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但做不到
一個比較要好的同事離職了,他為人熱情,性格幽默,很能調(diào)動團隊氛圍。也正是因為他的好性格,工作上不夠強勢、原則性不強導致很多工作無法較好地開展。工作一年后,壓力積聚爆發(fā),他終以“不適應”為理由提出離職。而當領導試圖通過教授工作方法來挽留他時,他卻以“道理我都懂,但是做到真的很難。”這句話給自己的這段職場經(jīng)歷畫上了句號。
和他相處的過程中,我也常忍不住給他提出一些改善工作的建議,但每次的結(jié)果都是一樣:很認同和接受我的建議,但對于踐行和改變,卻總能找到許多“強有力”的理由來解釋自己如何辦不到。之后就沒有之后了,一切照舊。
韓寒曾說:“聽過太多大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么做不到?
因為不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不相信這個道理的套路符合自身現(xiàn)狀;因為害怕自己的觀點或立場受到質(zhì)疑和挑戰(zhàn)。
“我明白”并不代表“我愿意去嘗試”、“我相信能夠改變”和“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尋找看似合理的理由和借口就成為了對質(zhì)疑與挑戰(zhàn)的一種習慣性防衛(wèi)。
這些習慣性防衛(wèi)讓我們可以依舊維持自己的觀點及理念,繼續(xù)安于現(xiàn)狀、堅持自我或選擇逃避。
如果自己陷入習慣性防衛(wèi)而不自知,你學習再多的新方法、新觀點又有什么用呢?——摘自成甲《好好學習》一書
一樣的道理,懂再多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如何打破這種思維固化?
- 重大事件刺激
- 受教育程度變化
- 年齡的變化
- 打破習慣性防衛(wèi)
前三項很管用,但我們很難輕松主導,最后一項我們卻很容易做到。怎么做?
對一切質(zhì)疑和挑戰(zhàn)敞開心扉,克制自己的習慣性防衛(wèi)。
要打破習慣性思維,我們首先要建立綠燈思維,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第一反應是:哇,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么用它來幫助自己?——摘自成甲《好好學習》一書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前陣子熱播的電影《摔跤吧,爸爸!》,電影中兩個女孩剛開始是很不理解父親對他們的嚴格要求。面對嚴酷訓練她們是被動地、消極地,甚至想方設法地逃避。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她們參加朋友的婚禮前,婚禮上,和朋友的一段對話成為了她們?nèi)松囊粋€拐點:
朋友的觀點觸動了他們,她們開始反思、行動以及積極轉(zhuǎn)變。最終這個拐點成就了她們。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當初她們依然固執(zhí)己見、貪圖安逸、逃避訓練,那么結(jié)局會是什么樣……
一年后,計劃若失敗,生活將恢復原狀——洗衣、做飯、做家務、嫁人、相夫教子……
當下,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她們那樣,面對嚴格管教,能夠聽進道理,接受父母和師長的良苦用心,積極轉(zhuǎn)變。相反,因思維固化、目光短淺、貪圖安逸錯失了快速成長和成就自己的機會的人,比比皆是。
喬布斯曾說過:我特別喜歡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
聰明人知道尊嚴不是在別人駁倒自己時去維護面子,真正的尊嚴是發(fā)現(xiàn)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摘自成甲《好好學習》一書
當你感覺最痛苦的時候,也是你成長最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