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師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老師,我對他印象深刻是源于他內心的善,在畫院那么多來來往往的大學生中,他是最能把畫院當家的一位,看到培訓室不整潔的地方會自己主動整理,看到地上臟了會自己主動打掃,到了做飯時間,不管有沒有人做飯他都會經常出現在廚房,沒有菜、沒有米了就自己去買,也不計較是否要自己掏腰包,做完飯廚房也都是干凈整潔、物品擺放有序。所以,有他在我們就不用擔心畫院的衛生,就不愁沒飯吃。
今年八月份在甘谷第二個伏羲班畢業和大學生資助會議上,吳鴻清教授的發言中講到:“志向決定方向;素質決定未來”,
姚老師是二者兼備的人,他志于書法、篆刻教育事業,在大學期間他的業余時間都是花在書法篆刻的學習上,參加了三期尚書堂畫院師資培訓,每次培訓他都是全力以赴,他學習的過程也都是在踐行尚書堂畫院“德藝同修,經世致用”理念的,他是出于本性使然的吻合,自己到現在都或許不知道呢,但在我看來就是如此,他的學習是建立在“德”的基礎上的,他自己在練習的時候他會自己把想到的事情先處理完,比如當下的衛生情況,觀察是否有人需要幫助,了解有沒有什么事他能幫上忙的,有的話他會先做完在練字,在今年參加“紅五一”書法篆刻藝術作品展時,他來到畫院要寫作品的,結果我們在大掃除,他可以不參與的,但他主動參與,搞完都晚上十點多了,已經把他計劃寫作品的時間給消耗了,我跟他說,“你現在都沒有時間寫作品了”,他笑了笑說:“還可以啊,我寫晚一點。”原來他寫了一晚通宵,當我早上醒來時他還在奮戰,他練了很久,寫了兩幅作品,覺得還可以寫的更好,便再寫一幅,一直奮戰到交稿的最后一刻。
在學校他還擔任了嶺南書法協會會長的職務,帶領協會會員一起奮斗,為協會贏得了“十佳社團”的榮譽,還組織策劃了書法實踐活動,也帶領了會員們在各高校及社會的書法賽事中創造了協會獲獎次數最高,獲獎人數最多的記錄,在小新塘社區主辦的書法賽中有十多人獲獎,獲獎的還有獎勵300—500元不等的購書卡,當同伴們都高興的拿著購書卡來到畫院跟我報喜的時候,姚老師跟他們一樣開心,不同的是他手中沒有卡,我好奇他那個獎是不是特殊點,有現金之類的,原來他都是在組織輔導大家,為大家服務,沒有好好準備這次的比賽。
姚老師在書法篆刻教育路上是“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的,最初學歐體,在我建議下轉向了魏碑和褚體的學習,旁及篆隸、篆刻,這兩年來一邊學習一邊在尚書堂畫院兼職教書法,對于書法基礎教學部分的內容他已能較為熟練的演譯,從最初的義工,到現在自己可以獨立帶班教學,我是一點一滴見證他成長的。
他的教學最鮮明的特色是不僅關注孩子們的技,還關注孩子們的德,聆聽孩子們的心聲,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狀態,自然受到孩子們的青睞。
孩子們課前進入課堂,他能主動對他們噓寒問暖,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調整他們的學習狀態,暑假他帶的幾個學生中,都有了不錯的成績,讓我驚喜的是,謝家揚那顆游離的心在他的輔導下沉靜了下來,發揮了平常所沒有的戰斗力。
與之相比,我更看重的是姚老師那顆愛心和為人著想的心,有了這兩顆心,我相信他會是一名好老師,也相信他能帶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先不說書法、篆刻的學習,就是在課堂上跟這樣的老師在一起,我想本身就是一種熏陶和學習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