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票圈偶然看到了高中17屆畢業典禮的推文,照片里的他們奔跑著入場,代表發言,集體宣誓,拍畢業照……
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的相似,只是換了一群人,而我們,也已經離校一年了。
2013年我們相遇,2016又揮手告別。
“高考”這個有些沉重又輕松的字眼緊緊地把一群又一群的人綁在一起,在那之后又狠心地將他們一個個剝離開來。
所以,我們終于,還是畢業了。
高中的畢業典禮是在高考的后一天,早上踏進教室還是一如往常的熟悉。
他們三五成群交換著手機號,在彼此的校服上簽名紀念,在自己班主任上臺發言時歡呼大喊。
那天,有人因逃離高中興奮萬分,也有人因分離流淚傷感。
如今,不一樣的夏天,不一樣的學生,卻是同樣的狂歡,同樣的離別。
前段時間做了關于高考記憶的征集,一位讀者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高考令五十六個人真正成為同甘共苦的伙伴,即將天南地北的分別并不是一個時刻,而是一個過程。
當初以為的“畢業有什么,想見還可以約啊”,可過了一年也未曾兌現,是時間給了我們真正的分別。”
高中的班主任很年輕,作為她的第一屆學生,我們總是調皮搗蛋,錯誤百出。
然后全班連累老師一起被罵,又因為一點小事放聲大笑,那種坐在教室就很踏實的感覺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一起經歷過太多的無法言說的起落,所以我總是驕傲地以為“我們班的感情才是最好的”。
同樣的,那頓“散伙飯”之后,這群我以為感情最深的人卻再也沒有聚齊過了。
是啊,年少的時候總把離別想的太簡單。
即使我們留下了彼此的號碼,卻依舊沒能在后來的日子撥出那個電話。
即使我們曾一同經歷那么多美好,卻依舊無法避免時間所帶來的生疏。
殊不知,在慢慢長大的路上,我們不斷和新的人熟絡,也在悄悄地和一些人道別。
《少年派》里有這樣一句話:
“人生到頭來就是不停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我都沒能好好地道別。”
我還是會時常想起那個夏天,時常翻翻手機里相冊,看看我們那時的日子。
我也總是遺憾,那天沒有告訴老師之前那件事是我做錯了,沒有盡情地流淚說出心里的不舍,沒有擁抱著和他們每個人說再見。
那時的我還不相信那句“有些人,真的這輩子都見不到了”。
高中,大學,初中,6月的空氣,似乎都彌漫著畢業的味道。
校園里多了許多拍畢業照的學長學姐,他們穿著整齊的學士服,擺出各種獨特的造型,想為自己留下這最后珍貴的有些神圣的記憶。
我靜靜地看著,是一種前后交織的復雜感受,有些憧憬,又不敢想象。
不知道從學習到為工作憂慮內心是怎樣的一番轉變。
不知道自己拋出學士帽的那一刻又是怎樣的心情。
更不知道再一次對著熟悉的他們又該怎樣說出那句再見。
“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韓寒在《后會無期》中這樣寫道。
我想,這世上有太多的久別重逢,卻一定有更多的后會無期。
我不期待多年后的相遇,只想離別時好好地說上一句“再見”。
所以,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