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個春節,跟以往的所有春節都不一樣,不能串門走親戚,不能跟好友相約聚餐、逛商場、看電影,每天只能呆在家里,一定要出門的話,必須戴口罩,而且速去速回。這種特殊時候,一家人都只能在家活動,這也恰好是處理各種“關系”的好時機。
疫情當前,面對延遲開學,幼兒園的孩子居家,學生們在家開始上“網課”,家長們線上上班,所有一切都圍繞著家開始,我們與家人有了更多共處的時間。平常繁忙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我們少了很多溝通,此刻,本想抓住機會和家人創造更多的機會加強聯絡和溝通,誰料,說的少了,聽不進去,說的多了,像是仇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究竟,我們應該和家人如何相處呢?
目前,忙忙碌碌地工作生活范圍已經縮小到不能再小,家庭空間一再被壓縮,長此下去,不論是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還是父母關系,都在時刻考驗著親情。雖然“不得不在家”,但我還是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給呆在家里的父母和孩子帶來更多的關系溝通方法。
可能很多朋友都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家庭中,與父母說話,說著說著就覺得父母怎么這么不理解自己,談話以爭吵而告終。親子對話中,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惹得孩子不高興,更有甚者會大打出手……都說這是“語言暴力”,暴力不是戰爭、打架、破口大罵嗎?語言也是暴力嗎?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同時他是國際非暴力溝通的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他在長達30年的研究和咨詢過程中,發現:我們大部分人在生活中,與別人相處溝通時,往往會不經意地傷害別人,同時也會被別人所傷害。這種溝通方式,被稱為“暴力溝通”。暴力溝通會影響正常的人際關系,甚至讓雙方反目成仇。
《非暴力溝通》被稱為愛的語言 ,它會帶領我們找出錯誤的溝通方式,解碼正確的溝通方式,讓溝通和交流更加順暢、和諧。
以下,我們們將從四個方面來開展內容,第1部分介紹什么是非暴力溝通,第2-4部分分別舉出三個例子,來說明如何避免家庭暴力的發生,與家人親密相處。
1.什么是非暴力溝通?
一次研討班上,一位女士找到了馬歇爾博士,她說每天都和丈夫吵架,這樣的生活讓她郁悶惶恐,她覺得婚姻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馬歇爾博士聽完之后,建議她在和丈夫交流的時候,試著體會對方的感受,說出自己的需求。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女士告訴馬歇爾博士,她們已經不爭吵了,感情又變得和之前一樣好。
正是這種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挽救了她的婚姻。這種重視對方感受,在尊重和誠實的基礎上,進行的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而與非暴力溝通相對應的,就是暴力溝通。暴力溝通的方式主要表現為: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強人所難、回避責任。 這四種暴力溝通的方式,實質上都是一樣的。即在溝通中不考慮對方的感受,用評判、批評、命令的方式與人溝通。
而非暴力溝通,要求人們用心觀察和傾聽,專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溝通,充分理解和尊重對方。
非暴力溝通也被稱為“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原則被稱為“四大法寶”即: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僅要表達,還要善于傾聽。很多人,在溝通中,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地說,卻從來不懂得傾聽。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愿意和他說話了。其實,有時候,人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傾聽者。這時,只要有耐心等對方把所有的情緒傾瀉出來,你再去和他溝通,理解他的感受,表達他的需要,這就達成了理解。
四大法寶概括來說,首先,非暴力溝通中的觀察,就是要求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然后,在了解了事情的真實情況之后,我們就需要將自己內心的感受清晰地表達出來,這是第二要素:感受; 接著,表達需求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也是我們自身的需要,最后,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幫助。
非暴力溝通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生活態度。當我們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來傾聽他人、表達感激、關愛自己時,這種愛的語言會讓生活多一些溫暖和幸福。
2.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夫妻之間如何善用四大法寶?
看看以下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老公對老婆:
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點啊!
老婆對老公:
喝,喝,就知道喝,你喝死算了!
怎么樣,是不是家庭中常常出現這種對話,多年的夫妻關系,我們早已對對方不再客氣,聽著難受嗎?語言上的創傷,遠遠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但這些內容我們陌生嗎,指責、嘲諷、否定、說教、隨意評價、貼標簽、任意打斷,無處不有,事實上我們就生存在這樣一個痛苦的暴力世界中。
結婚后,夫妻已經很久沒有過呆家里這么長時間的經歷,有了孩子后,媽媽們只顧著忙孩子,夫妻關系的事統統靠邊站,表達的更多的是不滿情緒。
例如:使用暴力溝通方式時,老婆在家擦地,老公躺在沙發上玩手機,老婆:
你看看你,每天家里的事什么都不做,我要輔導孩子作業、做飯、洗衣、收拾家、買菜……我就是你雇來的免費保姆,還是做男人好啊?啥?還不動,你有沒有眼色,能不能去把垃圾扔了?
是不是特眼熟,我相信在每個家庭中都在不斷上演,已經見怪不怪了,可是,這樣真的好嗎?無論夫妻哪一方,肯定心里都不舒服。下面,我們試著用《非暴力溝通》四大法寶來重新開展這段對話。
老婆:
親愛的,我發現你看了一天手機了,我做了一天家務,有點累,但是孩子的學習現在需要輔導,你可以去輔導孩子學習嗎?
使用非暴力溝通時:
“看了一天手機了”,這是觀察,不是評論;
“我做了一天家務,有點累”,這是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的學習現在需要輔導”,這是需求;
“你可以去輔導孩子學習嗎?”,這是尋求幫助。
你看這樣一來,任老公什么脾氣,他也不會發火的,而在暴力溝通情況下,語言就是導火索,矛盾一觸即發。
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結婚之后,夫妻雙方都要各去掉一半的個性,才能組成美滿的家庭。婚姻不是占有,而是結合。婚姻中,夫妻也應該是平等的關系,也是契約和合作關系,只有兩個人以家為中心,齊心協力,這個家才能煥發出最大的活力和生機。
夫妻關系不好,家就沒有了根基,其他的關系都會搖搖欲墜。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有句話,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重點理解:“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只有夫妻關系穩了,這個家才會穩。”所以,在家庭關系中,我們都應該學會使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法寶,促進夫妻關系的親密相處。
3.很多親子關系,都毀在了“你不懂我”,親子之間如何善用四大法寶?
媽媽對孩子說:“你笨死了,我怎么才能教會你呢!”是不是眼熟、耳熟,可能很多父母都是在這種語言暴力中成長起來的。被父母斥責的孩子,總想著要逃離父母的掌控,想要體會自由當家做主的權利,這是很正常的想法。
這個非常的假期,天天只能呆在家里,天天對著娃,媽媽們有沒有常常崩潰?平時還能出門玩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釋放一下他們的能量,然而現在,只能在家活動,真的太考驗爸爸媽媽了!請看下面的案例:
使用暴力溝通方式時,媽媽對兒子說:
小xx,你看你,每天除了上課寫作業,就是玩游戲,家里的活一點都不幫,你也是家庭一員,不會幫媽媽媽媽洗洗碗?這么大了一點也不懂事?
這是暴力溝通,這種溝通方式,一方面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嘮叨,一方面也起不到警示孩子的作用,還會破壞親子關系,造成親子溝通的障礙。
使用非暴力溝通時:
小xx,媽媽看你坐電腦前一天了,你應該有些累了,正好媽媽要著急打個電話,可是碗還沒有洗,能幫媽媽洗洗碗嗎?也順便活動活動,勞逸結合,效率更高。
“媽媽看你坐電腦前一天了”,這是觀察;
“你應該有些累了”,這是感受;
“可是碗還沒有洗,”這是需求;
“能幫媽媽洗洗碗嗎?”這是尋求幫助。
你看,這樣是不是不會讓孩子感覺到嘮叨,也不會破壞親子關系呢?這個需要持續的練習,才能熟練應用。
一位作者曾說過,于父母而言,懂孩子,并做到愛之有度,才是良性的親子關系!父母怎樣做才算懂孩子,愛之有度呢?理解和接納。父母的理解和接納,是一切良好親子關系的起點,是一個孩子一生自信的基礎。其實有多少親子關系,都毀在了“你不懂我”。
前幾天,兒子在看手機,我就隨便說了一句“玩的時間不短了,休息一下吧?”兒子馬上不高興了,“你怎么從來不說別學了呢?你怎么從來不說,學了這么長時間,該玩會兒了?”我一想,對啊,我們總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常常一張口就招孩子煩,你真的找過原因嗎?
在這個特殊時期,建議爸爸媽媽可以設定一個“Family
time”,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爸爸媽媽放下手中的家務事,放下手機,專心陪孩子玩;每天固定一個家庭項目,討論或者讀書;每天每人定計劃,追蹤實施情況,或者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比如在修理水龍頭、洗碗、擦桌子等家庭日常事務,即可以增加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還可以教會他如何在家務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也可以與孩子一起準備晚餐,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延長了和孩子共處的時間。……慢慢在親子關系的相處中,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法寶會越用越熟練。
親子關系中,父母對孩子所表達出來的愛,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由陪伴帶來的愛的滋養,學校和社會都給不了,只有做父母的才能給。父母和孩子,不是犧牲和將就,更不是束縛和羈絆,而是彼此相融,彼此成就。
4.和上一輩的父母來一場非暴力溝通
因為疫情的關系,我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充裕了許多。尤其那些跟爸爸媽媽一起住的,感覺長大后,已經太久沒有跟父母相處這么長時間了?太久沒認真看看自己的爸爸媽媽了?太久沒有幫爸爸媽媽做事了?太久沒有跟爸爸媽媽說聲“您辛苦了”?太久沒有跟爸爸媽媽休閑時間玩撲克牌或打麻將了?
我們對父母所做的這一切,有恭敬,有順從,這是一種尊重。
前日朋友打來電話,說疫情期間,天天聽父母嘮叨,有些煩,尤其未婚的,被催婚,那更是躲不掉的。來看一下案例:
母親大人又開始催婚“你也老大不小了,該找個人成家了,你看你同學xx都有孩子了……”
使用暴力溝通方式時,兒子對老母親說:
每次一回家就說這,就催著結婚,你以為在北京找個對象容易嗎?老拿我和別人比,有意思嗎?你看xx好,讓他給你當兒子?
沒成家之前,孩子是不可能體會到“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這句話的真正內涵,只有自己經歷了,才會明白的血濃于水的親情。
使用非暴力溝通時,兒子對老母親這樣說:
媽,你是不是擔心我照顧不好自己,您希望我早點成家,有個人照顧我,可是,我現在是奮斗期,時間上確實有些緊張,我也想早點找一個,但是總不能隨便找一個應付是吧?你放心,我會盡快想辦法的。
“是不是擔心我照顧不好自己”,這是觀察;
“希望我早點成家,有個人照顧我”,這是感受到老母親的心意;
“我也想早點找一個”,這是我的需求;
“你放心,我會盡快想辦法的。”這是最后一步,安慰母親,我會盡快讓母親放心。
怎么樣,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法寶是不是很好用?
這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跟父母聊天,聊他們以前的生活和工作,聊他們認識的人,其實,父母就是想找個人多說說話,多聽他們嘮叨一下,他們需要陪伴。我們能陪伴父母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們更應該多找機會跟他們聊聊天,多看看他們。
很多朋友在外地工作,一年才見父母一次,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我們有了許多陪伴父母的時間,就讓我們趁著這個特殊的假期,多為父母做點事,多尊重他們、理解他們、陪伴他們吧。
結語:
我們不是生來就是圣人,在生氣時我們天然地會埋怨、批評、指責、挖苦、嘲笑他人,有時候甚至將這個作為勇敢的標簽,但你會發現如果這樣,你就會把自己的生活給搞砸了,所以,《非暴力溝通》真的是一件溝通的法寶。
非暴力溝通不僅僅是溝通方式,它是一種持續不斷地提醒,更是一種能快速解決問題,達到溝通目的的方法。
這個漫長的假期,正是處理關系、清理內心的好時候,好好學習非暴力溝通,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同時我們也堅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