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宴上,沒有收到邀請的不和女神厄里斯不請自來,拋出了金蘋果聲稱要送給世界上最美麗的女神。厄里斯引起了眾女神的紛爭,最終將裁判權交給特洛亞二世祖帕里斯,三位女神代表至高權力的女神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紛紛許以美好的未來。帕里斯將金蘋果給了阿佛洛狄忒。
斯威布編寫的《希臘神話和傳說》并不按照各個神祗、英雄的生平傳記述說,而是由長短不一的故事匯集成。其中《特洛亞的故事》最為大氣磅礴、扣人心弦。作者可能依據《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改編,內容大致相同,史詩比較有文學性,故事可讀性更強。
這場長達十年之久戰爭據說是為了一個女人的爭奪展開(我不信,好比說鴉片戰爭是為了虎門硝煙),希臘人(書中稱阿爾戈斯人)地處小國寡民的城邦,能聯合出兵必然有共同的利益。有人說是因為阿伽門農的威望,但各獨立自治的城邦基本不受制于人。書上有個文學化的說法,曾經追求海倫的城邦主發出誓死保護海倫的承諾,因為希臘人至高無上的榮譽感,他們都自愿參加這場戰爭。在網上找到比較合理的說法,特洛亞因為控制航道積累財富,希臘人則由于殖民擴張,需要控制特洛亞以增加海外貿易(未查證)。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十年內希臘人一直未攻陷特洛亞,一直靠征服周邊的城邦、島國維持軍費供給。
電影《特洛伊》拍攝出既有動作,又有愛情的史詩級畫面感。毋庸置疑,作為愛情片,海倫是女主角。但她作為導火線引燃戰爭后,故事與她就沒關系了。姑且說說這位俘獲美艷婦女的特洛亞王子帕里斯,書中將其描繪為英俊而不勇武,工于射術,受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庇護的王子。細細比較,他除了美貌并無武力,除了愛情并無美德;甚至愛情上,海倫對他并非忠貞不二。原以為他在至少有一份至死不渝、天地可鑒的愛情,事實上,在那個崇尚武力的時代,沒有武力無法守護一份愛情,海倫重新被奪回后輕易地屈服了。帕里斯與海倫的愛戀一開始轟轟烈烈、不羈世俗,卻以慘淡冷漠告終;赫克托耳(其兄長)和安德洛瑪不溫不火、真摯相望的夫妻情感卻能細水長流。正如一代愛情小說家哈代說過,過于熱烈的愛情會過早夭折。
不過這樣說有失偏頗,在古代包辦婚姻下,恐怕能像帕里斯經歷愛情而后婚姻的人屈指可數。婚姻不過是權力媾和的產物,超凡脫俗的千古絕戀不僅得不到世俗認可,反而是災禍的根源,淪為后代市井人士的談資。歷史上的女子大多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涉及權力斗爭獲得認可和地位。
希臘人選擇供養智慧女神雅典娜而不是阿佛洛狄忒。我并不認為,美麗廉價于真理、智慧。美麗不應簡單理解為婦女的外貌,它的外延涉及藝術相關。就像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的美麗——人性。希臘的思辨文化則更適合代表智慧的雅典娜。
書中大量篇幅寫兩軍交戰場面,人力與神力的糅合,人類的勇武、神祗的憤怒構成錯綜復雜的混亂感。赫克托耳和阿基(喀)琉斯是兩方陣營的重要英雄,一方有太陽神阿波羅的庇護,另一方有女神赫拉的神力相佑。赫克托耳的形象幾乎完美無瑕,處事公正、剛毅勇武,他和阿波羅代表著對權威的反抗,和對特洛亞注定要淪陷命運的抗爭。赫克托耳的死,是特洛亞戰爭的轉折點,標志著特洛亞已經處于下風。阿基琉斯也是個正義感十足的人,過度正直造成了他的固執。過強的戰力激怒神祗,造成他的毀滅。
總之,特洛亞這場戰爭打得驚天動地,鬼哭狼嚎,特洛亞百堅不摧的城墻始終不破,因為特洛亞地前有護城河,背靠高山,易守難攻。直到俄底修斯機智地提出木馬計,戰局終于有了突破。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戲劇性的木馬計呢?木馬入城是決定成敗的唯一因素嗎?這么講顯然不客觀,還要考慮到特洛亞人民的生存狀況。
后記:提出這個問題,并非說明三者是對立的,或說明誰更優越。而是每個人價值觀各異,三者的重要性上必有不同。事實上,這種選擇是不可能的,所以意義不在于選擇誰作為你的守護神,而是在你的人生道路的追求中,什么更重要。就我而言,我欣賞帕里斯的選擇,愛情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什么能夠替代。(文筆粗糙,多處史實未查證,望見諒,本文包涵個人觀點,如有異議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