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概是因為抱著一種很奇怪的情緒去看的這一部文藝片,所以才會在看完這部電影后,總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唯有寫下來,以此來理清自己的思路。有時候你帶著某種情緒去看一樣東西,你總會幻想著通過產生共鳴來緩解你目前的狀態,想通過這種方式,發泄你的情緒。不過很遺憾的是,往往帶著很強目的去做的事情,結果很多時候都讓我們自己失望。電影的各個人物串聯感覺就是在蜻蜓點水,雖然講的是生活,但卻很難表現出一種深度,故事的最后是對故人的懷念呢?還是想表達一種信念,活著就是無限的生機?還是年少時的對未來的迷茫卻又那么相信未來有無限可能的情懷?故事的開頭是一封講稿,結尾也是一封講稿,是講稿串聯了彼此?所以說到這里,其實很難說清楚,也許是因為我的思想高度沒有到到達,也可能是我對故事了解得不夠深入,我的情緒沒有完全進入到電影中去。所以才給出了這樣不夠客觀的評論。不過從故事里的一些小細節,還是有好多地方是值得我們感動的。
? ? ? 我相信很多人對于這片故事最大的概括就是純愛,因為巖井俊二寫的就是這一類的書與文章,我對作者不是很了解,老實說是第一次聽到這個人,更別提他的作品。可我這次看到的不僅僅是純愛,還有一種生活態度。也許很多人都一樣,在中學階段,那個最懵懂,對未來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階段里,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感情困擾,想試探性地走出一步,又害怕被對方發現自己的小心思而被笑話的那種糾結與苦惱。之華在第一眼看到尹川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他,又發現尹川喜歡的是自己的姐姐,年少時的沖動與欣賞,大概是最美好的一次,所以才會想辦法去接近這個人,以為有了在一起玩的時光就是最美的時光。然而當尹川第一次真正看到之南的時候,就已經徹底淪陷了,他知道她是最完美的女孩,她是他不及的夢。而后來發生的事情,基本上是圍繞這些最懵懂的感情線索來展開,以至于故事開頭的那一個悲劇,都讓人覺得惋惜,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如果回到當初重新選擇,故事會不會發生轉變。之南會過得比現在好嗎?至少不會死亡吧。當之華說如果當初之南選擇了尹川,這樣姐姐就不會死了的時候,聽到的時候會覺得很心痛,不過我更多的是感慨。感情啊,往往就是這樣,當你的心里只有她一個人的時候,身邊的人你會自動忽略。那種你愛他,他愛她的三角關系錯綜復雜,卻有那么真實。人來人往,有的人就是沒有辦法跟你對上眼,卻又深深被另一個人牽住,所以才有陳奕迅那一句,得不到的永遠都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最愛的人永遠都不是你最后的伴侶,或許有,但真的很少。也許我們一生都在做出錯誤的選擇,可是我們也未來做的事情就是為當初的選擇買單,所以你的人生從來都是你自己的決定的,沒有人能夠阻止,除了告知你存在的風險。
? ? ? ?而這次,我最愛的還是故事里面的他們,他們對生活的態度。電影中有幾個鏡頭是一個年邁的老師和之華的婆婆之間的故事,也許婆婆對于老師只是出于單純地傾慕,想著可以像年輕時那樣,可以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們互相通信,信里面聊得都是簡單的英文文章分析,在書本上一起去旅游,去看世界各地的風景,去完成人生未完成的夢。也許我未能陪你走完余生,但我希望我們一直都有交流,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去保持我們心中的那份感情。而老師家里的布置,一切是溫馨的裝飾,到處都是充滿文藝氣息的感覺,也許我們都會被生活折磨得千瘡百孔,但我們還是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啊,有陽光的地方就是希望,有鮮花的地方就是幸福,有書的地方就是溫暖。有些事情如果不能釋懷,那就靜靜地坐在陽臺的角落里,看書習字,也許慢慢就會釋然了。故事里的之華,溫婉大方,說話方式都是溫柔的,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對婆婆的溫柔,像朋友一樣,我們可以聊天,可以談心,我把你當做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對于愛人,不會大吵大鬧,每天做著他最愛的食物,看著就很舒服,把家收拾的整整齊齊,干凈利落。生活要是這樣,該是何等的愜意。我不是一個文人,可能最后也無法活出他們那樣的生活狀態,但我向往的就是那種溫暖的日子,有愛,有鮮花,有一切。
? ? ? ?故事說到這里,已經是塵埃落定,思路漸漸清晰,也最終明白了: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每一個人的出現,每一站都是最美的風景。學會珍惜與放下,讓過去過去,未來才來。加油吧,親愛的你們,生活還得繼續,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