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為何默默無聞的四阿哥胤禛會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

讀歷史、讀影視、讀書籍,品人、品事、品生活,歡迎來到若初的“悅讀小屋”

歷朝歷代,在新皇登基之時都會有爭奪皇位的戲碼上演。康熙晚年,眾位阿哥為皇位進行的紛爭已經使康熙皇帝力不從心,而當年的九子奪嫡也成為了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到今天為止,對于雍正皇帝即位的合理性也備受爭議。


遺詔即位、篡改遺詔、篡位奪權等等都是對雍正皇帝即位的猜測,而雍正本人雖嘴上說著流言不可信,可心里卻還是不舒服。雍正對待母親孝敬憲皇后的態度、大興祥瑞之說似乎都是對他篡位奪權說法的一種恐懼。

在雍正時期,對于祥瑞、吉兆等事情的記載頗多,由此可推斷雍正想要利用天降祥瑞向臣民表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自己統治的能力。

但雍正即位的真相到底是合法或是不合法,我們今天已經無法得知。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雍正的治理確實把大清推向盛世,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打了堅定的基礎。

那么,一直默默無聞,優勢不突出的四阿哥為何會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電視劇《雍正王朝》也給出了一些答案。


知人善用,“四爺黨”的神助攻

不得不說,四阿哥選人確實厲害。

鄔思道,四阿哥的軍師,可謂是料事如神。對于康熙皇帝的心思也是了如指掌,四阿哥的每次“行動”都離不開軍師的部署。

有這樣的軍師在側可謂是如虎添翼,在奪嫡之路上的成功也能有所保障。

除了軍師之外,雍正皇帝能夠知人善用,身邊集結了如田文鏡、年羹堯、隆科多、李衛等賢才。

劇中四阿哥奉旨追繳國庫的事件中,田文鏡的能力也顯現出來。在朝堂之上已經很難有像田文鏡那樣不懼權貴,敢于得罪官僚的人。


水至清則無魚,像田文鏡這樣不諳世故的官員只怕就是被排擠的。就像劇中提到的那個陳大人,只借了國庫一兩銀子。這樣做無非就是想要和其他官員“同流合污”,不想做那個異類罷了。所以,田文鏡這樣正直、不怕得罪人的性格也與雍正相近。


除此之外,十三阿哥也是團隊里的主要人物,有一些雍正不方便做的事都需要十三阿哥從中斡旋。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十三爺也是為數不多能夠得善終的兄弟啦。


有了這樣的團隊暗中保駕護航,雍正在這條兇險的道路上也算是如虎添翼。

有能力,有野心

要說這皇位對于各位皇子的誘惑還是十分大的。我記得在《瑯琊榜》中紀王爺有句話說的好:哪有皇子不想當皇上。


康熙年間,胤礽被立為皇太子,也是這個舉動使胤礽遭到了不少暗箭。當胤礽兩次被廢,眾皇子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明槍暗箭,兄弟相殘的事件時有發生。

說到底,想要登上皇位還要有才有德。而雍正的才干就在一件件小事中向康熙顯露。首先就是賑災一事,辦的十分妥當。再就是那次追繳國庫,雍正可謂是顯現出自己的“鐵腕手段”,剛正不阿,不管是阿哥,是老臣,只要你欠款,我就必追。


也是正是這樣的鐵腕能夠讓他的能力得到康熙的認可,最后康熙對張廷玉說:“我給你們找了一位堅剛不可奪其志的主子”,這也就表明了當時的雍正得到了康熙的認可。

康熙晚年,寬宥政策縱容了大臣們的貪腐之風,晚年的朝政的爛攤子康熙不會不知道,但九子奪嫡已經讓他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其他,所以,他想選擇的接班人一定是能夠挑起大梁,敢于改革這樣糜爛之風的人。

經歷了追繳國庫一事之后,康熙對雍正的手段已經有了初步的觀察,對他能力也開始了進一步的考察。


有野心又有能力,才能讓雍正更加堅定地走上奪嫡之路。

韜光養晦,不爭便是爭

在康熙兩廢太子之后,眾阿哥拼盡全力爭奪皇位。而四阿哥胤禛卻像個局外人,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每日做些清閑的事,最難得的就是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的心靜。


也正是奪嫡之事打得火熱,也讓康熙皇帝更傾向于雍正的心靜,不爭不搶。

就像當時鄔先生講的那個故事一樣,在所有人都爭得頭破血流之時,有人會做好分內之事,為父分憂,才能真正得到了皇帝的青睞。


除了這樣的韜光養晦之外,雍正的兒子弘歷也是一個法寶。歷史上也流傳著不少關于弘歷的緋聞,弘歷多少也為雍正的即位做出一些貢獻。


康熙皇帝是多么精明的一個人,他考察皇子的能力,也會考察孫子的能力。畢竟,這皇位世代傳承,不能讓下一代沒有人選。

弘歷的聰明讓康熙大為欣喜,還被接入宮里親自培養,可見重視程度。


所以,要是雍正皇帝即位的合法性也是合情合理,有野心有能力,能揣度圣意,能韜光養晦,還有團隊的協作。

這些因素都使雍正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繼位的皇帝。


ps:本文為若初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