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說《三四郎》的結局,是這樣一句話:“三四郎根本不回答他的問話,只是在嘴里反復說著:迷途的羊,迷途的羊… …”
三四郎從小鄉村來到大城市東京,繁華先進的都市使他應接不暇;城市的快節奏、人們的開放,讓他很不適應;城市長大的與次郎無論做什么都氣定神閑,自己完全達不到這副令人羨慕的模樣… …盡管如此,三四郎仍然向往著新生活的一切。他想,自己總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
但是,三四郎漸漸發現,自己能在東京順利生活,全憑了母親由鄉下寄來的費用;無論自己如何模仿,還是比不上與次郎的氣質;心愛的美禰子小姐,雖然與自己曖昧,卻最終嫁給了一個高大優秀的男人。自己想同時得到三個世界的夢,在現實中冷冷破滅。
這時的三四郎,才開始明白,什么叫做“迷途的羊”。才開始反省,確定自己現在所處的地位,以及自己現有的身份。才開始在青春的憂愁中,努力尋找自己。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二
在青春的初體驗中,總難免不了受傷。受傷后,心便平靜下來,所謂痛定思痛,我們開始尋找起自己。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讓我們不得不弄清楚,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到底算什么。
我也曾經歷過這樣一段,拼盡全力尋找自己的時光。
那年我剛剛初三。原本每天只需要看電視劇、玩電腦游戲的生活,突然被一個叫做“中考”的怪獸打破。爸媽開始念經一般催促著我學習,老師的拖堂時間也越拉越長,原本一些一起鬼混的朋友,竟也揀起嶄新的課本,嚷嚷著好好努力。
生活壓抑起來,因為要中考,我那原本幸福快樂的小日子,竟一去不復返了。比起其他人,對于中考,我自然是不以為意的。我想,只要我提前一兩個月復習,有什么考不到的。我將自己視若神明,因此繼續興高采烈地玩耍。
直到一次模擬考成績出來,我下滑了二十來名,才稍微感到不妙。而彼時,距離中考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了。開始,我仍然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就像欠錢不還卻依然瀟灑的與次郎。但我沒想到,現實對我的反應,是那樣劇烈。一個原先十分要好的朋友,借口復習忙,無論是課間還是放學后,都有意地疏遠著我;爸媽和我說話的語氣也不再溫和,只要我在場,電視電腦總是關閉著,即使是一件飯菜口味問題,也能扯到中考上,并將我痛罵一頓;老師不再那么關注我,她甚至在班會上直言,放棄自己的人,她也將放棄之。
我的心由于這一連串的事情,開始微微顫動了。有好幾次,我放開手中的鼠標,木然地望著窗外,喃喃自語:我到底是個什么人呢?我到底想要做什么啊… …
但是想歸想,我依然沒有選擇努力。因為我不僅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我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不知道什么是未來,就只好于現在醉生夢死。
好在我雖然不學無術,看小說卻是堅持不懈。在同窗們為一元二次函數絞盡腦汁時,我捧著新買的《三四郎》 ,讓日子不似他們那般無聊。匆匆地讀了一遍,沒能明白夏目漱石寫的是什么,只覺得這小說寫得亂七八糟,毫無深意。但又不肯做卷子,便拿出來又讀了一遍。突然在一處暫停下來。
與次郎對三四郎說了一段話:“... …由此看來,你也好,我也好,都沒有資格做她的丈夫吶。”
突然明白起來,三四郎之所以沒有完全適應東京生活,沒有學到與次郎的氣定神閑,沒有成為美禰子的丈夫,都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足,尚未取得成功的資格。他只是個毛頭小子,不了解東京,怎么融入東京?沒有長期的見識與實踐,怎么養得那一副氣定神閑?沒有基本的物質基礎,沒有一定的相同愛好與知識,怎么能得到美禰子的尊重,并且成為她的丈夫呢?
原來如此啊。
那么我呢?我不是也正如此嗎?我以為只要提前兩個月復習,就可以完勝中考,但是我有那個天賦與實力嗎,有那個一蹴而就的資格嗎?沒有呢。我開始狠狠地尋找自己,解剖自己。我明白了,我就只是一個好逸惡勞、白日做夢的傻子,而不是之前我自詡的所謂神明。
我終于第一次找到了自己,在我的青春初體驗里。
三
只留下一本《三四郎》,我賣掉從前的小說,鎖住電腦,讓爸媽藏起電視遙控器。我開始努力學習,沒有時間觀察別人對我的態度,一心撲在試卷里。我想變得更優秀,想獲得更多的資格,這樣才能尋找到最好的那個自己。中考不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條通往更好的自己的正路。
我瘋狂地學習,朝六晚十二,書桌上堆起一座小山似的的練習冊。課間不再找人胡侃,而是端坐著背單詞;放學后的回家路上,摘掉聽音樂的耳機,手上多了一本文言文手冊。我拼命追趕,雖然不清楚我的努力是否有回報,但是我希望在這努力中,能盡可能地尋找到自己,明白自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需要經歷更多不同的事,在一點一滴中尋找自己。如果中考失利,就不能讀高中,我將失去所有的高中生活,失去利用更好的環境、資源去尋找那個最真實的自己。我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我身上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我又蘊含著多少不可小視的潛力… …那個最真實的自己,是我一直想要尋找的。我不想再在青春中迷茫,迷茫到丟失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僅有的幾個月備考時間,我只能拼命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以彌補時間的不足。那段身心俱疲的日子,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文字來描述,借用傅園慧的話說,實在是“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于是,我在緊張、焦急、認真又積極的心情中,完成了所有復習計劃,終于走上中考考場。
成績出來了。我以幾乎壓線的成績,考入當地一所最優秀的示范性高中。爸爸媽媽很高興,張羅著請客吃飯;老師笑著表揚我,并以我作為“努力就有回報”的真實事例;同學們對我刮目相看,低聲說著一些驚訝又羨慕的話。
我卻沒有格外的開心。如果有,也只是因為我努力尋找自己,最終發現了自己的一些從未發現過的能力。我知道,壓線的成績進入那所高中,如果不繼續努力,我又將變回原來那個迷茫的自己。我還要繼續尋找自己,發現自己,了解最真實的自己。
四
為了尋找自己,我的高中三年過得水深火熱。諸如一個禮拜洗一次頭,一整年不吃晚飯去刷數學卷子之類的事,我做得興致勃勃。因為我仍迷茫于我的青春,我還想要尋找自己。我想去西安,我想讀師范學校,我想學中文系… …我在一夜夜的刷題中,漸漸尋找到一個想要成長出來的自己。
高考后,我以省內優異的成績實現了那三個愿望。爸媽又是一頓酒席,老師高興得連連夸獎,同學們收起厭棄的眼神、眼里散著羨慕的光。我還如三年前一樣,沒有感到什么開心。我的青春還沒結束,我還是沒有完全地尋找到自己,我仍然不時地感到迷茫。我也聽說過,一個優秀的人,是怎樣在大學四年里逐漸走向墮落,最終工作難尋,淪為可恥的啃老族。我知道,我想要尋找的自己,不能是那副模樣。
我參加了許多公益類的社團組織,每周只要沒課就外出做志愿者。我和自閉癥孩子結對子,每周去陪他玩耍,幫助他康復;我上街頭,拉著孩子義賣報紙,將所得義款捐給空巢老人… …我在一系列的努力中尋找自己,尋找我最想成為的、最真實的自己。
我還是會迷茫,但是我再也不會退縮了。我要做更多的事情,我要尋找我自己。
五
我坐火車二十八個小時,跨越了近兩千公里,帶著《三四郎》來到西安,來到我名為“大學”的新的青春里。我也終于站在和三四郎一樣的位置,在全新的大學生活中,不斷迷茫,不斷尋找自己。
每個人的青春,都在努力尋找自己。我們之所以迷茫,正因為我們對自己并不了解,并不熟悉。只有尋找到最真實的自己,我們才能走對未來的路,并且一路執著,最終成長為最想要成為的自己。
我們的青春何其迷茫,所以又怎能不努力尋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