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系列的最后一部《猩球崛起之終極之戰》即將上映,這是本篇的前提。
趁著明天《猩球崛起III》上映之前,讓我們不妨先來補補猩球崛起三部曲的前兩部究竟講了什么事情,以及這些事情對于整個三部曲的影響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使得新觀眾(比如我)在觀看第三部的時候,不至于一臉懵逼。
一天的時間刷完了前兩部的我,趁著腦子還熱乎,捋了一下《猩球崛起》三部曲前兩部的故事線,發現這個故事的故事線其實并不難捋,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清晰明確,就是兩個字:“生存”。
你看,在第一部里面,猿類首領凱撒遭遇到的,其實就是生存危機。
什么生存危機呢?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部里講了什么故事吧。
凱撒的逃跑之路
在第一部里面,凱撒的智商隨著他的成長開始呈指數式增長,他繼承了母親的基因(凱撒的母親被注射了藥物而富有智慧)變得非常聰明,但是這種聰明對于猿類這個種族是完全不必要的。
首先他是一只APE(猿),其次才是高智商。男主威爾-羅德曼用項圈圈著他出去散步,使他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一種質疑和否定,他會想:我到底是猿類還是人類?
正是因為身份無法得到認同,凱撒開始變得抑郁和不安,因為一次很嚴重的傷害事件(凱撒咬人),凱撒被送到了研究院的籠子里,遭受著歧視和蹂躪,正因為這種歧視和蹂躪,使得凱撒的心理產生了非常大的反差變化。
在這一刻他明白:自己是猿,永遠不會變成人,為了能夠獲取像人一樣的自由,他必須做點什么。
在歷史上,也有這樣一只智商超凡的靈長類動物,他的名字叫做夏特克(Chantek),享年39歲,在研究員邁爾斯的指導下,夏特克不僅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操作和動作,能夠聽懂英文詞匯,甚至可以使用簡單的手語與人類交流,通過一次珍貴的機會得到了上大學的機會。
夏特克應該是第一只能夠進行獨立思考的猩猩,但是最后他的結局并不盡人意——因為在大學的時候傷到一位女學生,夏特克不得不與人類進行隔離,之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夏特克都是待在一個只有25平方米的小籠子里度日的,因為這段黑暗的經歷,使得他變得抑郁和沉默,夏特克不再試圖與陌生人手語交流,甚至連熟悉的人也很少進行溝通,最后郁郁而終。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像凱撒開頭遇到的故事呢?
在《猩球崛起》第一部里面,凱撒同樣是因為故意傷人而被關進籠子里,同樣受到了其實和蹂躪,但是凱撒并沒有因此而選擇放棄,相反,他試圖尋找機會逃出去。
這就像是夏特克的另一個故事,倘若夏特克當時選擇了逃出去,那么會發生什么呢?
電影好像正是在向我們展現這種選擇的一種猜測。
凱撒并沒有自己逃走,他知道即使他逃出去,他的所有族類仍然會飽受折磨,所以凱撒想帶著所有猿類一起走。
在所有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凱撒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猿類的智商問題。
猿類太蠢了,他們無法去對未來進行規劃和思考,他們認定誰強大誰就是王者,所以當初凱撒被選出來也是因為他的強大。
而且猿類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善于服從,而不善于反抗。
這讓我想起來一個故事,一家馬戲團著火了,所有人都拼命逃跑,動物也四處逃竄,最后大部分都活了下來,只有大象死了。
大象是被活活燒死的。
為什么大象不跑呢?
因為馬戲團的大象從小被折磨和灌輸思想,逃跑會被殺死或遭受懲罰,久之久之,大象就再也不敢離開馬戲團所圈定的范圍了。。
在電影里,有一個鏡頭:凱撒幫一個大塊頭把門打開的時候,他并不敢出來,因為人類的折磨已經將他的思維劃定了一個圈子,很難走出來。
這估計就是很多動物容易患上抑郁癥的原因所在(我猜)。
故事講到這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整個故事發展的方向其實就是關于生存的:猿類想要尋求生存并取得自由,而人類則害怕猿類對他們的世界造成破壞,并想盡辦法消滅猿類。
這就是猿類的生存危機。
為了解決這個生存危機,凱撒必須孤注一擲,帶領著所有猿類逃跑,所以你會看到在之后的劇情里所有的猿類都因為藥物的作用而變得聰明起來,他們在一起就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直接與人類力量對峙。
人類與猿類對抗最壯觀最震撼的橋段就是在橋上的那場激戰中了。
起初我以為猿類是想挑起與人類的戰爭,但是其實我錯了,猿類并不想挑起戰爭,他們只是想尋求生存以及一個棲息地。
但是人類本性中的多疑讓這種與猿類的沖突變得更加強烈,凱撒和他的“家人們”為了自保而不得不去與人類對抗,造成了不少的傷亡。
但是結局還是好的,最終凱撒達到了生存的目的,與他的家人們一起躲到深山里,與世隔絕。
這就是第一部的所有劇情了,這樣看來你會發現其實故事很簡單,就是在講一個猿類首領凱撒帶著族群反抗人類尋找棲息地的故事,正因為故事的簡單,才使得人們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將視線集中在影片的特效和大場景上。
說到底,愛與和平才是類型片的主線,其他都是扯淡。
但是如果說第一部里的故事主題是講的“追求自由”的話,那么第二部里面則變成了“保護自由”。
我們來看看第二部的故事講了些什么。
凱撒與人類
相比于第一部的大場景大制作,第二部的格局明顯小了很多。
但是相比于第一部9000萬美元的投入來說,第二部1.7億美元的投入則可以說是大手筆了。
那么這些錢花到哪去了呢?
第一就是視覺效果的強化,這一點直接在感官上就可以獲得體驗。
其二就是動作捕捉技術的加強。
這一點對于本作尤為重要,因為在《猩球崛起II》里面,主要的沖突就是關于猿類與人類的,而這些沖突必然不可能全部用大場景來表現,在前作《猩球崛起I》中,多次運用了大場景表現猿類與環境的沖突,這是劇情需要,而在第二部里面,因為沖突的雙方變化了,所以人物與人物間的表現變化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本部作品中,你會看到很多談判戲碼。
猿類與人類多數都是近景,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猿類的表情和動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對特效和猿類的動作細節要求的更多了,否則就會讓我們這些觀眾產生一種不真實感,心里會覺得:太假了,不該是這樣,搞笑。
一旦出現了這種情緒,這部電影的制作就是失敗的,由此可以看出動作捕捉技術的重要性。
第三個,就是劇情了。
因為格局變小了,所以電影就沒有再將故事的敘述點只放在猿類身上,而是在猿類和人類兩者之間進行穿插。
不僅僅有人類和猿類生存危機的沖突,還有猿類自己內部的沖突。
所以我們會看到,猿類與人類互不信任,互相警惕,也會看到猿類中的科巴反叛了凱撒,意圖領導猿類滅絕人類,并最終統治整個猿族。
故事講到猿族內訌(科巴用槍殺死凱撒之后)的時候,就已經比第一部的張力要強許多了。
你會看到大規模的戰爭場面、猿類的動態描寫、人類生存危機的展現,電影從這一部開始,走向了一個轉折點。
這個轉折點是什么呢?
人類開始退化,而猿類開始進化了。
相比于第一部中擁有超凡技術的人類來說,第二部里就只剩下了冷兵器和無盡的骯臟和瘟疫,同樣的,在《瘋狂的麥克斯4》里面,當人類的科技發展到極致的時候,環境開始急速退化,最終人們的生存危機又開始產生,而這里的主題就是“爭奪”,為了水而爭奪。
電影《猩球崛起II》中則變成了為了家園而爭奪,或者說是戰爭,雖然爭奪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和《瘋狂的麥克斯4》的主題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生存。
所以如果讓我大膽的猜測一下《猩球崛起III》的劇情的話,我會認為環境會越來越惡劣,而人類的適應能力會越來越差,而猿類的適應能力則會越來越強。
這符合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的說法。
凱撒最終會如何?
凱撒和他的族人們最終的歸宿會怎么樣呢?
上個世紀的《人猿星球》給了《猩球崛起》系列靈感和故事,而在此基礎上,后者對前者進行上藝術上的再創造和深度加工,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的商業化和通俗化,我想,在第三部里,故事同樣是以一個小小的沖突引發事情的產生,并繼續講述“生存”這個主題的。
凱撒命運必然是統領著族群尋找生存的機會和進化的道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凱撒會帶著族群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星球,打開猿類統治的新篇章。
或許之后還會有《猩球崛起IV》或者更多系列產生,但是主軸心的故事基本上在前三部里就已經奠定完成了,《諜影重重》系列和《指環王》系列都是如此,而多出來的幾部從整體上來說只是故事的一種延伸而已,并不屬于整個大框架之內的。
《猩球崛起》系列的成功代表著一種類型片的新高度,這種高度是由影片本身的立意和技術決定的,他探討了人類的未來軌跡,同時也試圖解釋生存的意義,雖然在劇情和類型的限制下并沒有過多深入,但是僅從影片立意上來看的話,電影本身還是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的。
類型片的關鍵點在哪里
所以看到這里的你們會發現,類型片的續集,一般都會選擇深入主題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比如在《猩球崛起》系列里,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進行主題上的深挖。
所以你會看到凱撒的過去影響著他現在所做的決定(凱撒被人撫養過,對人產生感情)——與人類和平相處,也會看到第一部中遺留的“藥物”對人類世界造成的災難性后果。
簡單的來說的話就是人物的經歷影響著故事的進程和結果,同時也在影響著電影中所產生的對抗的強度。
幾乎所有類型片都是如此,《諜影重重》一直是一個倒敘的故事,從伯恩的身份開始講述,到最后挖出“絆腳石”計劃為止,幾乎全部都是人物的經歷所左右劇情的。
那么,在最新上映的《猩球崛起III》中,這種套路會怎么樣展現呢?
相信《猩球崛起III》的上映,一定會帶給觀眾一個不一樣的人猿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