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公司辦了一場關于孝道的國學講座。
可能因為講師的資歷背景并不出彩,所以我本身不是帶著求知至少是相互探討的心態去聽課的,而是帶著質疑、挑剔的眼光去看。講師所有做得不足的地方,都被我放大了。無數的評判從頭腦中不停往外冒:沒有主線!偏離主題!邏輯混亂!缺乏深度!雜而不精!道德綁架........偏見讓我對講師失去了興趣,他講的東西都在我的內心被加上膚淺的標簽,我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再沒有耐心聽下去,干脆在課堂上練起了冥想。
當講座結束,我從評判與不屑的狀態中猛然驚醒,通過反思,驚訝的發現自己身上強大的我執,細思極恐,令人汗顏。
當時的我太傲慢,認為自己研究這么多年《道德經》,同時還學習心理學,講師講的這些東西在自戀的我看來好LOW,甚至有些觀點是我完全不能認同的,我在心里直接對他打了X,這種可怕的偏見一葉障目,封閉的心態讓我失去了一次與他人思想碰撞產生新靈感的機會。
我沒有去想想,從他人身上,有什么優點值得我學習?內容有什么亮點?哪些方面的內容確實是對我有啟發的?講課的形式有哪些是可以借鑒的?如果是我去講這門課,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沒有絕對的好,當然也不存在絕對的差,這么簡單的道理,我居然沒想明白。我那么輕易去否定別人的努力,實在是太狂妄太無知了。
事后復盤,我覺得講師身上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首先,他對自己想要傳遞的論點,會盡自己所能去進行解釋和舉例,力圖讓人印象深刻。而我之前想表達一個論點,恰恰只注重邏輯的嚴謹,發散不夠,論據和解析不夠充分,所以講得不透徹。其次,講者對自己要講的內容還是作了充分的準備,很多內容不看PPT便脫口而出,說明私下做了很多功課。還有,講師注意互動,通過讓聽眾回答問題來加分評獎,帶動大家的參與感,讓氣氛顯得不沉悶。另外,講師講話氣息很足,聲音抑揚頓挫,節奏感很好。
一心盯著別人的弱項看,我沒有收獲有益的東西,卻讓自己的負能量持續發酵。雖然我沒有用言語表達出來,但我排斥拒絕的狀態潛移默化影響到周圍同事的學習心態,她們也顯得有些心煩意亂,坐立不安。負能量,真的是會傳染的,在內心里對受我影響的同事說聲抱歉。
老子說,自見者不明,我發現在那時,我確實失明了。不能客觀公正的去了知和洞察,而是帶著自以為是的傲慢,把別人批駁得一無是處。天哪,這還是那個自以為深得老子思想真諦的我嗎?
自我修行這條路,沒有終點,而且還要時時警醒。一個不小心,就掉進了坑里。
今天,我看見了自己的傲慢和偏見,謹以此為戒,告訴自己以反省覺察為伴,把謙虛、謹慎、開放、包容時時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