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太簡鼎力智薦,蘇老泉名震京師。】
蘇洵發(fā)憤讀書,經(jīng)過十年寒窗苦讀,學(xué)得了滿腹經(jīng)綸,寫出了不少好文章,漸漸的為川西名士所推重,雖有小名聲但還是不為世俗考官所賞識,年近半百,竟然連個秀才也沒考上。不過有花自然香,有才人爭傳,一傳十,十傳百,竟傳到鎮(zhèn)守成都的張方平耳朵里去了。張方平讀了他的文章,認(rèn)為是班馬再世,便請?zhí)K洵到成都去,保薦他出任成都府學(xué)教授。可是報到朝廷半年多了也批不下來。蘇洵深感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年歲不等人,只有把報國的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身上了。于是向張方平請了假,準(zhǔn)備送蘇軾、蘇轍兩兄弟進(jìn)京考試。
蘇洵有個老朋友叫雷太簡,時任雅州太守。他聽取大家的意見,便轉(zhuǎn)道去了雅州,向老朋友說明了現(xiàn)狀和想法。雷太簡勸蘇洵不要灰心,當(dāng)今是歐陽修任翰林學(xué)士,他以為國求賢為己任,要是有人能把你推薦給歐陽學(xué)士,你就再也不愁報國無門了。
蘇洵聽說后非常高興道:“老兄愿為我寫封推薦信嗎?”
雷太簡:“我只是個邊鄙小官,人微言輕!”
蘇洵:“你是要我奔走于權(quán)勢之門嗎?”
雷太簡笑道:“我知道你的為人,有骨氣!但權(quán)勢之門也不能一概否定。如果投到竊取權(quán)勢、擅作威福者之門,固為人所不齒。但投身到正直立朝、忠貞為國者之門,又安能玷污你什么清白!”
讓蘇洵思考了一會兒,雷太簡接著說:“你眼前就有一個,鎮(zhèn)守成都的張方平不就很賞識你嗎?”
蘇洵便說了自己在張方平門下住了半年多,報請任一個成都府學(xué)官也批不下來。
雷太簡:“他為什么不向歐陽修推薦你呢?”
蘇洵被問得目瞪口呆,半天不知道怎么回答。
雷太簡沉默了半天,才突然想起張方平是與歐陽修等政見不合才奏請外調(diào)成都的,這可難辦了。
雷太簡:你一片忠心為國,卻年近五旬,若能即時薦之于朝,尚不失為國家一棟梁,否則你將成為困守山林一老叟而已!
雷太簡一拍大腿道:“一定要張方平張益州給歐陽修寫推薦信!”
第二天,雷太簡不僅給張方平寫了信,還給歐陽修和當(dāng)朝宰相韓琦也寫了信。囑咐蘇洵,送子進(jìn)京,一定要取道成都,拿到張方平給歐陽修的信是關(guān)鏈。同時反復(fù)交待,到了京域,一定要帶著推薦信先見歐陽修,后見韓琦,并對呈送什么詩文等細(xì)節(jié),均一一作了祥細(xì)具體的交待。
蘇洵過成都時拜見張方平,呈上雷太簡的信。張方平拆開一看,便激動地嘆道:“我一外官,何是路載!當(dāng)今進(jìn)退天下之士者歐陽修也!我豈能以私嫌而埋沒賢才!”立馬為蘇洵給歐陽修寫了封推薦信。
蘇洵帶兩個兒子一起到了京城,立即去拜 見歐陽學(xué)士。歐陽修是當(dāng)代文章宗師,又執(zhí)掌翰林院,權(quán)衡天下之士,當(dāng)時的全國讀書人無不以能登歐陽學(xué)士之門而感到榮幸。加之是開科取士之年,天下舉子云集京城,去拜見歐陽修薦,如潮水般涌動,源源不斷。但歐陽修被任命為取士的主考官后為避嫌,謝絕接見考生。所有求見的人都只能留下介紹信、名貼及詩文聽候通知。蘇洵也只能跟大家一樣留下這些東西后返回旅店休息。
這天,歐陽學(xué)士 回到翰林院,助手梅圣俞告訴他:“有個雅州太守竟然推薦起眉州的蘇洵來了,怪哉!”。
歐陽修:“這有啥奇怪的,這個雅州太守雷太簡倒是個 出了名的熱心腸,他不會隨便亂推薦的,把信給我看!”
梅圣俞又說:“還有與你政見不一的張方平也推薦了蘇洵。”
歐陽修讓梅圣俞看張方平的信,自己便看起了雷太簡的信。
太簡在信中敘述了同歐陽修舊情之后,稱明公受皇上知遇,執(zhí)掌翰林院,進(jìn)退天下之事,有一言九鼎之重。自愧德薄無能,為一邊鄙小吏,職卑言輕,未便同明公書信往來。今日冒昧進(jìn)言,實乃眉州蘇洵,學(xué)富才高,張益州稱他是“班馬再世”,太簡認(rèn)為是王佐之才,見賢不舉,不利于國,故冒昧推薦前來拜見。令蘇洵進(jìn)而為國效力,或退而老死于山林,均看明公。明公乃眾望所歸,當(dāng)不負(fù)天下人之所望矣!
歐陽修看罷笑道:“太簡如此誠懇推薦,定非無能之輩!”
梅圣俞看完張方平的信說:“張益州不以私嫌而埋沒賢才,一心為國薦賢,赤膽忠心,令人感動。”
歐陽修一聽立馬激動起來:“他們有如此熱情,我們司職其事者,豈能無動于衷?”立即拿了蘇洵的文章來看。
他們不看還好,一看便愛不釋手,連飯也忘了吃,還不斷贊嘆:“高才……奇才。”立即通知蘇洵到翰林院相見。
歐陽修接見蘇洵后,十分贊賞其才干,立即推薦給當(dāng)朝宰相韓琦。
蘇洵見到韓相國,呈上雷太簡的書信。韓相國邊看邊點頭自語道:“太簡也不忘師魯。”
韓相國看完雷太簡的書信,便要看蘇洵的文章。蘇洵按雷太簡的安排,只呈上《心術(shù)》和《遠(yuǎn)慮》兩篇論父,一篇講為將之道,另一篇講治國策略,正合了剛?cè)胂嗖痪玫捻n琦口味,看得十分專心。
蘇洵乘間隙時間問了相國左右,方知相國最尊重的文 人尹洙字師魯。原來雷太簡的信是從懷念尹師魯引出蘇洵,說尹師魯死后,再也沒有人可以媲美蘇老泉了。用意是想把韓相國敬重師魯之心,引到蘇洵身上來。
蘇洵的文章,內(nèi)容豐富,持論確當(dāng),文筆凝練,頗有真知卓見。韓相國看后,不禁嘆道:“此非師魯所及也!”
從此,蘇洵成了相國的座上客。韓琦在家私宴二三副宰相時,即使是六部尚書也很難參加 ,而秀才都沒考中的蘇洵卻能受邀赴宴,常常即席賦詩,很快就名震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