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我們作為在祖國母親懷抱里成長的花朵,作為新時期警校大學生,在警文化的熏陶下,更是要踐行禮法,克己復禮。
問禮,詢問禮法,學禮。說到“禮”,就不得不談到我們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天生不仲尼,萬古如長夜”是人們對孔子在人類歷史文明禮儀教育上做出的杰出貢獻的極大稱贊??鬃诱J為,禮儀是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是人安生立命之根本。春秋時期,西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因此孔子非常向往周文化,曾入周學習禮樂,他曾說“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在《禮記·曲禮下》也記載著“在朝言禮,問禮,對以禮。”由此可見,孔子對于禮法如此推崇,禮法對人立身成敗的影響之大。
何謂禮法?《資治通鑒 周紀一》中記載司馬光說“臣聞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譯為:我知道天子的職責中最重要的是維護禮教,禮教中最重要的是區分地位,區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什么是禮教?就是法紀。什么是區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別。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簡言之,古代禮法是由于嚴苛等級制度產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君臣關系。由此引申,隨著時代的推進,在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禮法則慢慢溫和起來,現如今是指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之間真誠尊重、平等適度 、自信自律 的行為準則。
身為警校生的我們,要從三方面踐行禮法,其一,規范個人內在素養,談吐不俗;其二,注意自己言行舉止,衣著合體;其三,規范個人接人待物,胸懷寬廣。首先,個人素養的提升需要我們不斷汲取知識,多看名人大家的著作,使其轉化為自己的能量,修身養性。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此意。另外,要培養自己的優雅素養,還要注意自己言行舉止學會慎獨。君子慎獨,小人自嫌。無論何時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個覽聞辯見的謙謙君子。再者,我們要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注意警容風紀。曾經有位老師在課堂上開了個玩笑:警服可以拯救我們外表的先天不足。確實如此,警服上身,自然散發出預備警官的大義凜然與浩然正氣,精氣神兒倍兒足,因此我們應該珍惜每次穿警服的機會,每次都穿出警察氣質。最后,與人相處時要以和為貴,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與人相處產生矛盾時要忍讓,要推己及人,要為他人考慮,更要尊重包容他人。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法之所涉及極其廣泛,幾乎滲透國家社會家庭等各個方面。踐行禮法之路,任重而道遠。對一個人來說,禮法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法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直接彰顯。因此,對于身為預備警官的我們來說,應該學禮知禮明禮行禮,身體力行學院“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校訓,積極參與學校社會組織的文明禮儀建設,發揚中華名族文明禮儀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