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抽空讀了一本自我管理(高級雞湯)類的書。
很久沒看這類書籍,閱讀體驗尚佳,收獲較多。除有關努力和成功的章節略雞精而速速略過以外,書前半部分關于時間、選擇、行動和思維部分的雞湯也是雞肉(干貨)認真烹制的。
本書更新了許多觀念,特別是審視時間半衰期來優化選擇,提問式學習和寫作式操練,技能融合等這些方面。
雖然本書作者有拾人牙慧的嫌疑,但是他能所讀的內容解碼、融合、整理再輸出這一點值得贊賞。
本書講了什么?(總結歸納)
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努力和成功七個方面闡釋如何在人生中達到精和進。精是定位,進是向前。
本書濃縮成三個詞?
解構和重組本書,我覺得書里的內容可以提煉為簡化、深入和延展三個關鍵詞。簡化對應“精”,深入和延展對應“進”。
可以形象化為T這個字母。簡化是T最末端的帶你,深入是T的一束,延展是T的一橫。
簡化
審視時間-收益半衰期,刪減多余活動,花時間在值得的事情上。
根據最高目標(價值觀)來選擇從事的事。
分解工作任務,照出核心內容。
現在就是行動的最好時間。
思維“斷舍離”:簡化輸入和輸出。
減少被動式娛樂。
深入
專注發展技能。
心流(flow)的狀態。
目標懸置:多個目標的可切換進行。
通過提問和解碼深度學習。
保持長期愛好,并將“消費性興趣”升級成“生產性興趣”。
延展
在選擇時逃離禁錮思維的隱含假設,發現更多可能。
能力嫁接:一個領域的能力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
提出開放性問題,建構性學習。
知識的融合是一個將分解的知識關聯起來的過程。
行動與反思。
本書哪些觀念讓我很有收獲?
1.快工作,慢生活的節奏感。
2.技能培養與發展是知識的一種重要層次。
3.精簡并保持一個長期的業余愛好,并將“消費性愛好”升級成“生產性興趣”
4.我們永遠無法準備好,所以先上場,在過程中成長。
5.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練習具有明顯的強化學習價值。
6.通過寫作來操練學習輸出,目的是深化理解,并獲得反饋。
7.在學科細分的現況下要注意打破學科壁壘,注意知識的融合。
8.當陷入選擇困境時,嘗試照出思維背后的隱含假設(assumption),以發現更多可能。
9.出了串行和并行的模式以外,還有目標懸置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