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是我從小就接觸到的神話故事。相信很多人也是。
后來,我又接著給學生講精衛填海,講述的內容并沒有什么新意。畢竟這個故事也確實算是家喻戶曉了。
我記得那是一個初夏的上午。學生在做“精衛填海”的習題。其中,有這么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精衛填?!@個故事?”
大部分學生的回答很官方,也很符合“標準答案”。
這個故事表明了精衛勇敢執著,堅持不懈,敢于抗爭······我很欣慰。
但同時,也是很多人公認的一點,那就是——每個班總有那么幾個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的特立獨行。
學生A寫到,“我覺得精衛不自量力,沒有實事求是。”
B寫到,“我覺得精衛太過愚蠢,沒有實事求是?!?/p>
我沒說話。接著看其他同學的作業。
結果我就發現,班里不只一個人這樣寫。
但在講解的時候,學生們卻很一致地回答。精衛十分執著,勇敢,堅持······
“同學們還有其他的答案嗎?”我問道。
搖頭。所有人都表示這個答案很準確。沒有一個人聲明自己的不同觀點。
我想了一會,說:“可我覺得精衛有點不自量力,她想憑自己的力量去填平東海,根本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且,我敢說,咱班肯定有人和我是一樣的想法。”
同學們一聽,笑了。有的同學在下面狠狠點頭。
我聽到有人說,“就是很傻”,“估計變成鳥了以后,腦子不管用了吧”,
更絕的是,一個學生在下面回了一句“智障”。
我接著問:“那如果是你們,你們會怎么做呢?”
“我會讓夸父把東海的水喝干?!?/p>
“我選擇放棄。”
“我會自己天空玩耍。我不要去填海,太累了?!?/p>
“我去找炎帝幫忙,他手下有很厲害的人的······”
聽著他們的七嘴八舌,我再問,“那同學們,如果現在,你們有了一個為之愿意堅持奮斗的夢想。比如,成為知名演員,比如,成為著名作家,比如,成為頂級設計師,等等等等。但這個夢想需要花費你浩大的精力。而最終的結果,可能成功,可能失敗。那你會努力,還是放棄,或者是,就將它當做夢想,僅是想一想就可以?”
大部分人的結論是,“我會選擇去奮斗?!?/p>
“那你們為什么會覺得精衛愚蠢呢?她也是在認真地完成自己填海的夢想呀。如果你認為精衛很蠢的話,那豈不是覺得為一個同樣遙遠的夢想而奮斗的自己很蠢嗎?”
學生沉默不語。
“所以,同學們,只要是愿意為自己夢想而奮斗的人,他們都很勇敢,都很堅強,也都很偉大。不管他們最終能不能成功,會不會失敗,他們也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去尊重。同樣,我也希望現在已經有初步計劃的同學們,能不怕別人的評論,真正勇敢地去實踐自己的夢想,不要退縮,也不要半途而廢?!?/p>
后來,我將這件事說給朋友聽,朋友說,這個很正常。就像愚公最終還是選擇移山,譚嗣同最終還是選擇斷頭臺,文天祥最終還是選擇“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只是選擇而已。這些選擇沒有對錯,也不是由我們評說他們是對是錯,是成功或失敗。他們只是選擇了,便決定走下去,不動搖,不氣餒,不妥協,僅此而已。
是呀,人生有很多條路,走向的每個路口都是我們的選擇。既然決定了腳下的這條路,就不要回頭,不要怕荊棘,不要怕泥濘,不要怕閑言碎語······走下去,一直走,會有美麗的風景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