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生活。
我們時不時會遇上這樣的情況:
明明不是自己的活,可是總有人要求你去做,你雖然不樂意卻也沒有拒絕。時間長了,你不禁懷疑——你來之前這事兒是不是沒人做?
下班回到家,你已經很累了,恰逢同學朋友邀請你一起去逛街,你雖然很累,但脫口而出的還是:“好啊”。
親戚跟你借錢,讓你幫忙,甚至有時候住到你家里很久,你明明心里不樂意,卻總是會笑著說:“沒問題,可以的”
不管大事小事,無論親疏遠近,只要有求于你,哪怕心里有多么不情愿,也會一邊擠出微笑一邊應承下來。
可是你知道嗎?
工作中的職責不清,一件事可以是你做,也可以是別人做,你不懂拒絕,別人就會默認為你接下來,以后,就都是你的。偶爾沒做,就是你的錯。
生活中過于老實,凡事謙讓忍耐,大包大攬,明明是別人的事,你卻攬過來做了,你到底是在為誰的生活?
家庭中礙于面子,你覺得沒有理由不幫忙,可時間長了,原本的幫忙就變成了你的義務,你的責任,做得好是理所應當,做不好還會回頭怪你。
你被迫同意每個請求,事事盡心,寧可浪費自己的時間,也說不出個“不”字。
你做了那么多,卻還是落得被人埋怨。
只能怪你太客氣了!
二、
上半年教書的時候,遇見過兩件事兒,從那之后,我就學會了說不。
1.
我是教英語的,整個校區的人都知道。
有一天,我正在備課,一個掃地阿姨走進來對我說:
“楊老師,您有空嗎?”
“有的,您說吧”
“我這兒有一本英語測試題,我們學習要填的,可我不懂,您能幫我嗎?”
“整整一本啊”,我一邊翻看著一邊說。
“題不多呢,也很簡單”
“噢,可是我最近沒時間呀。”(內心:簡單你為什么不自己做?)
“哎呦,不著急呢,你慢慢寫”
“可是我這一周都有課,還有演講要準備”(內心:這下應該能推掉了吧)
“其實我下一周或者下下周都可以的,真的不著急”
“那,好吧,不過我不保證準確率,還有,我的字也不好看”(內心:你大爺!還真不著急)
“不要緊的,做完了就行,這就是上頭的一個學習要求,走個形式而已。麻煩您啦!再見”
“好的,再見”(內心:一個形式而已?那還來找我?知道麻煩我就別來找我呀!)
于是,我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做完了一整本的——小學英語試題冊。
那一刻,我真覺得自己是個傻嗶!~
2.
一天晚上,我正在忙著第二天的演講,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
“嘿!有空嗎?”
“額,有點忙。”
“忙什么呢?幫我個忙唄!”
“你說吧,我不一定有空。”
“好的,你不是電腦高手嗎?幫我做個酷炫的PPT標題吧。”
“這,我現在應該沒工夫,明天有演講要準備”
“哎呦,很快的,幾分鐘就做完了,你不是高手嘛?”
“那你準備做成什么樣的?”
“是給領導作報告用的,要洋氣一點,大方一點。”
“這,一個標題而已,要不你自己做吧”
“我做的不好,你不是高手嘛?”
“那,好吧”
大概花了十分鐘完成了一個很是一般的標題,由于內心塞滿了演講的事兒,既沒有動態,也沒有特效,只是顏色很喜慶。
“兄弟!你逗我玩呢吧?”
“不是你說只要看著喜慶就好了嗎?”
然后,對方就沒回我了。
我內心雖然有些憂慮,卻也還是先做完了演講,之后專門發了一個信息為標題的事道歉。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又變成了傻嗶!~
三、
明明內心千般不愿,為什么我們還要答應對方的要求呢?
興許是因為我們內心中把拒絕與漠不關心,甚至自私劃了等號。
我們害怕自己的拒絕會令別人受傷,或者會損害到已有的親情、友情。
其實,人際交往中,能否毫無顧忌地說出“不”,是判斷心理成熟度的標準之一。
不會拒絕,也不會提要求,害怕被拒絕的狀態在心理學上叫做“被拒敏感”。
有這樣心理的人通常在外人看來人緣極好,但是內心究竟有多么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們還可以把這種人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人越是缺乏自信,就越是難以拒絕別人,因為他們需要通過第三方的需求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也就是那句——我是被人需要的。
其實說到底,不懂得拒絕就是沒有弄清楚自己的原則,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試下面的問題:
我覺得咱倆挺合適的,我們結婚吧?
你銀行卡能不能借我用一下?明天還你?
你老婆挺漂亮的,今晚借我用一下?
“你覺得合適?我不覺得!”
“銀行卡?你想多了吧。”
“我艸你大爺!~~”
咳咳,扯遠了。
關于拒絕這件事,國外有一個T.P.O原則,即拒絕的時間(Time)、地點(Place)和機會(Opportunity)。
1.時間上來看,越早越好,可以給對方留足做預案的準備。同時態度堅決,一定要讓對方明白你是真的不愿意。
2.地點上來說,越小的地方,越適合拒絕,兩個人的時候,斜對面而立,這樣的拒絕不會讓對方過于難看。
3.機會上來說,可以清楚告訴對方,一次拒絕,不等于以后都不幫忙,必要時自己還是會伸出援手。切記,別把路堵死,要學會給對方留下退路。
四、
當然,話說回來,人力有時窮。
如果有的事情當真無法拒絕,或者你已經應承下來,那就請你把它盡力做好。
對于做不到的事,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做不了就是做不了;其次還要跟對方解釋清楚,不要為了面子或者可能造成的不愉快而勉強答應。
因為很有可能你做不好的事反而會破壞力了你煞費苦心經營的面子和感情。
承諾了,卻不能守諾,只會讓人對你失望,不是你的錯,也就變成你的錯了。
老子說:“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古人有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不要輕易許諾,但自己答應的事,就一定要盡力完成。
體諒別人答應了卻做不到的情況,畢竟有些事兒真的不容易。
同時,這世上總有那么幾句話是不能輕信的,比如“改天請你吃飯”這樣的,能不信就不信,因為這句話的可信度與高中老師的經典名言——“我就占你們一分鐘”是一樣的。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
反之,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自己的選擇。
別太客氣,做一個有原則的人,你的人緣反而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