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地處黑龍江省綏芬河市,便是一座與俄羅斯接壤,且故事多多的邊境小城。
去年秋天,只身去了這座因中東鐵路而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小城。徜徉其間,無不被洋溢著俄羅斯風情小城系之陶醉,恍惚在百年時光隧道中穿行了一回。
記得上中學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同學盛躍健在八一電影制片廠當美工的舅舅,送他一幅俄羅斯風光油畫。喜歡畫畫的我,心弦被這幅細雨中白樺林油畫撥動著。借來臨摹后,掛在家中最顯眼門的上方。白樺樹從那時起,在心中烙下了妙曼的印痕。
那天上午,去了城外天長湖白樺林濕地公園。舉目遠望,湖水對岸,一排排挺撥俊秀的白樺樹,張揚著白色的浪漫,倒映水中的樹影柔情嫵媚。走進木棧小徑,抬頭仰望,一棵棵白樺樹直聳藍天。光滑的樹皮,素白的樹干,如同未涂抹過濃裝的素顏少女,婷婷玉立。透過密密樹林,偶爾瞧見擺頭搖尾的馬兒,哈腰采摘蘑菇的老婦。前行,一片最先變紅的樹葉突然冒了出來,并與白的樹干彼此輝映著,寧靜之中燃燒著火熱。透過滿目白樺樹林,幾棟俄羅斯風情的木屋別墅散落其間,使天長湖多了一抹異國濃情。置身求之不得的偶遇景色中,煩雜的心有了平靜與忘我的歸依。
因綏芬河地處中國東部的原因,每天旭日東升的早,西落的時間也早。下午二三點鐘,整座城市便被夕陽涂上了一層金黃色。城市的高處,外型如同圓蔥頂的俄式東正教堂格外耀眼,煜煜生輝??拷烫茫灰娊烫么箝T正上方,高掛著紅紅十字架與方型大鐘,仿佛訴說著這座城市百年歷史的過往。教堂不遠處,一幢紅白相間四層建筑頗為奇特。三層與四層房檐間,四面八角,一面面含情脈脈歐洲少女頭像浮雕很是扎眼??唇榻B,這座建筑原是俄羅斯商人赤查果夫投資修建的茶莊,建于1914年。做為收購與貯存中國茶葉的場所,建筑外立面奢華貴氣。端祥奇特的人頭樓,我在想,當時能經營起比黃金還貴重的茶葉商人,如同現今國內一線城市房地產開發商,個個賺得盆滿缽盈。那么這座俄式建筑,為何以西方少女頭像示人呢?讓人無從解讀。但自從1899年中東鐵路在綏芬河開通后,云集的商客來自俄、日、美、法、德、奧、朝十八國家,寂寞的小鎮從此熱鬧非凡,一躍成為遠東地區繁盛"口岸城市"。而這奇樓如此惹人注目,其招牌引人醒目的作用做到極至。
綏芬河興起,離不開鐵路,有了鐵路,自然多了屬于這座城市的故事。綏芬河市區,保留有三處停放火車頭的廣場,像似喋喋不休老者,時刻提醒后人,不要忘了這座城市來歷。三個廣場中,故事頗多的當屬老火車站附近的大白樓。帶天井二層的大白樓曾為鐵路公寓,和中共主要領導人有著密切聯系。李大釗、瞿秋白、羅章龍、李立三、周恩來等領導人曾經秘密出境莫斯科,圴在此下榻。公寓內部甚至還設有逃生暗道。站在二樓窗前,俯看樓下那輛老式蒸氣機車,不禁浮想聯翩。當年,這些在中國共產黨黨內赫赫有名,影響中國發展歷程的領袖們,是如何冒著重重威險,出入在這條共產國際紅色的鐵路線,尋求救國救民光明的通道呢。
綏芬河是一座山城。夜晚降臨,夜色中的景色更迷人。霓虹燈下俄中文字招牌變幻莫測。晚餐去了山城路上赫赫有名的馬克西姆西餐廳。明亮安靜的餐廳內,就餐的多為在綏芬河做生意俄羅斯商人。奇特的一幕,不少俄羅斯人點的白酒,是牡丹江酒廠生產的52度老壇子高度酒酒。朋友說,因為俄羅斯政府限制40度以上白酒的生產,來綏芬河做生意商人便借此暢飲高度白酒,并認為這樣的高度酒,才算是好酒。那晚,點了俄羅斯深海大蝦,魚子醬,烤腸,俄式面包諸多菜肴,幾瓶熊牌啤酒下肚,享受了一把原滋原味俄式美餐。
離開綏芬河那天,去了高大雄偉的綏芬河國門,目睹陸路車流不息繁忙景象,看到不可多見的朱镕基總理題寫"百年口岸"石碑。二天的游覽,二天的感悟,內心情不自禁喜歡上了這座異國風情的小城。雖然這座小城城鄉人口不及十萬,雖然城市的規模與繁華程度不及滿洲里、黑河同為邊境口岸的城市,但綏芬河精巧與恬靜,厚重與耐讀卻真真切切,讓我流連忘返,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