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以此文紀念馬上要被翻拍的《情深深雨濛濛》《上錯花轎嫁對郎》《新白娘子傳奇》。
聽到以上幾部童年經典作品要被翻拍,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所以這些無良的導演,在國家廣電總局限制短時間內翻拍四大名著,而紅色軍旅片又被拍爛了,武俠片被吐槽只會“特技加明星”后,終于把魔爪伸向了古裝偶像類影視劇嗎?
說起來還有一點小興奮呢,最近的翻拍劇總是和瑪麗蘇劇一樣有著鬼畜般的吸引力。
其實電視媒介的娛樂功能在其誕生之日就已初現端倪,現在更是轟轟烈烈。而翻拍劇正是迎合了當今觀眾的娛樂休閑目的。新版《還珠格格》中的幾處惡搞鏡頭很容易就讓人捧腹大笑。一方面,翻拍劇的模仿性讓觀眾容易接受內容,一點點的創新就容易達到這種娛樂效果;另一方面,翻拍劇會有意無意的引導觀眾去感受這些翻拍劇處理的差異,并對與自己價值觀相悖的情節進行批判,從而達到一種發泄的愉悅感。
本文基于電視劇翻拍現象,簡單地剖析古裝偶像劇翻拍盛行的原因以及存在問題,從觀眾角度向導演發出呼喚:走點心吧~~~
1. 商業化與藝術性難共存
原因:
縱觀近幾年的翻拍劇,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事實:目前市場上所翻拍的影視作品,其老版均在當年取得成功,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老版作品的口碑和聲譽,實際上為新劇的翻拍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但浮躁的影視圈,卻在影視制作過程中萌生了以翻拍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作品本身質量與觀眾感受的極端想法。一方面,翻拍劇的成本較低,與原創劇相比,翻拍劇可改動的范圍較小,在劇本投資方面不用費很多心思。同時,翻拍本身就容易引發觀眾的注意,無形間又省了一大筆宣傳費用。
問題:
但目的如此不純的翻拍,其結果必然是“質量不佳毀經典”。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導演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于是就出現了西游師徒四人的為情所困,濟公滿口“我勒個去”的網絡用語。雖然藝術越通俗,廣大觀眾接受度越高,但這樣也讓作品所呈現的內涵和本身經典的藝術性大大減少,這樣的翻牌劇難以成為下一個經典。
其次,隨著演員片酬飛漲,制作成本飛漲,許多翻拍劇把給故事情節注水當成“救命草”。以前20集上下的片子,像《西游記》《還珠格格》,給人感覺講了50多集的內容,而現在動輒30、40集的內容,大多注水嚴重、情節拖沓、節奏緩慢、令人乏味,往往既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打開一片新天地,又失去了原著的韻味,褻瀆了經典。
2. 演員不走心
原因:
古裝偶像劇作為是偶像經濟的產物,其演員的選擇可以為翻拍劇帶來較高的收視率。君不見各大熱門IP劇中的主人公都是面熟的小鮮肉。而偶像的時代性正是推動古裝偶像劇翻拍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在不同時代里青年的個性也不盡相同,他們選擇偶像的口味也是大不相同。因此,在古裝偶像劇中引入新的青春偶像也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可以看到,每次翻拍都選擇了當時比較受歡迎的年輕偶像。但“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選角也是爭議紛紛,怕演員對角色的把握不夠。
問題:
一方面,偶像經濟的推動讓導演選擇有號召力的小鮮肉,而非符合角色氣質的演員。以2010年《紅樓夢》為例,當中林黛玉的選角就被認為稍顯豐腴,顛覆了嬌弱的林黛玉形象。而新版《神雕俠侶》中,飾演小龍女的陳妍希與原版中清新脫俗、美若天仙、生性冷漠的描述差別太大,至今為人詬病。
另一個是,演員對劇本研讀不夠,難以對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進行深度刻畫。尤其是古裝劇,臺詞拿捏、民俗禮儀、服裝場景,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在浮躁的影視圈,影視制作周期短,演員檔期滿,已經無法復制87版《紅樓夢》在符合古典美的演員選角后,嚴苛培訓3年幫助演員深刻把握劇中角色,成就一代經典。
3. 場景很玄幻
古裝劇不比時裝劇,對于服裝場景、民俗禮儀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有武打、玄幻成分,更是對特技效果要求甚高。老版因為技術、經費限制,所以道具、特技在現在看在都略顯粗糙,可在當時都是一流而用心的良心劇。
而國內翻拍劇難以在情節和藝術上有所突破,于是“特技+明星”就成了翻拍劇的殺手锏。但一部好的翻拍劇都應該是從全心角度切入,在一個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內對原作賦予一種新的生命。
周星馳的《大話西游》角色都來源于《西游記》,但情節和人物性格卻是一種顛覆與創新,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并成為華語電影的經典。而反觀張紀中的《新西游記》,其一大賣點就是魔幻特技,但太過真實的表現形式忽略了觀眾的接受能力和想象力,倍受觀眾的質疑和爭議。
有人這樣評價《新白娘子傳奇》:情節、人設、服裝、歌曲、演技、顏值,完美。
有人這樣評價《上錯花轎嫁對郎》:景美、人物美、臺詞美、唱曲美、服裝美、故事美。
翻拍的導演請仔細了,我希望你能肩負起傳承經典的大旗,不要娛樂的太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