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燒腦節回來,大大就布置了作業,未來的兩到三年,你期待成為什么樣的人。苦思冥想啊,一個思維導圖講師啊,一個為學生著想,有傳承精神的老師。這些想法來自于我今年跟了四次課的臺灣老師,我也是迷的不行,從今年的五月到九月飛到不同的地方上老師的課。老師的敬業程度著實讓我佩服,跟著死心塌地哦。好象說遠了。但我并不清楚身份到底是啥。昨天晚上的CEO開營儀式也是太高能了, 還是滾回去看預習作業吧,也是巧看到了《你的標準決定了你的人生》。剛好對這課也是個很好的補充。
自律之承擔責任
自律活成一個真正的人。當自己進入恐慌區的時候,我們的小我就會推卸責任,獲得成長的停滯。
三大核心要素,我們今天來談承擔責任,承擔自己更好的責任。
我們都知道付責任這句話,我們經常說,但卻不知道怎么佩負責任。當你推卸責任之后,你會失去什么,會得到什么。
責任=身份+標準 +行動
身份的關鍵要澄清, 沒有澄清可能是沒有推遲滿足者或小我作崇造成的。我們的身份是多樣的并是多維度的,認清自己的身份并在合適的時候進行澄清。
引用教練技術的話術:我是一個……,還有嗎?還有嗎?還有嗎?……
進行提問,引發思考,反觀自己的身份,身份對應著責任。
設定標準
什么是標準在《你的標準決定你的人生》這篇文章里做了具體的說明。
標準是一種統一規定。既然是規定,越是權威機構的規定其價值越高;
標準是有基礎的。它的基礎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
標準是需要發布的。通常發布的機構都是一些公認的機構,發布的方式也都是文件形態。
標準是有目的的。它的目的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以促進最佳社會效益。
標準是有一定結構的。它包含規則、導則、特殊值得說明。
永澄老師給出定義仍然非常的抽象。我們常常并不清楚我們要設定的標準是什么。為什么要設標準?在這可以看到標準是有目的的。首先比較熟悉好理解的也就是目的了。我們平時做很多事都沒有去想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目標是什么。就好象我們速讀一本書,在沒有讀之前先問自己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想從中收獲什么,帶著目的去讀書和沒有目的漫讀,從中所得到的也不一樣。
老師給出了標準就是 在一個既定的框架下、同一個范圍內來共同達到最佳收益。
標準高投入的多,成長效率高,護城河深,天花板高,成長的彈性空間很大,并且那些標準還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人和人的不同,根本就不在于你是否努力地投入,而是在于你究竟投入在什么標準上!廣度的價值很低,遠不如深度來的有用。標準是有視野范圍和高度決定的。
當我們拖延,我們有情緒,我們懶惰的時候,想想自己的標準是什么,抽離出來看到自已的小我,推遲滿足感。
行動=動詞+主要內容+關鍵資源
這樣的公式,動詞和主要內容還是比較好理解的,要干什么,干什么的內容是什么,關鍵資源在鉆石行動的半年計劃制定中有提到過,當時還很好奇,計劃制定里怎么會包括了這些呢。包括平臺,社群,同儕,工具、人脈、時間、金錢等等。在目標達成的計劃中有這么一句話,每個人的資源都是充足的,所以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靈活地選擇三種以上的有效解決方案,并讓自己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