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這部局相信大家都看過,焦晃老師扮演的康熙皇帝舉手投足間霸氣盡顯,唐國強老師的雍正皇帝也是精彩絕倫。
雍正皇帝的上位可以說“歷盡艱難”,電視劇已經為我們帶來了九子奪嫡的精彩故事。
可能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都會覺得,四阿哥胤禛能繼位,多半是靠著智囊鄔思道。當然,這是小說中虛構的一位人物,但正是這樣一個人,把故事線完美的串聯了起來,試想,如果沒有鄔思道這個角色,雍正在電視劇中的“逆轉”,怕是找不到原因來解釋了。
但事實是這樣么?
如果說四爺能夠登基,可以說內靠鄔思道,外靠十三爺胤祥。但真實的史料記載,胤祥并不能受康熙的中庸,如果說是康熙故意保存“胤祥”,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樣的解釋難免有些牽強。
雍正登基,靠的是權力的游戲,靠的是幸存者的運氣,也是靠的對手一個接一個的犯錯。
太子力圖謀反,大阿哥企圖殺弟奪嫡,三阿哥專心修書,八阿哥結黨營私,十四阿哥資歷不夠....相比起來,四阿哥“冷面王”的做派,以及“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與之爭”的方略,才是真正完成“九子奪嫡”的原因所在。
登基后,《雍正王朝》基本上在圍繞胤禛與八阿哥的斗爭來展開。
但在歷史上,八爺一黨對于坐穩了皇帝寶座的胤禛基本上毫無還手之力。權力的斗爭不是妥協,而是“你死我活”。試問雍正皇帝會放過與他曾經拼死奪嫡的老八么?
民間有傳說,當時康熙皇帝遺照為“傳位十四阿哥”而不是“傳位四阿哥”。當然,目前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滿語遺照已經證明了,這是民間的無稽之談。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單憑老百姓是不可能編出這樣的“謠言”的。
雍正登基后,為了改善康熙朝所遺留下的國庫空虛、百官倦怠的問題,可以說開啟了兩個十分重要的改革,包括“火耗歸公”、“攤丁入畝”。這其中對于一些在康熙王朝的獲得利益者來說,可以說動了他們不小的奶酪。而同時,重新采取清朝入關以來的嚴酷政策,又讓寬松的民間氛圍與官場氛圍又緊張了起來,血滴子的傳說也是這時候傳播出來的。
可以說,雍正的真正敵人不是老八,他真正的敵人一直在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