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計劃#
是的,這是一個個人提升計劃,但是,這也不只是個人的提升計劃。
計劃產生的原因已經無從想起了,思緒在沒有被及時記錄下來時總是輕若飛絮,薄如青煙,一會兒的功夫就不見蹤影,這應該是我現在補充這篇100天計劃的軍令狀,或者說啟動書的原因。畢竟,自己吹過了牛逼,那就得自己想辦法真正做到。
因此,整個計劃在17天之前順利啟動,計劃主體包括幾個部分:
1、閱讀計劃:100天,50本書,平均每天兩本,寫書評或者感想。
2、英語計劃:四六級詞匯完成,大一解決四六級考試。
3、日語計劃:完成新版標準日本語上冊,包括詞匯,至少達到N4水平。
4、運動計劃:100天攢滿里程2000km,平均每天20km,記錄工具bong 2。
然后就是每過幾天在空間里面發帶#100天計劃#的任務跟進說說,順便刷刷訪問量。從根本意義上來講,任務跟進的說說才是整個計劃的推進劑,四個部分計劃的日完成度必須在每條任務說說上得到體現,這種體現必須是忠于自己實際情況的,同時也要包括自己的感想,因此每次寫說說難免要精雕細琢一番,既要達到報道任務,不能啰嗦,同時也要考慮到可讀性,用于提高訪問量,兩者之間的輕重也必須小心地權衡好,不然難免落得個裝逼的嫌疑(雖然這樣本身就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情了)。然后就是讀完一本書之后要寫的文章,雖然可能看起來狗屁不通,槽點滿滿,但是也必須要寫,而且要盡量寫好,這也是一大重點,也是難點。最初打算往lofter上丟,后來一不小心發現了簡書這個可愛的平臺,也就放在這里了,畢竟自己專題的關注量也是在噌噌噌地往上升,在這里發自己亂七八糟的東西,也算是對簡書的支持。
事實上,17天的計劃完成度是不盡人意的,至少單詞沒背好,至少過年幾天運動量沒有達標,至少日語又開始忘詞,至少每天花在社交網絡上面的時間并沒有減少。這是需要大力反思的,這些東西恰好就是計劃的蛀蟲,雖然社交網絡上得到的發展是巨大的,比如認識了幾個厲害的人,或者結交了幾個仿佛知心的盆友,但是總是虛幻的,而其他意義不大的但吸引力巨大的事情同樣是計劃的直接破壞者,完成計劃的同時必須與這一切斗爭,與自己斗爭,就像堅持理想的人必須不斷為自己的理想奮斗一樣,100天計劃就是一個簡單但是又可能影響深遠的理想。成則王,敗則寇。
其實這個計劃之所以從朋友圈發起,另一個目的自然明了。我從來不是所謂學霸或是神人,我雖然有能力自己做到獨立完成任務,但是比起有一個伙伴來說,卻要艱難得多。對自己來說,完成計劃的動力更多地來自外界,畢竟像這種半衰期足夠長的事情,短期內很難產生足夠的自我激勵,讓我足夠自信地完成任務。 因此,一個同伴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不只是鼓勵和支持,同時也包含著一種不服氣的態度,當自己看到對方的進度比自己快,由此產生的危機感就是最佳的動力。
從朋友圈中宣布后,第一個反應就是一大波贊來襲,至少說明大多數人是支持這項計劃的,那么,自己的預想也就達到了一半。讓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在堅持這樣的計劃,總該會對他們有些觸動吧,總會讓他們產生點危機感吧,總會刺激他們去做點什么吧,或是打壓我,評論我的行為急功近利,或是仰望我,然后思考自己能夠做點什么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對于自己朋友圈里面的朋友來說,我是非常希望他們能夠有這些方面的想法的,也非常希望他們有這些方面的行動,畢竟,這本事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還好,還是有一個人愿意加入到我的隊伍中來,我很感激,也頗愿意與其分享,可惜好景不長,他的堅持不過十天左右,然后就回歸到了該干嘛干嘛的狀態,仿佛他沒有參加過這個計劃一樣。這時的感覺是悲涼的,就像攀登的兩個人,有一個忽然回頭離開,留下你一個,總帶有點苦苦支撐的味道,即使知道在山的對面就是勝利的果實,但是翻越的過程也會漸漸變得索然無味。人生缺一同行的知己,雖然還遠沒到高處不甚寒的地步,卻也是寂寞如雪。
所以也順便在這里邀請簡友,如有興趣和心情,咱們一起看本書如何?
書目在列,文章在寫,這顆奮斗的心,不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