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事佛的教義。本是至高至深至上的,當然也是最簡單的,這里不展開。
假如以哲學的觀點解釋這句教義(我一向認為佛學不等于哲學,哲學不是最高),可以理解成,色即是空:一切表象都是真理的表現形式;空即是色:真理可以表現為一切表象。當人每人解讀不同,形成自己的系統就好。
那么就可以理解為,一方面,任何表象(可以衍生為一切事物)中都是真理的表現形式,真理不是非要在高大上的事物中才能求得。另一方面,真理可以表現為一切現象(可以衍生為一切事物),不是你所堅持的就是真理,我所堅持的就不一定是真理,不是你所做的是真理,我所做的就不是真理,都有可能。以此類推。
還有一點,人們往往分不清,所堅持的究竟是真理本身還是真理的表現形式,因此當一件真理的表現形式已經不能表現真理的時候,出于各種主客觀原因還往往堅持下去,可能曾經正確的做法就會變成偽真理、或者非真理了。相反,你認為新興的,或者微小的、放在角落里的(甚至一度認為是邪惡的、反科學的)做法,或許恰恰就是新時期內堅持真理的正確方式。當然,任何方式都沒有恒常。
就如佛有百千億化身,百千億化身都是佛,應事應緣應人顯現;就如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手都是菩薩的手,應事應緣應人使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