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茶相關描述的總體情況簡介
書中上茶多是女性,且多為丫環(有多種稱呼),但在開篇(第1回:……自與雨村攜手來至書房中。小童獻茶)和結篇(120回:士隱讓進雨村坐下,小童獻上茶來)均以“童子”形式出現,這與全書結構要求一致(開篇與結尾的呼應),與書的主要線索與發展脈絡一致
在書中描述的時代中,官僚與貴族宅院中(賈府為京中望族),侍女是家庭生活的主要服務人員,尤其是女性生活圈子中。茶的出現主要是在家庭生活的內部,尤其是四大家族(賈、史、王、薛)內女性生活的人際互動之間,主要可歸為如下幾大類:
各家族之間、服侍人員與家族成員,家族成員不同層群之間,各類賓客與家族成員間,政府各類官員與家族成員間,其他類型社會互動中,如寺院內。有的學者將書中涉及茶的具體名目進行了歸類,有“六安茶”、“老君眉”、“逼羅茶”、“普洱茶”(女兒茶)、“楓露茶”和“龍井茶”,總體可歸為四大類,即“綠茶”、“花茶”、“巖茶”和“紅茶”。深入探究,還發現還有釅茶、面茶、新湃茶、龍片茶、蓋碗茶
62回:“湘云慢啟秋波……用過水,又吃了兩盞釅茶。”釅茶就是濃茶。此處是湘云醉酒后以濃茶醒酒
80回:“寶玉正歪在炕上想睡,……王一貼喝命徒弟們快泡好釅茶來。”此處是為了不讓寶玉睡下,以釅茶解睡
75回:“一時尤氏盥沐已畢,大家吃面茶。”與本回相對應,“李紈道:‘昨日他姨娘家送來的好茶面子,倒是對碗來你喝罷。’說畢,便吩咐人去對茶。”可見,書中所說面茶應是把茶與其他輔料混在一起磨成粉末制成的,與流行于晉中一帶的傳統純面類小吃不同
64回:“……說著,芳官早托了一杯涼水內新湃的茶來。”下文接著寫道:“因寶玉素昔秉賦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將茶連壺浸在盆內,不時更換,取其涼意而已。”可見,新湃茶是一種降溫處理后的茶
82回:“黛玉微微的一笑,因叫紫鵑:‘把我的龍片茶給二爺沏一碗。二爺如今念書了,比不的頭里
龍片茶在當時已經是一種具體茶類
55回:”……每人去茶盤捧了三蓋碗茶進去。“蓋碗茶由蓋、茶托和茶碗組成,是因茶具而得名的吃茶方法。蓋碗茶起源較早,在清朝(尤其晚期時)更為流行,在貴族大宅中也多有使用
全書中與茶相關的詩詞有多首:
第一首出現在第2回開篇:”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須間旁觀冷眼人“
第二首出現在第8回:”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犟貯瓊漿。莫言綺毅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
第三、四、五首為《四時即事》中的后三首,出現在23回
第二首為:
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
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妝。
第三首為:
絳蕓軒里絕喧嘩,桂魄流光浸茜紗。
苔鎖石紋容睡鶴,井飄桐露濕棲鴉。
抱衾婢至舒金鳳,倚檻人歸落翠花。
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
第四首為:
梅魂竹夢已三更,錦廚鷯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
女兒翠袖詩懷冷,公子金貂酒力輕。
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有茶聯一副,出自寶玉之口(17回):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二者皆自然融人故事發展環節之中,以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形式出現既自然又合理,有助于發揮對情節發展的暗示效果
書中對斟茶使用的說法多為”倒茶“,也用”斟茶“,喝茶的說法多為”吃茶“,泡茶的說法有四種:
一是”泡茶“,60回”鶯兒自去泡茶“;
二是”頓茶“,60回”現通開火頓茶“;
三是”對茶“,75回”說畢,便吩咐人去對茶“;
四是”烹茶“,110回”惜春親自烹茶“
茶器等物除了茶盤、火爐之外,主要涉及到了”茶筅“、”茶盂“、”風爐“(38回)、”茶吊子“(54回)等
二、茶中人物的社會群體特征
全書中,茶是一條重要線索,也涉及到各種人物,通過茶,人物的一些社會群體角色特征得到恰當展現。主要有家庭成員的角色特征、家庭中服侍人員的角色特征,以及其他一些人的特定角色特征
作為名門望族的家庭成員是《紅樓夢》的主要敘述群體,是相對的主人群體,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要茶喝:
21回:”寶玉拿一本書,歪著看了半天,因要茶,抬頭只見兩個小丫頭在地下站著。“把其在家庭中的身份特征在輕繪淡寫之中刻畫得人木三分。書中對”以茶漱口“著墨較多
2回:”……你們這濁口臭占,萬不可唐突了這兩個字,要緊。但凡要說時,必須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
28回:”一時吃過飯,寶玉一則怕賈母記掛,二則也記掛著林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
31回:”寶玉聽了有理,也只得罷了,向案上斟了茶來,給襲人漱了口。“除了襲人吐血,用茶漱口外,其他皆為正常生活中的情況
56回 :”早有人捧過漱盂茶鹵來,漱了口。“這里,”茶鹵“是指茶的濃汁,用于漱口
由此可見,”以茶漱口“已經成為了社會生活中必要的禮儀性內容,對那些有身份的人來說(書中指宅中的家庭成員群體)更是如此。這也反映出了該群體對茶認識的程度較為深入,以茶促健康的意識較濃,也積極付諸于行動之中
50回:”湘云忙丟了茶杯,忙聯道:池水任浮漂,照耀臨清曉。“這是寶玉、黛玉、湘云等人斗對聯時的一個小場景。可見,奈在這樣的群體中活躍了氣氛:邊對對聯,邊喝茶,打破了刻板的模式。說明在此類群體的互動中,人們可以充分釋放自己,表達出了一種生活的閑適
111回:”打發道婆回去取了他的茶具衣褥。“說的是妙玉要陪惜春一夜,讓人去取她的物品:茶具衣褥。可見,喝茶在生活中是極為重要的,即使在外面過一夜,也少不了喝茶(所以要帶上茶具)而且,可以推測這一群體極為重視茶具的使用,尤其是當自己有茶具時,是不會隨便用別人的。與后文的交待相呼應:”那妙玉自有茶具。那道婆去了不多一時,又來了個侍者,帶了妙玉日用之物。“(111回)說明作為家族內中上層的群體是極為重視身份的,并注意日常生活的細節。這與”以茶漱口“相對應
前文已介紹,寶玉因身體原因在盛夏中以新汲井水將茶湃涼再飲用(64回),足見賈府對其成員健康的重視,通過飲茶強化了這一觀念。同時,對服侍人員也提出了一條不成 。文的家法,即在盛夏是不能給寶玉”用冰“降署的,而是用湃過的涼茶。不同階層的人物角色規范躍然紙上。書也對主要家庭成員吃茶的方法有所描述
28回:”寶玉回至園中,寬衣吃茶“
76回:”賈母等都添了衣,盥漱吃茶,方又人坐,團團圍繞。“又在28回中,寶玉先以茶漱口,再喝茶:”……(寶玉)忙忙的要茶漱口……寶玉吃了茶,便出來,一直往西院來。“喝茶前的”寬衣“、”盥漱“及”要茶漱口“看似無意,卻別具社會內涵
通過對家庭主人群體在喝茶前對準備工作的的重視的描寫,可見歸結出兩點:
第一,這是一種符號的象征,起到身份標簽的作用;
第二,這也是一種生活狀態,即程序性與舒適性的結合
書中獨有一處提到了”以茶泡飯“
49回:”寶玉卻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飯,就著野雞瓜齏忙忙的咽完了。“雖然沒有更多描述,但從寶玉這樣的行為沒有引起眾人(賈母和眾姊妹)的過多關注而言,”以茶泡飯“應該是一種廣為接受的方式,尤其是在饑餓時。寶玉在饑餓之時,為什么還要以茶泡飯,而不只是以其他湯類或營養品泡,或把飯就著其他東西直接吃呢?從書中對茶的運用分析,可得出:家庭成員注意以茶養生,甚至將其運用到了生活中一切可能的領域內。所以,以茶泡飯也就不足為奇了。這說明貴族家庭內健康觀念非常濃厚,而且能夠把茶進行創造性運用,這是值得關注的一點
68回,鳳姐兒哭訴時用了”……也不敢回,現在三茶六飯金奴銀婢的住在園里。“這樣的話,指的是招待侍奉的周到。顯然,”三茶六飯金奴銀婢“代表一種豪華與奢侈,同時,茶被排在第一名,說明其在這種貴族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以茶炫富也是該社會群體的一種角色特征
42回:”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這是寶釵講給黛玉男女讀書的事時,黛玉的反應。這里生動地刻畫了黛玉的心理活動,而這種刻畫僅僅以一句話完成:”垂頭吃茶“可見,在賈府的上層群體中,茶可以成為他們掩飾內心的一種工具,因此,除了炫耀之外,茶也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交際應酬的必備之物。茶也是該群體實施家規控制的媒介
54回:”……鋪蓋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齊備……“是鳳姐兒向賈母給襲人說好話時的一句話。其含義是:園子里看戲,如果襲人也來了,那么主子們回家時則得不到正常照顧。暗示襲人對主子的照顧是體貼的,同時這種照顧是一種家規性的程序,主要包括了”鋪蓋“與”茶水“說明在賈府中,這一群體重視家規的持續有效,從而突出他們這種被服侍的地位。家庭中的服侍人員是另一個主要群體
在書中,通過茶不但體現出了這一群體具有的普通服侍人員的共同特征,也體現著一些獨有特征。在全書中,對上茶(或稱端茶)的服侍人員的稱呼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婆子(1 1回)、丫鬟(3回)、小丫鬟(5回)、小丫頭(6回)、小丫頭子(6回)、丫頭(25回)從這些稱呼來看,都是女服侍人員,這與我們開篇時的分析相符。這些服侍人員以年輕女性為主,同時反應著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書中幾處對”捧茶“(7回)、”茶盤“(89回)、”茶爐子籠火“(27回)的描寫,突出了他們這種服侍者的地位,以此進一步固化了他們傭人的社會身份,因為就在這些小事中,他們忙忙碌碌,并時刻被主子們監視與評價。這些瑣碎的雜事成為了他們的一個衡量標尺,也是主子們控制他們,維護自己權威與優越生活的社會手段
書中有多處關于”茶房“的描寫:
51回:”晴雯因說:‘正經給他們茶房里煎去。弄得這屋里藥氣,如何悔得?“’這里晴雯抱怨的是:火盆上煎藥味道太大,應去茶房煎
55回:”茶房內早有三個丫頭捧著三沐盆水,見飯桌已出,三人便進去了……每人去茶盤捧了三蓋碗茶進去。“飯后使用的”沐盆水“及”蓋碗茶“均出自茶房。可見,茶房并非單獨做茶的地方,而是一種雜事之地,也就是服侍人員做服侍準備工作及相關雜事的地方
61回:”眾人都說:‘才往茶房里找他們姊妹去了。''’可見,這些服侍人員一般可以在茶房,隨時應命,而這里也成為一個相對屬于他們自己生活的“公共場所”反襯出他們生活枯燥,行動自由的受限
54回:“且說寶玉一徑來至園中,眾婆子見他回房,便不跟去,只坐在園門里茶房里烤火,和管茶的女人偷空飲酒斗牌。”表明茶房是下人們平時無事聚集放松的地方,同時,賈府有專門“管茶”的女性(女人),在茶房中,這些服侍人員有自己的休閑,即“偷空飲酒斗牌”這一描寫把服侍人員的行為貼上了與其身份相適應的“下等”標簽:市井角色、不學無術
總體而言,“茶房”在書中并未單獨指人,這與晚清時期茶館、戲場等公共場所內的稱呼有所區別,這些公共場所內把專門從事供應茶水等雜工的人稱為“茶房”,也有行業內的俗稱,如飯館的茶房,俗稱“跑堂的”,雖然存在著這種區別,但二者無疑都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背景:服侍人員地位低下,處于社會底層。對他們而言,無所謂自由,卻努力尋找著屬于這個群體的生存方式,但他們被主子們貼上了各色標簽,社會角色不斷固化。這一狀況的改變,則是歷史進步的顯著后果之一
書中也有提到“廚房”:
60回:“正值柳家的帶進他女兒來散悶,在那邊犄角子上一帶地方兒逛了一回,便回到廚房內,正吃茶歇腳兒。”以在廚房內吃茶分析,廚房作為下人們準備飯菜的地方并不排斥下人們喝茶休閑。因此,除了茶房,廚房也是服侍人員一個公共活動場所
三、 茶與社會關系和秩序
在書中所描繪的日常生活中,茶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這些作用的描述,為社會關系的維持、改變,以及秩序關系在家族內的演變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并以此為紐帶逐漸展開。書中以“讓茶”為一種重要的禮儀。如倪二說:“天黑了,也不讓茶讓酒……”(24回)就是一種直接表達。一般吃完飯后也是要吃茶的,許多人際互動的微微變化就是在吃茶過程中產生的。如第92回,馮紫英、賈政、賈赦飯后,喝茶(“吃畢,喝茶”),此時,“馮家的小廝走來輕輕地向紫英說了一句,馮紫英便要告辭了。”僅這白描的一句話,就把當時的話題(“人世枯榮,仕途得失”)反襯得恰到好處。也為以后故事的發展做了氣氛的烘托
書中也體現了一種對好茶的崇拜
26回,寶玉笑道:“紫鵑,把你們的好茶倒碗我吃。”紫鵑道:“那里是好的呢?要好的,只是等襲人來。”這雖是開玩笑似的對白,但透露出好茶在他們日常生活中是被受推崇的。這還反映在人際互動的送茶之中
24回,有香菱的話:“你們紫鵑也找你呢,說璉二奶奶送了什么茶葉來給你的”
25回,有風姐的話:“前兒我打發了丫頭送下兩瓶茶葉去,你往那去了?”
可見,送茶是在正式與非正式的場合中時常發生的。對好茶的向往與喜好使茶成為了群體中人際關系的重要紐帶。這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書中人物竭力維持自己的優越生活與對財富與奢侈的崇拜。茶也是賞賜物品中的重要組成
14回,“說罷,又吩咐按數發與茶葉、油燭、雞毛撣子、笤帚等物。”這里,茶位列被賞之物的第一位
22回,有“太監又將頒賜之物送與猜著之人,每人一個宮制詩筒,一柄茶筅……”茶筅也可以成為賜品,足見茶在當時上層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了。茶具甚至出現在了被查抄的物品之列
105回,查抄的物件名單中就出現了“茶托二件”可見當時茶的重要,茶器物的貴重。由二者分析,正是由于重要,所以茶與茶器才能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之一,賜茶是上層向其追隨者的一種恩施,無疑強化了追隨者的服務意識,茶器物被收藏,一般也是通過各類渠道的互動得以實現的
茶被演化為一種控制媒介與互動紐帶。出門在外,茶與茶具是必備的:
15回:“家下仆婦們將帶著行路的茶壺茶杯、十錦屜盒、各樣小食端來,鳳姐等吃過茶,待他們收拾完備,便起身上車”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全書中多次出現“茶盤”(前文已做討論),而茶盤的用途卻是多樣化的
92回出現以茶盤盛珠子的做法
85回有“雪雁已拿著個小茶盤里托著一鐘藥,一鐘水……”可見,托藥、托水都可以用茶盤
一是說明茶盤之多,二是說明其實用性得到了廣泛認可,三是說明茶影響之大,同時做許多用處的盤子被稱為“茶盤”,表明茶是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物品之一。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家族內服侍人員的服務特征:隨呼即到,內容眾多,以伺候茶水服務為主要特征
書中“以茶祭奠”在13、14、53、58、62等回里均有出現。如第62回中有“行畢禮,奠茶焚紙后,便至寧府中宗祠祖先堂兩處行畢禮……”可見,奠茶是祭祀禮儀中重要的環節,位列焚紙之前。由于祭祀禮儀在傳統社會中極為重要,所以,茶在人們精神生活世界中的作用又得以顯現,從而強化了社會互動中的象征性內涵。尤其書中開篇與結尾的“童子上茶”與全書其他部分的“女性上茶”形成強烈對比,預示了社會將會對人物命運造成的影響以及故事的發展結局。茶在四大家族構建的社會網絡中,發揮著一種紐帶的作用,前文對茶的重要性的探討就是這種紐帶作用產生與發展的基礎
書中有先吃茶,茶畢談事的描述
10回:“且說次日午間,人回道:’請的那張先生來了。‘賈珍遂延人大廳坐下。茶畢,方開言道……”此處茶成為人物對話的一個引子,以茶烘托氣氛,以茶打下對話的發展基調。如在吃茶中以動作、表情來傳達人物的一種內心狀態。通過這種心理暗示,給對方產生一種無形的影響,使接下來的互動過程更具效力。也有飯后用茶的描述
11回:“吃畢,大家才出園子來,到上房坐下,吃了茶,方才叫預備車,向尤氏的母親告了辭。”可見,當客人要離開之時,也是要吃茶的,從書中茶出現的情境推測,這代表著一種較高規格的禮儀,否則則視為不恭。但這與談事為主的“吃茶”在程序上是有區別的:談事時,先以上茶、用茶為引子,后談事情;做客時,先用飯喝酒,然后單獨到上房喝茶,茶畢才可以離開。當然,這套程式化互動過程也是隨社會情境的不同而有適當變化的
16回,六宮都太監夏守忠到賈府宣旨,其中有這一樣句:“說畢,也不及吃茶,便乘馬去了。”依句意推測,本應是在宣讀完圣旨之后,賈府以茶款待。所以,此類正式且重大的事情也是按“先事后茶”的順序進行的。還有一例。
56回:“他四人請了安,大概說了兩句。賈母便命歇歇去。王夫人親捧過茶,方退出。”可見,在休息之前要向長者奉茶,這也是賈府中的規矩或者重要禮節。把茶放在互動的最后,也是和“先事后茶”原則一致的
83回,王太醫為黛玉診病,先把完脈,再到外書房,“王太醫吃了茶,因提筆先寫道……”可見,除了正常的人際互動、公事性的互動外,給病人看病也是遵循這一原則的,但稍有不同,即吃茶發生在診完病之后,開藥方之前
以心理學分析,這種在診斷完病情后上茶的過程,可以為下面的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會對醫生內心感受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從而有利于更加有效的治療。這也是中國儒學中“禮”的文化長久積淀的結果
前文提到書中有“奠茶焚紙”的儀式。其直接原因就在于互動的社會需求,如前文所說,是一種生者與死者間人為構建的儀式性的符號;而其后果,則又進一步強化了現實世界中生者間的互動規范,有利于維持現實世界中的倫理秩序。茶在人際紐帶中,也可以起到暗示與緩解尷尬的作用
94回:“眾人假意裝出沒事的樣子”故意搭訕走開。“這是大家在找丟失的玉,想到可能是環兒,就讓平兒來試探,故意設計了這樣的情境。而”把茶沏好放在房間中“在此顯得格外突出。因為按人物的目的而言,這無關緊要,但從達成目的的程序而言,卻是不可缺少的
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原因:
第一,奈在賈府日常生活中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無茶不飯“,”無茶不事“,如果在設計故事場景時忽視了這一點顯然不合理
第二,正是由于茶在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所以在其設計的場景中,擺上茶則會更合理,讓目標放松警惕
第三,對情境的設計者而言,茶也起到了自我暗示的作用,即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就出現茶擺在桌上的樣子,同時也起到緩解自身心理壓力的作用。茶還扮演著一種獨特的社會互動紐帶角色:社會互動方式的一種創造
48回:”香菱聽了,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在此,”茶飯無心“形容的是香菱六神無主的樣子,是對人物心理狀態的一種描繪,但正是這種看似對心理的描繪奠定了人物的性格基礎與行為特征,暗示接下來會發生的可能互動,水到渠成。從而引發了下文香菱與寶釵、黛玉間的對話以及她若癡的狀態與行為。又如第72回有:”心內懷著鬼胎,茶飯無心,起坐恍惚。“這一描述在把因內心不安而產生的外部效果形容的恰到好處的同時,也使情節的推進及與其相對應的互動方式的出現更為自然而流暢
80回,金桂裝病:”……這金桂便氣的哭如醉人一般,茶湯不進,裝起病來“
69回:”……(尤二姐)不過受了一個月的暗氣,便懨懨得了一病,四肢懶動,茶飯不進,漸次黃瘦下去。“茶飯相聯是賈府內的一個共有的情境特征,據書中描述,茶的出現比飯的出現在一天的生活當中更為頻繁,所以”茶飯“的表述法比”飯茶“的表述法更為貼切。此處形容的是尤二姐因心中生氣,加之生病后的狀態。從而暗示了隨后發生的互動方式必是以”病人“的方式出現,為互動情境提前做了設定
茶對社會關系的維系功能是建立在其重要性與互動紐帶基礎上的,而除了對原有社會關系的維系之外,茶還起到了對社會關系創生的作用。下文進行相關討論。茶在賞賜、禮品贈送中以及其他體現茶的重要作用的社會互動中,都起著維系社會關系的作用
29回:”原來馮紫英家聽見賈府在廟里打醮,連忙預備了豬羊香燭茶銀之類的東西送禮。“顯然,茶作為禮品傳達了送茶者想繼續維持這種社會關系的愿望。新茶一般是較為貴重的,所以”上新茶“則表示對對方的重視,不但表明想維持互動,更想推進這種互動的動機
72回:”賈璉忙也立身說道:’好姐姐,再坐一坐,兄弟還有事相求。‘說著便罵小丫頭:’怎么不沏好茶來!快拿干凈蓋碗,把昨兒進上的新茶沏一碗來。“‘諸如此類,在前文關于茶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的討論中已經十分清晰地表現了出來。社會互動紐帶作用的發揮也是一種對原有社會關系的維持過程。這在前文中已經有了相關的討論。書中也有其他事例
35回:”王夫人親捧了茶奉與賈母,李宮裁奉與薛姨媽。“這種奉茶就是在人際間,尤其在中上層社會群體間表達尊重并維持原有關系的一種做法
14回,來旺媳婦領取呈文京榜紙札,有”眾人連忙讓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數取紙來抱著……“說明來人辦事時,首先是要客套一番的,這種客套就表現在”讓坐倒茶“上。這也是一種很顯然的社會關系維持,如果沒有倒茶這種客套,就會危及到現存的這種互動以及社會關系的繼續。在互動過程中,主方的”以茶相待“與客方的”用茶示禮“是相互的
32回:”襲人斟了茶來與史湘云吃……史湘云紅了臉,吃茶不答“,”平兒斟上茶來,賴嬤嬤忙站起來接了,笑道:’姑娘不管叫那個孩子倒來罷了,又折受我。‘說著,一面吃茶,一面又道……“等等,書中幾乎所有的茶事活動都存在著這種主賓的互動。這表明,在敬茶與飲茶的過程中蘊藏了社會的一種法則,即在社會互動中應遵循的規范。這種規范在傳統社會中表現為對集體道德的忠誠,從而構成一種”機械團結“局面,維持著社會的同質性。當然,也有特殊情況不對主人的”以茶相待“按程式回應的:前文也已提到(第16回),六宮都太監夏守忠到賈府宣旨時沒有飲用準備好的茶
從社會學的視角分析,這一現象有兩個內涵:
第一,突出”不及吃茶“,說明按正常程式”應該吃茶“,這與賈府的精必備茶是對應的。反映出賈府對此種互動的重視
第二,該吃茶卻未吃茶,說明夏守忠在互動中更具主動權,他不擔心這種互動的可維持性。這里的關鍵就是皇權。生動而深刻地刻畫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國“理念:”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有皇權在后撐腰,夏守忠當然不必在意賈府的這杯茶了。這就是在傳統社會中政治滲透到正常的社會互動中的后果。用社會學家哈貝馬斯的著名理論來形容,就是生活世界被系統殖民了。茶對社會關系的創生主要體現在作者對茶房的描寫方面。對茶房的諸多描述暗示了一種新的互動關系的產生,這在前文的相關分析中已經體現
茶房是下人們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們聚群休閑的地方,在社會所允許的空間內,他們背負著特定的標簽,在生存與自由的夾縫中謀生。這就使他們彼此間的互動具有了獨特性,即一種處于若隱若現狀態的新的女性仆人間的關系。他們工作時各司其職,茶盤成為了他們手上常備之物,閑時便聚在茶房里享受自由時光。雖作者并未提及年長的仆人(多以”婆子“相稱)與年齡幼小的仆人(多以”丫頭“相稱)間直接的互動,但從其他描述分析,年長者更具”懶散“與”市井“特征,而年幼者則”低眉順眼“,人物與動作一句話帶過,極少有描寫他們的筆墨,幾乎看不到他們性格的外露。如果細細體會,這在全書中的對比是相當鮮明的
在對茶房的描述中,動詞運用很多,雖寥寥數句,卻把那里的互動感覺描述得恰到好處,這種互動并未受年齡限定,也就是說在茶房中,不同年齡段的女性仆人們建立起了一種有別于茶房之外的社會關系,在這里他們可以展現真實的自我
通過茶,在書中還產生了一種另類的社會關系
80回寫了薛蟠借茶挑逗金桂的丫鬟寶蟾:”……(薛蟠)便時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這日薛蟠晚間微醺,又命寶蟾倒茶來吃。薛蟠接碗時,故意捏他的手。“從薛蟠的行徑可推測,正是由于茶滲透在高宅大院的日常生活中,所以不同角色的人物便可以在許多情境下以茶為媒介來嘗試一種欲望中的互動方式,當然,這是以人物的性格與行為特點為基礎的
四、結語
《紅樓夢》中反映了大量茶的社會文化,從社會學視角進行解讀不但有利于了解《紅樓夢》文本中的思想內涵,而且反映了當時社會中存在及流行的茶的社會文化,更重要的是,這些社會文化從社會學視角體現出了不同群體的生活特征及思想行為狀態,有效地揭示了清朝社會秩序的構建與維持的諸多特征
【聲明】本文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請移步微信公眾號,茶誦(微信號:ChasoulCulture),一起聊聊更多關于茶的精彩干貨
好玩的,好看的,好拿的,這里全都有。小編微信號:75465208,拉你進群一起尋找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期待ing!
堅持看完不容易,這是你久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