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想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甚至連名字我都不知道該叫什么。但是最后,還是選了這個。
因為,我們面對的,都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
100年,很長嗎
《Life Is A Belief》,是這部紀錄片的英文名,相比中文名《100年很長嗎》,我更喜歡這么名字。也許導演想表達的,其實還是:life,is a belief。這部紀錄片在2018年最后一個月的第一天上映,我沒有去看是因為排片確實很少,而且如果去看了全片也許就不會有這篇文章了。看電影是在看別人的藝術化的生活,但是最后看的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片子講的是在市井間用手藝賴以生存的底層人物,過著各種各樣的生活,有做馬鞍子的老大爺有打工的小伙子有被人喚作變態的人,每個人都被生活所迫,但是每個人都還是用力的去生活。
“車也沒有,房子也沒有,錢也沒有,人還長的這樣子。”這是眾籌版預告里的第一句話。這是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我們習以為常,但是當有人說出這樣的話,還是在一部電影(紀錄片)里,還是讓我愣了一下。因為是記錄片的關系,片子里的一切都很真實,也許同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拿著與物價差不多成反比的工資,工作被辭退,離婚,患病,被人歧視,等等等等。“拿起磚頭就無法抱人,放下磚頭就無法養人。”說到底,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錢。為了能省點錢,在遠離市中心的地方租個小單間,為了不遲到每天早早起床擠公交擠地鐵,在通勤上花上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這是現在絕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似乎已經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習慣了這樣的一切,雖然偶爾也會想著說是不是能找一份更體面更有錢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但是想想過后,就又埋頭玩手機看劇去了。
“如果走之前另外一條道的話,我肯定要比現在厲害太多太多了。”曾經我每天每天都在重復的想著這句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錯過了放棄了失去了太多,沒辦法過上以前自己想象著可以過上的生活。每次看到朋友圈里同學們發的各種動態,我才發現我已經和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在國外一流大學留學,或是大型跨國公司工作,或是自己創業成功,當他們作為優秀畢業生參加周年校慶的時候,我卻只是一個買不起機票甚至沒辦法請假的打工仔。我一直在想,我的生活為什么這么不順心,我本可以比他們更優秀,卻一次又一次的品嘗失敗。但是這就是生活,它沒有給我們太多選擇,幾乎是毫無選擇,只要你往前走一步就再也沒辦法回頭,只能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慢慢的,我開始審視現在的生活,我開始承認,這不是我想要的,開始承認,我真的過得并不好。之后你就會發現,接受了現在的苦難之后,其實生活有時候并不是那么差,也許當初你走錯了路,雖然無法回頭但是你還是可以慢慢的調整前進的步伐,往哪個曾經夢想的目標去靠近,就算已經偏離很遠就算走錯太久就算可能最后也無法到達,但是那個方向不就是我們現在用力生活的目標嗎。那個想要的生活,我愿意把前面的“曾經”去掉。
我很羨慕那些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人,也許他們活的比我還差,但是在我眼里他們是快樂的。夢想這東西,你會老感覺有一團光,你奔著它就去了,它就在那兒,它總在那兒閃耀著,但是其實一直和我也沒關系。那些干著自己喜歡的事,為夢想奮斗的人,身上是有光的。就像“高變態”說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夠了,這么多流言蜚語都聽過來了,那些鍵盤俠還能攻擊到我的內心嗎。
今年的元旦,我住在城鄉結合部,也就是城中村。馬路的這邊是新開發的住宅小區,馬路對面是3層4層的民房小樓,不遠處是大片的工廠。晚上在村子里逛了逛,發現相當的熱鬧,當然街上的人幾乎全部都是穿著藍色制服的工廠里的工人。就在這個瞬間我突然問自己,如果我自己是這樣的生活狀態,我會怎么樣。好幾個人擠在一個小房間里睡覺,上班干著簡單機械的重復性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快過年了拿著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錢回家。一開始我想都不敢往下想,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忍受這樣的生活的。在大部分人眼中,紀錄片里的主角也好,手藝人也好,我遇到的工人也好,他們都是最底層的打工者,但是一個個工人和我擦肩而過,有的情侶手牽著手,有的有說有笑,我開始明白片子英文名life is a belief的意思,其實我們都一樣,每個人都在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用力活著。
你好,時光
這是酷狗年末發布的一個短片,一開始我以為會是廣告(實際上它就是一個廣告),或是群星歌曲,但是看完后還是覺得挺不錯的。
我們還沒學會告別,卻已經開始想念。年齡越來越大,朋友圈越來越小。身邊的人太多還沒來得及告別就已經從我們的生命中悄悄退場,當我們想要再聯系時,已經無從找尋他們的蹤跡。大學畢業的時候,和片子里一樣,我也是最后一個離開宿舍的,打著游戲,不知覺同學已經一個個的離開,想不到以后可能再也見不到面。告別聽起來輕飄飄的,一句再見一句bye,在離別的時候,多年的交情都在這句話里。十年,或者二十年,愛過幾個值不值得的人,輾轉幾座有不有趣的城市。和一些人相遇,相識,相別,我們終于知道,人生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人生也是一場又一場的相遇。
我們慶祝每個開始,卻沒學會怎么放下。愛情開始的時候總是熱情似火,走不到最后,也許就只是一句“我們還是算了吧”,簡單,卻痛徹心扉。相遇,是一個過程,離開也是。相知,相愛,是一個過程,分開,遺忘,也是一個更長的過程。離開,是一個過程,人生也是。過去的經歷都會變成佳釀藏在心底的酒窖里,越陳越香,那些不好的記憶其實早已模糊,留下的還是那些有太陽香的時光。
時光慢慢流淌,生活靜靜發生。也許我們眼中的朋友、同學光鮮亮麗,過著我們夢寐以求的生活,可是誰知道呢,也許他們的內心比我們還苦。每個人都經歷著各自的苦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幸福,我們懷念每個相遇,致敬每次分別,忘卻過往的痛苦,迎接未來的新生,生活其實就是這樣。沒有遇見,就不需要告別,沒有告別,又怎會有新的遇見,才有了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主角配角,才會有這樣那樣的劇情。人生啊,最棒的是,不后悔,最難的是,不遺忘。
你好,時光。感謝你帶給了我們這樣的生活,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察覺時,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了
這是papi醬年末的最后一期視頻了,沒有平時那么搞笑,和大家聊聊天,說說心里話。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問自己,我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覺得自己不年輕了。雖然papi是80后我是90后,但是這期視頻里她說到的很多點我都很神奇的覺得贊同,比如我已經是中年大叔了,很多網絡流行語已經不知道了,等等。但是其中有一個我覺得雖然很真切但是很扎心的點,就是說到朋友圈,年輕人的朋友圈都是在說我要享受我的生活,要去享受我的自我,但是每一個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都在拼了命的工作,拼了命的在賺錢,在養家糊口,在加班,沒有時間去真正的生活,去審視自我到底是什么樣的。
年輕的時候遇到不開心的事我和papi的第一反應其實是一樣的,就是想找個人傾訴,也許并不是想別人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其實只是想去跟某個人說出來而已,但是現在真的覺得和別人聊其實并沒有多大的意義,慢慢的就學會了自己去扛這些事情,遇到問題要做的并不是傾訴而是去解決問題。
另外一個點就是“垮掉的一代”。80后被說是垮掉的一代說了很長時間,似乎我高中的時候還在討論這個話題。但是當我們90后出來以后,矛頭就轉到我們身上了。可是很奇怪的是,這個稱呼在90后身上好像并沒有停留太長的時間,后來我才意識到,00后已經出來了。這讓我覺得,我已經不在年輕了。就像是被時代的浪潮覆蓋了一樣,關于90后這一代人的討論太少太少,還沒發聲就被新的聲音淹沒了。
但是生活就是這樣的,它逼著你向前走,逼著你成熟,逼著你發光發熱,可能你還沒做好準備成熟,或者還沒做好準備應對社會對你的評價,好的或者不好的評價就已經滿天飛,甚至還沒被人記住就已經被人遺忘。
雖然這是一個很扎心的話題,但是我們還是不得不面對,我們慢慢不在年輕,我們將會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我們還是要拼命工作加班賺錢,但是我們還是要用力生活,去了解自我是什么樣子,生活是什么樣子。
最后
如果不滿懷希望,那么滿懷什么呢?
人間值得,愛已成歌。
pray for you, drea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