激化
人族的那個“憂恐驚”指數時常穿越峰值的水壩專家,只為了一己安危、就違背約定私自帶槍進入猿族大后方,于是,前一組鏡頭猿族和人族小分隊還團團圍著新生的猿族小王子親昵玩耍、總算從相互防范轉入到“家庭溫情”這一跨越種族的共同價值觀里,后一組鏡頭就瞬間切入到了對峙爭斗,凱撒則同時陷入被所信任、所幫助的人背叛和被同族人質疑其輕信人類的判斷力的雙重尷尬(信任,trust,則其實是一個層級更高的關鍵概念,將在后面單獨探討)。
老師常教導我們說“走出國門,每一個中國人就都代表著中國”,同此理也。一個團體,對于另一個團體的“采樣觀測”機會往往極為有限,這就意味著少數、甚至真是只少到一個 “秀下限”的個體展現出來了,就會被當作這個整體的“下限”。當然這種“以偏蓋全”的認知模式本身并非成熟,可是與我們作對的往往還有時間緊迫、“單方面理性”的風險成本、溝通成本等等(#不展開#1)。
團體之間一次次矛盾激化的結果,勢必是裂痕擴大,擦槍走火,直至全面戰爭,生靈涂炭。
而為了修復彌補對方的片面認識,在新的共識上達成“信任”,《猩II》貢獻了兩個場景,一個是宅心仁厚、兼愛兩族生靈的馬爾科姆(人族),甘受斧鑊、孤身前往與猿族尋求和解(真正做到將整體看得重于自己單個個體),另一個則就是凱撒,選擇放下武器、幫助對方(率先利他、誠意)。
與之相反的實例,則是猜疑“對方的主戰派也可能占上風”的人族領袖德雷福斯(猜疑,作為與信任相對立的模式,確實在太多事件中成為了不幸的根源),在同意馬爾科姆前去和談的同時,還選擇了同時調集大量軍火武器,(為人族)“做足”兩手準備,冥冥中、其結果,卻反而恰恰是這多出的“一手”將其最為憂慮的局面給推動成為了現實。蝴蝶扇一扇翅膀,都會有聯動效應,所以講“世事無?!?、人很難駕馭得了自己的行為所可能造成的全方位影響,有時或許真的需要一份“吾正吾身、雖(為你而)死亦無憾”的純粹“呆”信、方能善解..(#不展開#2)。
在沖突面前敢于爭取“自由”、“家園”的英雄,無一不透射著“不畏犧牲”的光環,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這種無畏、并不總是全要以“消滅對方”的方式來兌現的。
切換到現實世界中的例子: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號“圣雄”,在民族運動中選擇倡導并踐行“非暴力不合作”,其思想為其他民主運動領袖、如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奠定了基礎。他的名言之一:“有愛便有生命,恨只會導向毀滅?!?/strong>(Where there is love, there is life; hatred leads to destruction.) 愛/生命,善于“拒絕仇恨”的綠色,彌合劑(#不展開#3)。
 
再來看看少數的個體的差異、如何演化出團體內部的分歧激化
科巴,其精彩程度不亞于凱撒,如果說在凱撒心田中奠基的是“有愛”的弗蘭蘭一家自幼給他的正能量的話,科巴眼上臉上身上的可怕疤痕、則正充分解釋了他心中“無愛”的根源。他的遭遇、其實在猿族中是相對獨特的(參見第一部,多數猿族來自于收容所、動物園,極少數是從科學研究所解救出來),但他卻最終成功地把整個猿族推向了戰火,而且是從“上帝視角”看其實是本可避免的一場戰火。
怎么做到的?是少數差異個體僅憑狡詐來顛覆的么?不全是,科巴,在猿族內部其實已經做到極其坦誠,他在人族這里可以賣萌耍詐,但對解救他出牢籠的凱撒卻是試圖推心置腹溝通的(他所要的也本來就不是權力),甚至是作為“諍臣”當面質疑領袖的判斷的(挨了一頓胖揍),失去信任后依舊親力親為涉險進入人族武器庫,歸來后他是直率地再次據理力爭的;當然最后,面對“極權”、他是動用了詭計(是他在這時已經先不把凱撒當作“猿族”了),先發制人、挑起了戰爭。
當然,凱撒在面對科巴的直諫時、作為領袖也是犯了錯誤,在他對這個激動但忠誠的下屬報以拳腳時、他也是在“無愛”了,暴力換來的“威權”別人也同樣可以回敬給你,凱撒應該同樣直言的是“...”(#不展開#4),并主動請科巴再去人族刺探、帶回更多情報來再定方案。
能夠改變人的、只有人自己,人性弱點之一——怕心/猜疑心正是這場沖突中多數個體身上都有的“鉤子”(Hook)、人族猿族中都有,一旦被鉤中就會成為行動的動力。一個群體中的少數個例、之所以能發動起與之并不盡相同的大量其他個體跟從他的并非當時合理的觀念,往往就是牽動了某些人性弱點所致,這些(弱點)便是一個社會文明潛藏著的“殘疾”,需要靠教育/人文活動來復健。
心理學研究認為(參見弗洛姆等的論著),例如希特勒、斯大林這樣的“暴君”,深藏在其內心中的其實是對自己的無能的焦慮、對于“失去掌控”的恐懼,為了消除焦慮獲得“自身強大”的自我認知/公眾認知,他們所選擇的方法、卻是去控制/囚禁/扼殺他人,使自己“擁有像上帝那樣能夠操控人生死的權力”。連一國元首都沒有“上帝視角”、因此“猜疑”總會滋生,如果再加上在接觸到少數個體時曾“親身經歷”過的切膚傷痛、“猜疑”便更會暴脹,直到化成“先發制人”的惡;飽含人文論述的科幻小說《三體》中的“猜疑鏈”也好,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也好,因為觸動到“個人利益”而看似無時不在的“猜疑”,要破解TA,也得靠理性破其本質:1.(客觀)存在強有力的第三方能保障(正當的)“個人利益” 2.(主觀)有甘愿將對方與自己視為平等一體的強大博愛、寧可“后發”犧牲自己也不枉害他人(#不展開#5)。
 
博納影業大盧灣區董事蔣先生,為人豪爽幽默、且熱心公益,在一次“大餅油條+三兩92年拉菲”的早餐后、曾發信力邀小伙伴們包場圍觀《后會無期》,據說下一次就該輪到劉慈欣那部《三體》的電影版了,幸勿食言~ 首先支持國產電影、人文作品的發展,同時也支持一下蔣兄一直在實踐的“啟明書社”(專注于為貧困人群,尤其是少年兒童提供文化物資),書本、教育、能層層鋪墊出文明進化之路。
“那些思想造成隔離歧異的幻象。自我使這種虛幻根深蒂固,這種虛幻造成恐懼、焦慮和極大的悲痛??謶?、焦慮和悲痛輪番而上,必然產生憤怒和暴力。當這些雜亂無章的情緒盤踞人們的心頭時,這個世界上哪會和平?只有快刀斬亂麻?;氐絾栴}根源之所在。當你再次回到你的思想,那些老舊的思想,別去想它;取而代之的應該是,運用你直觀的智慧再度去體驗愛,沉思冥想。你就會看到原來萬物息息相關,共存共榮。你就會看到和諧,而非差異。看到你真正的自己(明心見性、開悟)??吹搅松系郏ǚ鹜?、佛性)。”——《返璞歸真》布萊恩.魏斯
 
-------------------沖一杯白咖提神醒腦的分界線--------------------

※下篇:認知障礙+思路誤區※

個體的多樣性(diversity)、是人文精神崛起的標志之一。在削弱專制集權/宗教神權之后,個體獲得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尊重、包容度,使得無論在主觀意愿上、客觀資源上、那些跋涉到了文明前沿具有【突破性】的先進生產力獲得了所需要的保障。只是事有利弊,個體差異也并非都只表現在先進的前沿(甚至也未必是“雞鳴狗盜”式的可作備用之才),當它一旦是表現在落后/不合理的后院中時、所牽動的就也將是倒退/不合理的雞飛狗跳、甚至后院起火。
個體差異的根源、以及少數個體如何牽動全局做出回溯分析、無疑將有助于激濁揚清、揚民主之長避民主之短(環境不成熟的民主仍會淪為混亂或專制),后者前文已有提及了,限于篇幅只講“個體差異的根源”。
 
首先是個體所經歷的外部事物(例如凱撒的幸福vs科巴的遭遇)、自身“心-腦-體”先天條件、“感知-思考-行為”后天模式 上所必然存在的不同,與電影相關的,就是科巴看見人族軍火庫就認定了“人族威脅論”的關鍵情節,如果沒有這個誤判、人族猿族(在雙方英雄的甘愿犧牲、率先利他的誠意帶動下)本來順理成章的至少可以走進一段蜜月期,可結果卻就在燈火闌珊處、兇神回首。問題焦點決不是“猿族先天腦子不靈”,而是現實情境中客觀存在著“認知障礙”的現象(“障礙”,而非“困難”):簡言之,溝通成本=近乎不可能(畢竟不是三體人),向對方確認的后果無非三種:1.對方提前行動 2.對方編造理由拖延 3.對方講述實情,可是,已經是要頂著第1種情況的滅族的風險了,最佳的第3種情況、卻與第2種之間因“不可區分”而重疊,沒有一個公正的第三方可以裁定/保障對方表述的真實性,使得唯一可通過溝通后走通的路徑被鎖死。問題的真正關鍵,其實還不在這里,而是在于面對“認知障礙”之后、個體所啟動的“思考-行為”模式。如果說文明能夠不斷進步,前提不在于“天生麗質(噢,睿智)”、而在于在多大程度上能至少從失敗中汲取到經驗,當一個個體有足夠經驗、社會責任心,他就會知道,當面臨這種“認知障礙”的情況時,確實是一時不可解的,但這絲毫不會改變、如果“猜錯”了現狀同樣必然會帶來的巨大損害。恰恰在各種容易失控失去公正判斷的點上,需要理智才能防患于未然(恐慌,暴怒,醉酒,自我中心等情境皆如此),為自身行為的影響嚴格負責;而不能預先了解識別清楚這些、就很容易踩入一個個的“思路誤區”。見到一個表象,就只認知為是1-2種本質引起的,并直接就采取了行動(看見一個人拿著一把利刃在練,結果就趁他休息索性把他給殺了),這就是“思路誤區”中典型的一種,而每一類“思路誤區”都是可溯源到人類生理/心理、社會文明上的局限(越原始的生理/心理局限、關聯著越基本的“思路誤區”)。(#不展開#6)
 
重要到可以單獨抽出一說的另一根源——倒并不是金錢,雖說金錢也表現出“分配不均”,而是更為核心的——人文/道德資源的分配上、存在著的不均。正所謂“人拼對了,世界就拼對了”,金錢的“不均”、只要人對、都并不是什么“洪水猛獸”(自會以合理的方式分配、以及自發的再分配),只可惜在公眾的意識里、“短期-局部受益的”金錢往往還處于“更容易被感知-接受”(思路誤區之一)的地位。“猿類是愚蠢的”,影片里莫里斯如此提醒凱撒;因為“思路誤區”(而誤區又是源自于個體的生理/心理局限)、現實中的人類也是在不斷犯錯,有可以彌補的、也有永不再能彌補的..,是不是也就是缺少那么一瓶“智慧促進劑”呢?人文/道德資源分配的不均,與金錢略有不同,除了客觀公正分配的因素、它還有主觀拒絕的因素(“合理的世界是這樣的,可是我親身經歷的世界是這樣的,所以我拒絕接受你認知中的合理”,科巴式的振振有詞),不過若能客觀看清這份“不均”的根源與個體差異之間的關聯、至少可以多一層理解少一些本可采取其他方法的對立,進而若能看清人文的“聚合-普及-理解-接受”、都將面對著“盲人摸象”式的課題、需要有一個過程的話,就更能領悟并開啟更為長效的“愛(治療式的)-忍-信”的模式。(#不展開#7)
“愛”體現在哪里?其實制作有內含的人文作品(無論是電影、更傳統的紙面一次元二次元書籍、還是令你能第一人稱飾演主角的游戲“新互動媒體”),就都是一種“愛”的體現,一項人文作品必然會面對特定的受眾、“使得對的人能以對的方式/旋律獲得對的東西”、就是一次有意義的心血凝集。三觀的形成(世界模型->價值優先級->人生志向),最為寶貴的時機無疑是兒時、來源于所在的家庭。而如果因為種種原因,良好的契機不可得,三觀相對已形成,那么,通過優秀的人文作品破解“盲人摸象”(尤其是重點著力于標志出已知的“思路誤區”),再加上必不可少的透過個體自身的智慧與度量(會進化)來過濾吸收,將成為人文/道德資源再分配的最主要的方式。這也是大眾傳媒(傳統or自媒體)所本應承載的使命,而“影評”“書評”則是對于被廣泛傳播的人文作品的、融合了評論者自身三觀梳理發酵后的“反芻”、甚至是二次創作(麝香貓)。
 
再次回到現實中的種族糾紛,Beyond黃家駒的《光輝歲月》作于1990年,向一位和平堅忍而剛剛出獄的勇者致敬,他就是南非黑人民族運動領袖納爾遜·曼德拉。在十多年的非暴力抗爭后,面對鐵血的鎮壓現實(1960年沙佩韋爾慘案),他也曾隨即組建起地下武裝力量,但在被捕監禁的漫長鐵窗生涯里,他進一步反思了包括“人性”在內的各種社會問題,更深層領悟了“自由”的意義:“...一個奪去其他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鎖在偏見和心胸狹隘的鐵窗之后。如果我要剝奪別人的自由,我就不會有真正的自由,正如我的自由被剝奪時我也不自由一樣。被壓迫者和壓迫者同樣地都被剝奪他們的人性?!保吕詡鳌堵杂陕贰罚爱斘覐谋O獄走出來的時候,解放被壓迫者和壓迫者雙方就成為我的使命”——他也確實憑借強大的精神力量、即使還身在獄中時就贏得了國際政要的尊敬,最終真的完成了南非和平轉型的偉業!相比之下,與之同一時期的津巴布韋黑人民族運動領袖穆加貝,盡管也經歷斗爭換取了國家的獨立,卻先是在白人土地所有權問題上做出了荒謬讓步(5%的白人繼續搶占著與95%黑人同樣多的土地),同時又抱持著全盤反資本主義反西方的偏見、而照搬革命時期“左傾”和激進的模式,并在2000年終于開始強征白人土地,最終使得津巴布韋在創造十數年高速增長后一落千丈變成非洲最窮國、通脹率曾高達200000%、發行出破世界紀錄的1000億元面值貨幣?!拔以诜磳Π兹藢U耐瑫r,也反對黑人專政。...我的思維受到了東方和西方的影響。這讓我覺得,在尋找合適的政治模式的時候,應該完全公正、客觀。除了社會主義之外,我不會把自己束縛在某個具體的社會制度上。我必須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空間,以便可以自由借鑒西方和東方的成果。”曼德拉曾如是說與做;個體/尤其領袖,都要為他們的“感知-思考-行為”模式(是否與客觀發展規律相匹配)負責。
 
最后讓我們留一段空間/時間給“信任”(Trust),因為TA也正是化解差異的核心鑰匙之一,也是在電影中被提到多次的。如果我們真的要以自由平等為前提,在人文/道德資源客觀上配置不到位、我們的“對手”還處于或專制壓制、或詭詐挑撥、或偏見激進的各種“癥狀”中時,我們是要選擇走長期路線,給對方以更多“感知-思考-接受”的機會的;但同時,就如電影中清楚點到的,信任(其能明白能改)的同時、也就要準備好代價,凱撒很清楚的知道“戰爭是猿族挑起的”、“責任該由我負,因為是我選擇了相信科巴”(不愧是綠瞳初代)。往信任的更深層挖掘還能有什么?這部電影畢竟是英語國家所拍,我們“漢語族群”在解讀時如果能貼近“英語族群”的語言文化背景來理解應該會是更適合的?!癐f you trust someone, you believe that they are honest and sincere and will not deliberately do anything to harm you.”這是柯林斯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的解釋,而believe(相信),名詞型belief,已經是帶有一定的愿望/愿意(其成真)、信仰的色彩了。所以說,“信”的目標,不一定要是真實的!哦,如果按照(現代)漢族人的觀念,“信一個都并不真實存在的事物”、難道不傻么?是的,那真的不傻(=No, it's NOT stupid)。其實無關乎國籍民族,而只在于“對信仰的實踐”在文化中保留了多少,Belief is a feeling of certainty that something exists, is true, or is good. “愿其為真、必將美好”(意譯) 信,那只是個體堅信“必使其成真、方對全局有利”的價值觀的體現。可是當多數個體、如果都終于主動/被動地開始信同一個目標時、就會迎來改天換地的突破變化!(進化或倒退)這里就有一個核心概念“自我認同”(#不展開#8),“猿<->人<->神”,不少人、會把“思想-行為”模式高于當時中上水平的人稱為“圣人”,意思是自己只是“普通人”、因此那些“過高的要求”都是留給“圣人”去做的自己也就不需要改變了(人性弱點之一),可是試問如果回到茹毛飲血的人猿時代,面對現代高度文明的“人”類、那種人是不是也要當作“神”一樣來“只做仰視”呢。個體差異,(愿其)終會改變,人類總得相互關聯著,或好或糟、或快速或緩慢地進化下去(誠然有著生態大環境的告急)。曼德拉曾多次反復強調他“不是圣人而只是一個普通人”,真是Think alike吧,愿明日之“神”看今日之人類,如今日之人類看昨日之人猿。
 
-------------------飯前合理空腹健身減脂的分界線-------------------
最后,基于動作捕捉完成的人猿特效,包括細膩逼真到表情、毛發,也是可圈可點(凱撒的毛發多達82萬縷以上),
《變4》中的人物盡管閃耀、高大,但卻終歸只是覆蓋了一層考究亮漆的“非有機體”——真實的肌膚固然“粗糙”,卻“美”于鐵板。
而飾演凱撒的,竟然就是為《魔戒》系列中的“咕嚕咕嚕”做動作捕捉+配音、并因該角色差點獲得2003年最佳男配角提名的安迪·瑟金斯,
并且在飾演凱撒之前,他還飾演過更具重量級的“金剛”..為此到倫敦動物園體驗了2個多月的生活,
觀影者紛紛驚訝于這人猿王凜凜而深具睿智的威儀(個人懷疑瑟金斯是否參照過林肯做原型..)、也就情有可原了。
至此,技術團隊、演員、編劇、導演 齊備的《猩II》,已具備了足夠多吸引你我眼球的理由。
1944年,曼德拉參加主張非暴力斗爭的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
1990年2月11日,在監獄中度過了27年的曼德拉終于重獲自由。4年后在南非首屆全民公選中當選首屆黑人總統。
2013年12月6日,曼德拉在約翰內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歲。
2014年7月11日,《猩II》在北美上映,制片成本1.7億美元,全球票房6.1億美元(參照:《變4》=10.8億美元)
面對諸多世事紛擾、看得見卻又顯然決不易于解決的糾葛,或許只有嚴陣以待,將一切先客觀地照映于、盡可能多數的“綠瞳”之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460評論 6 538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067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467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68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18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582評論 1 32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1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9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43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9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91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63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513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4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90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26評論 3 396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53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