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腦袋里一直有一個詞在循環播放——拯救者。
很多真實的例子讓我看到孩子們的拯救者角色,消耗自己去讓父母滿意,滿足他們的期待。
當自己做得不盡如人意時,他們會感到失落、失望甚至絕望,并陷入深深的自責、自我攻擊、自我憎恨里,會陷入情緒的漩渦,不斷地消耗,不斷地掙扎,直到無力學習,無力生活,內心深處很孤獨。
其實這些孩子內心都很善良,一直在拼命努力去滿足父母的期待,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顧自己的感受,也就應了題目中所說——孩子占錯位了。
孩子變成了父母,父母變成了孩子,孩子不斷用自我犧牲的方式來滿足父母,做著父母該做的事,承擔著父母該承擔的責任。
為了實現爸媽的大學夢;
為了坐到爸媽沒有坐到的辦公室;
為了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給足爸媽面子;
為了過上爸媽期待的所謂的好日子
……
父母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其實背后的真相是,你要為我而活,聽著很扎心,但卻是普遍存在的真實狀況。
所以我們要真正的認識到,到底什么才是真的為孩子好,到底孩子需要什么方式的愛。
之前聽一個上大學的小伙子說:我需要獨立,我只需要爸媽媽媽允許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體驗生活。
什么是獨立呢?
他用一棵大樹做了一個詳細的比喻和解答。他說的特別好,只是我已經記不清具體的內容了,大概意思就是:
我是一棵樹,我需要養分讓我自由成長,我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而不是為了讓我長成一顆什么樣的樹不斷地去修剪。
我希望爸爸媽媽允許我以獨特的生長方式生長,可能會有些慢,可能顏色和別人不一樣,可能葉子會比別的大很多或者小很多,也可能會長出很多歪歪扭扭的樹枝,但那就是真實的我,我需要爸爸媽媽的接納和允許,并且得到他們的呵護。
而不是你們覺得這樣不行,會長歪的,會長丑的,或者再這樣會影響養分分配,繼而影響長高長直。我為了你能成為棟梁之才,必須把那些歪歪扭扭的樹枝都剪掉,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不斷地修修剪剪。
這個過程大樹遭遇了什么?可想而知,是一次次被剪斷,一次次傷口愈合,但是傷疤一直都留在那里。
帶著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傷疤,這棵樹長成了父母期待的樣子,而那些傷疤會時不時隱隱作痛,而且已經被修剪的面目全非,已經不再是原本的那棵樹了,他變成了這個時代“該有”的樣子,所謂的獨立已經蕩然無存。
這就是他的描述,很形象的比喻了他的真實渴望。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在默默承擔,默默犧牲,默默地站到了父母之上的位置,做了父母的父母,承擔著不屬于他們的責任和壓力,先滿足了父母才能輪到滿足自己。
所以我想對爸爸媽媽們說:
承擔起本屬于我們自己的責任吧,自己去滿足自己吧,自己去照顧好自己吧,因為只有我們先照顧好自己,先學會愛自己,孩子才能放下沉重的包袱,安心的做他自己,才能有勇氣為自己而活。
讓孩子歸位吧,回到屬于他們自己的位置上,我們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