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16年的暢銷書,最近又在朋友圈中流傳起來,所以決定翻閱看看。刻意練習,簡單來說就是有目的的練習。
本書內容有些冗長,其實書中很多的觀點與言論在很多書中都有提及,不過作者給出了非常之多的案例去佐證。本書的核心在于刻意練習,以下就圍繞著這點來分享。
正文
天真的練習VS刻意的練習
天真的練習:指反復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這種反復,就能提高表現和水平。這也是很多人重復做某項工作多年都沒有什么提升的原因。
這種練習是最常見的,就拿我練字來說,之前買了很多的字帖,期望描到第N張的時候能有一手好字,結果大半年過去了也沒多大差別。
這樣的練習并沒讓我的字寫得更好,后來才意識到那樣描寫并沒有什么用,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參照別人的書法,然后記住字的結構,再慢慢改正原來的寫字方法。
刻意的練習:走出舒適區,制訂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尋找監測進步的方法,并以專注的方式去實行,同時要想方設法保持動機。
如何進行刻意練習?
1.帶著目標去練習
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導練習。我們要把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目標,逐步去練習。而制定的目標要比已有能力稍微高一點,但要在承受范圍內,這樣不僅易于練習,還能增加信心。
2.專注的練習
任何訓練都需要全身心投入,想要取得進步,至少要在練習的時候,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我們可以將練習情景化,即把練習內容與過往經歷或認知結合起來,具體可以參照拆書幫的RIA便簽法,這樣更易于學習和掌握。還可以通過外部的方式來保持專注,比如關閉干擾,離網絡手機遠一點,或者事先冥想,讓自己靜下來,亦或是運用番茄鐘等工具來輔助集中精神。
3.建立反饋機制
不論在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為什么會有這些不足,哪些需要改進,怎么改進 。相應的,我們還可以為自己設立獎懲機制,如果實現了一些小目標,就適應獎勵一下自己,如果沒有完成,就懲罰自己做一些平時不愿做的事,這樣也能更利于增強動力。
4.走出舒適區
學者按照心理狀態把練習分為三層,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如果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
如何在日常中運用刻意練習?
1.試著找一個好導師
有了好的導師,能夠讓我們更快的進步,并且可以隨時得到反饋,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尤其是那些自己不易察覺的小錯誤,導師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否則練習很久都得不到提高。
關于如何才能找一位好導師,作者給了兩點意見,一是這位導師在相應的領域里有一定的成就,其次是我們可以征詢他人的意見。
2.有針對性地思考
想想我們的導師還有那些優秀的人他們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方法幫助了他們。接著就是模仿練習,糾錯,調整,再練習,糾錯,調整,如此往復。
3.邊干邊學
譬如,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將每次的任務當做一次刻意練習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的完成工作,并讓其他同事給予自己反饋,再逐漸的精進。
另外,我們還需要警惕以下思想:
一是自我設限,譬如說我不能、我不擅長等等。二是錯誤地認為只需要足夠努力就可以提高技能,這些都是錯誤的,因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有所提高,正如我之前練字的方法。
關于刻意練習的兩個忠告
1.要有足夠的休息
保證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健康。如果疲倦了或生病了,就更難保持專注,更易分心走神。很多優秀的人都會注意讓自己每天晚上保持高質量的睡眠。
2.將練習的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
如果時間過長,將無法保持長時間的高度專注。而且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還要將時間壓縮一些,一旦發現自己難以集中精神,就要先停下來。
在遇到瓶頸時該怎么辦?
1.試著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難的事情。換句話說,考慮換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緊盯問題的本身。
2.有些瓶頸并不是達到極限,而是動機不足。有意義的正面反饋是保持動機的關鍵要素之一,比如看到了自己在某方面的進步。
最后
最后,想找幾個小伙伴來踐行一下這個刻意練習。你可以先看一下這本書,或者詳細的讀書筆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或私信我哦~
相關書籍推薦: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