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平時對自己的東西看的很緊,不太喜歡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可是上次他送一盒棒棒糖給妞妞的時候說,妹妹,記得要分享哦。
一個大家族的人坐在一起聊新年的旅行安排,山山說可能要帶公婆一起去玩,要不然沒人弄孩子,她一臉郁悶的說,好煩呀。然后她對著我和我的婆婆說,你們過年一起去哪里呀?
最近在精讀《公正》里面提到反歧視,學校錄取學生會傾向于黑人,對貧窮者會有所照顧。如果你是白人,因此落選了是否會痛恨此規則呢?那如果你是受益者呢?
再往深里思考,公正到底怎么才能實現呢?
三種追求公正的進路:利益、自由和道德。在隨后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單純主張福利最大化的功利主義者受到了駁斥;主張“我們擁有自身并可以隨意處置自身“的自由至上主義受到了挑戰。同樣,康德也反對“使福利最大化”和“促進德性”這兩種公正進路。他認為,這兩種進路都沒有尊重人類的自由,反而使得權利的基礎變得脆弱。康德為我們擁有的權利提出了一個更合理的道德基礎:人類是理性的存在,值得被尊重、應當享有尊嚴。
現在我們開始分析康德的主張:將公正與道德聯系起來,去追求真正的自由。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此前我們多次說到自由,那么在市場上任意買一個東西,是自由嗎?
看起來是一個沒有懸念的問題,但康德的答案是否定的。康德認為,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去買一個東西,但那只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某一種欲望,這樣的選擇不是自由,這樣的你是欲望的奴隸。
康德哲學確實不像上文的分析那么淺顯易懂,他認為:首先,道德責任產生于意志自由;其次,自由并不是說我們可以選擇更有利的選項,而在于選擇本身;最后,判定行為是否道德主要取決于自由選擇的動機,而不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