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愛你。你如照鏡子,你不會看得見你特別好的所在,但你如走進我的心里來時,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樣好法?!?br> ...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也同樣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上帝也老了十歲,一切都是一樣?!?br> ...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p>
【一】
第一次接觸朱生豪情書,是王凱在某個節目錄的讀書視頻 ,讀的是朱生豪情書的節選。為了節目效果吧,選的都是最撩的部分,因此當時留下了的印象是情話像酒,使人沉醉,偶爾喝一回,卻不能日日佐餐。
潛意識里以為情書只是換了形態的撩妹。然而真正讀了這本書,才知道情書中原來滿是生活。開始與宋清如通信時,朱生豪先生已經在上班了,于是看到他在信中說他上班的經歷,描述他下班后看的電影,評價電影的好壞:
“后半部鬼出現的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嘲笑最犀利的部分完全給檢查會剪去了,以至看下去很有支離之感。可笑的是片中的鬼本來是真的鬼,說明書中說那是劇中主人公的假扮,原是避免不通的檢查諸公的注意,因為要是說那是真的鬼,就變做“宣傳迷信”,不能開映了,于是大家都上了當,以為那個鬼是假扮的。報上的影評也是這樣說,這種人真沒有資格上電影院?!?/p>
有時也會針對時勢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者發起一次討論:
“不是有意要跟你沖突,但你論科學的話實不能使我心服,所謂迷信和科學,截然是不能走攏的兩件事,如果人迷信了科學,那么他所迷信的科學便不成其為科學??茖W只是真理的探求者,并不是真理的自身。至于科學方法,并非一定是絕對合理的方法,但確是比較合理的方法?!?/p>
這本情書集告訴我,感情從來不能脫離生活單獨存在;但小說卻很少會道出這一事實。
【二】
成年人的生活往往并不簡單,卻少不了單調。朱生豪先生也在信中嘆“做人,是太難堪了”,然而這樣的情緒絕不會持續很久,翻過幾頁,字里行間又洋溢著小太陽的味道。他會以喪攻喪、喪喪得正:
“活著全然是多事,既然活著根本就是多事了,因此有時索性不必怕多事,把一生這么鬧一下子也好?!?/p>
甚至面對宋清如的婉拒,他以刁鉆的角度反駁:
“我希望我們能倒轉活著,先活將來,后活現在,這樣我可以舉實在的憑據打倒你對我的不信任?!?/p>
書中這樣的話語比比皆是,有趣的靈魂在信中發出明亮的光芒。有人覺得是因為宋清如的存在,才使得朱生豪先生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但我更傾向于愛情只是催化劑的作用,他本就有趣,才有可能被催化。
【三】
朱生豪先生會站在過來人的角度給宋清如一些忠告。他欣賞宋清如的為人和才華,但也看的到她身上的缺點和發展空間。他在信中說“永遠期望你比我有出息一些”,也實實在在會點評她寫的詩(朱生豪也是詩人),會講為人處世之道,就像老師對待學生一樣。兩人寫信的時候,宋清如還在讀書、即將踏入社會,所以書中有不少內容現在讀起來也頗有收獲。他勸宋清如不必在意他人的謾罵,因為:
“罵女同學不值三角三的人,其實原來他不會如此無禮,都是因為他在人眼中自身也不值三角三之故,因此這算不得是侮辱,只能說是阿Q式的復仇?!?/p>
最有趣的是他要求宋清如經常給他寫信,宋清如說她寫不了那么頻繁,于是信中有了這樣一段“耍賴”:
“你寫得出信寫不出信我都不管,如果我在想要讀你的信時而讀不到你的信,我便會怪你。不過你也可以不必管我的怪不怪你。我怪你有我怪你的自由,你寫不出信有你寫不出信的自由。寫信的目的是在自己不在別人,因此我并不要你向我盡寫信的‘義務’,雖則你如不給信我,我仍然要抱怨你的。而這抱怨,你可一笑置之。”
可能先生寫這段時沒有想太多,但我更愿意相信,這話里也帶著一點點暗中的指點意味。如果做一件事的目的是取悅自己,那么其他人做出的任何評價都可以一笑置之。
類似的內容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文末附上我喜歡的內容的摘抄。
【四】
書中占比最高的,當然還是情話。先生屢屢在信中強調自己并不會寫情書,也不認同情書的定義,他認為自己寫信只是在說自己想說的話。也罷,就算確實如此吧,那么他對宋清如的愛意,已然漫溢出了信紙。他常在信的結尾寫很多的“我歡喜你”,或者突然另起一段說“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邊看螞蟻,看蝴蝶戀愛,看蜘蛛結網,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覺”;猝不及防的塞人一嘴狗糧。
先生的情書從不是堆砌好看的辭藻或者抖什么小機靈,他只是將纏綿于生活中的每一份溫柔收集起來,化在文字當中而已。
“我說,你現在身體很好了,說這句話,心里甚為感動,想把你抱起來高高的丟到天上去。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