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覺得不錯。為近來的思考,為今日一早徒步西湖邊的六千步同步的腦路。為能有及時的反思。
這次學習,前后聯系奔跑很是勞頓。聽了朱老師的評價主題講座,又入了杭州幼師附幼浸潤一天,最后與朱園長進行了談話。有如下幾點想法,明日動車之上再仔細梳理有益經驗帶回反芻并可以落實。
1.環境是最好的課程,環境彰顯課程,滲透課程,服務課程。附幼的環境非常好的與他們的課程結合,讓情緒情感的表達與溝通展現的淋漓盡致。其每條走廊的不同主題與我們的不謀而合,但我們還太淺。但這是接下來我們可以改進的。
2.主題課程的建構與實施要更多尊重與考慮教師的現狀。創生主題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們需要多一些建立合作組,用更多的集體智慧支持教師與孩子的探究。并且要尊重不同層面的教師。
3.評價縱然艱難,但是有章可循。說到評價,原先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就是評出一個結果,分數不行就等級,后來也沒有完全這樣俠義但是說到評價還是很讓人摸不到頭腦,這次聽和看,確定讓我看到評價的另一種呈現,一是為了促進幼兒發展,二是過程性,一直伴隨主題而進行,實在是非常有效和豐富。
寫了這樣文字,似乎與題目無關。實際有關,就是原本今天下午的蹭課因太累未果,我其實也在想,有時學習講座太多反到干擾了回來的吃透落實,每次學到一點兩點就好,針對這一點好好梳理反思研討落實,就是最大的進步,不要總想一口吃個胖子。
附幾張小伙伴用心學習的樣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