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語
聽說董小姐的大名好多年了,一直沒有特意關注和研究她的種種,不是一個路數么,做女強人從來不是我的目標。
去年底今年初,董小姐一再進入我的視線和耳朵,先是長期收聽的一檔財經類廣播節目討論了她炮轟小股東的豪言,再就是微信朋友圈轉發她的警世名言。
這倆件事,還是很能讀出一些怨氣的,忽然壓不住的想說倆句,最近我的怨氣打從腳底板往上冒,但,不是上級對下級,是下級對上級,可見站的立場不同,思路就不同。跟董小姐不謀而合在于,我倆似乎都進入了一個厚積怨氣而薄發的階段。
當然,我離董小姐的段位差十萬八千里,而且,確實從心底佩服中國做實業的人,寫下面這些“廢柴”話也不是為了牢騷,倒是最近在思考的一切皆從關系來和想要刻意思辨的方法論想要試試牛刀。
做業績,要上級盯著管著才去做的,請到富士康去,流水線才最適合你;
業績是什么?
對公司有特殊貢獻?還是完成公司的指標?
商業社會,講錢俗了,不講錢不見得不俗,公司想要員工的業績,有沒有良好的獎懲機制呢?
如果公司就是富士康般的流水線作業,甚至提倡流水般統一作業,業績也就是在流水線上的優良表現而已,富士康再差,也給全球的手機商提供了不計其數的產品,自有其運營方式,流水線上的業績也不容小覷。
如果肯定公司的獎懲機制良好,再來問問配套的考核指標和監管體系同樣良好嗎?能不能真正落到實處?要求百分百公正公開公平自然太天真,可是有底氣說到八分的有幾家?
學生時代學過歷史的很多變法改革事例,內容大多記不清了,失敗的原因卻印象深刻,其一就是無法落實到位。作為學生是不明白的,作為一名工作幾十年的基層員工,深切體會其中況味。
說到底,大多數打工者不過搏一個合意的薪資勞酬,要出李嘉誠的業績,大約早就自己創業去了
天天想著上級主動教你帶你,請回到學校去,多交點學費的話老師或許可以一對一教你;
社會是個大學校,來到這里,想的就是學到比學校里更多更實用的知識技巧。
上級不愿意主動帶手下,是嫌他知識架構不達標?還是說他情商出了軌?或者因為他行事詭異無法融入你的集體?是新手?還是老司機?如果單單因為他想讓你主動帶帶他而打入另類,我無法理解上下級的互動關系。
選擇一個公司,起碼是有心理寄望,能夠從中學到本事,上級往往是第一寄望人。如果作為團隊帶頭人,口口聲聲都是我很忙,無暇顧及你的個人成長,那么你期望手下給出什么樣的業績?
說到這里,似乎應該引進下關系互動理論,可惜我沒學過心理學,體系論證是做不到了,矛盾不過在誰的主動性更起主導作用,上級可以不理會下級,同理可證,下級也可以不理會上級,如果想要這種企業文化,大家都沒話說。
誰該先邁出那小小的一步,因人而異差別太大,是能量流動的團體還是滯澀的,上下級共同打造的結果,不是一句請員工回到學校就能解決,要帶出優秀的團隊,上級所付出的不說比教師多,至少不比教師少。而且,愿意讓人掏錢而又心悅誠服的私教少之又少,你是那其中一員嗎?你有標價,還要看我愿不愿意掏錢呢。
要讓上級哄著你做事的,請回到你媽媽身邊去,長大了再來面對這個世界!
哄在企業管理中是個什么概念?
獎勵機制算不算哄?還是提升員工名譽地位是哄?
或者跟員工談理想道德?表揚他們無私奉獻是哄不?
實話說,現在哄著孩子做事兒的媽媽都越來越少了,大約都是直接掏錢談事兒,刷個碗幾毛,掃個地一塊,不一而足,各有奇招。
巨嬰是存在沒錯,深入探討,每個人內心都有巨嬰的一面,長沒長大,從來不是一面表現即可呈現,我有沒有努力克服巨嬰,你看見了嗎?還是只要有一絲巨嬰的表現,立馬歸入需哄范疇,判處死刑。那么,誰是巨嬰尚在倆可之間。
工作要靠自覺自律積極主動,優秀的人從來不需要別人天天盯著做圖片發自簡書App
工作如是,生活亦如是,成為優秀的人是多數人的理想,以此結筆共勉,也祝愿董小姐早日找到自己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