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營二期三期運營心得

今年11月,我參加了SED訓練營二期,期間認領了小組長一職,參與了二期的運營。二期結束后,我有幸加入了三期的運營團隊,所以又作為學習委員,全程參與了三期的運營工作。兩個訓練營,我的身份不同,視角不同,兩個營的運營也有所不同,所以今天回顧一下,我自己在兩期訓練營中的收獲、觀察、所思所想。

下面,我會分別就我自己在二期三期中的體會,和對這兩期總結運營的優點、不足,以及兩期的差異和共性來進行總結。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

第二期,身為小組長,一上來也抓瞎:沒人互動,沒人來主動認領任務啊!瞬間壓力山大,作為一個老鷹,當時的想法就是:“實在不行,就我自己上嘛,誰怕誰!”

還好莫老師在群里不斷引導互動,讓我轉換思路,把小組當做家長課,踏踏實實的運營。

——這部分讓我收獲極大,有打通任督二脈的效果。才知道以前對正面管教的理解不夠廣義,大家都說要在生活中踐行正面管教,怎么踐行啊?不是光跟孩子PD就夠了,真正的踐行,是理解人性,以和善而堅定的方式,激發出每個人的內在動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首先反思,為啥群里沒人互動沒人認領任務?

因為連接不夠啊!大家天南海北聚到一起,原來并不相熟,又隔著網絡,團隊氣氛需要營造啊!

于是花時間和大家私聊,厚著臉皮提要求,例如:“親,你可以去大群做小組匯報的時間有哪幾天呢?”(這也算啟發式提問吧?哈哈)我還直接請大家去群里接龍,認領匯報時間。

同時,有問題就向大家求教,(就像阿德勒說的:“人生的意義在于通過與他人不斷合作,對他人做貢獻”)。當時一位組員私信我,她要去幼兒園帶孩子們做一次正面管教的課程,跟我討論~帶哪些正面管教的活動比較合適,讓我給鼓勵到小組群里去了,結果大家就她的課程,提出了好多好的建議!群里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總結:

作為二期的組長,我的經驗就是,臉皮要厚!課程和任務要點對點發到每個人。多花時間和大家聊天,“先連接再糾正”永遠沒錯。

不足之處:小組的匯報從形式到內容并沒有精益求精,比方說,如果能夠用PPT匯報,可視性就好很多。

第三期,我作為學習委員參與運營,我的工作是和各組長們協調工作,組織好各組的學習、作業和小組的總結匯報。

和第二期擔任小組長不同,這次需要我在更廣的視角下,觀察各組的動態,比如說:組內有沒有做人員的分工?這組的組長最近比較忙,副組長有沒有補位上去?這組的組員們對任務都比較懵懂,是不是組長自己也搞不清楚?還是我們運營團隊就沒有說清楚?

搜集到這些信息,我再反饋到運營團隊,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總結:作為第三期的學習委員,我的經驗就是和組長們多溝通,同時忍住自己提建議的嘴,只說自己的觀察,明確目標(比如說,每次的小組任務,由組長們來接龍,認領每組的匯報時間),過程放手,相信“凡事總有三種以上可能性”,相信“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信任每個組都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由于沒有時時在大群爬樓,所以很多學員們的亮點會看不到,這樣一來,在評選優秀獎的時候可能會有所疏漏,或者不夠中正,這點也是比較遺憾的。


二、下來,我跳出小組長和學習委員的角色,談談莫老師在兩期運營中,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1、團隊分工明確,互相協作

運營團隊中每個人都能明確自己的任務,同時又互相協作,例如看到我在學委工作中的一些困難,莫老師請班長媛來協助我。

2、面臨危機,及時處理

比如說,第三期開營后,仍然有兩個人沒有加入小組,莫老師發動大家頭腦風暴,找解決的方案。

3、鼓勵

語言鼓勵,紅包鼓勵,各種鼓勵。讓學員們真正感受到“陪伴式的學習環境”。

4、“善變”

莫老師重視學員的個人意見,從中把握到訓練營的氣氛走向,審時度勢,及時調整運營策略。例如在三期,面對“學霸營”大家超強的學習熱情,每天大群里刷屏很厲害,很多學員會有焦慮感,擔心錯過消息,擔心拖了小組的后腿~

莫老師會時不時的在大群禁言一兩個小時,同時不斷引導大家,以鼓勵到不同狀態的學員。

面對每周一次的慶典,莫老師也總會有不同的點子。這樣,避免了學員們的慣性思維,讓大家覺得新奇有趣有期待,同時也鼓勵到了盡可能多類型的學員。讓大家感到“被看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最后的最后,雞蛋里挑骨頭,我談幾點,在兩期訓練營中的不足和改進的想法:

1、任務的布置不夠明確

例如到底有多少次小組的匯報?有時候組長們也不清楚,理解有誤會的話,小組內任務分配就會有偏差。

可能的解決方法:建一個盡量明確的課表。

2、資料不易收集

例如“幼兒2”的PPT,一直到結營,還不斷有人問到哪里去找?

可能的解決方法:建一個資料的集合文檔(例如石墨文檔,可以在線實時更新),放到群公告里面,所有的信息到那去找。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看到過這樣讓人不舍得離開的社群嗎?這就是正面管教+鼓勵咨詢社群運營的魅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