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欣,2歲半男孩的媽媽,正面管教家長講師, 37度媽咪正面管教創始人。
正文:
在我成為全職媽媽的兩年里,很多過去的老同事、老朋友,老同學都找我聊過這個話題,一方面,他們對于我能做全職媽媽感到驚訝,另外一方面,他們自己也面臨著一樣的抉擇。
我成為全職主婦,馬上就兩年的時間了,這兩年來,人生發生了很多變化,很多都是始料未及的,很多事情學著接受,也有很多事情仍然在自我消化中。
其實我也不止一次思考過這個問題,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這樣選擇嗎?答案是肯定的,當時當日,我做出的選擇,是對自己,對家人,對孩子最好的選擇而已。
借此機會,整理一下自己作為全職主婦兩年多思緒。
Part 1
全職前必須思考的幾個問題
問題1:不得不談的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決定上層建筑,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全職的代價是全家人陷入經濟困境,可能面臨的問題會更加復雜。
畢竟一個人要承擔的,是一家三口甚至更多口人的生計,男人的社會壓力本就很大,如果經濟壓力再加一層,有一種無形的影響會加在全職媽媽身上,這種影響和壓力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自我消化,夫妻之間的沖突不斷,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所以在我看來,經濟問題是全職與否第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問題2:媽媽的職業發展
決定全職的那一刻起,職業中斷是必然的,就算是自己創業的媽媽,全職帶娃給事業帶來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想起一年前還經常有獵頭給我打電話,曾經的履歷讓我在市場上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一聽我目前全職,第一個問題就是多久了,如果一年以內,還會談一談,時間越久,影響越大,如今我生活中的獵頭們早已銷聲匿跡了。
就算是我愿意重返職場,那樣的生活節奏也不是我能想象的,所有的加班出差趕工,背后都一層深深的歉疚,一個等著媽媽回家的孩子,對不起職場媽媽們,我觸痛你們的傷疤了。
職業發展的中斷帶來的就是經濟自主的喪失,這不是老公理解不理解的問題,而是一個女性獨立于社會,有獨立人格的自我認知,或許這一條,只有女人才能懂女人吧。
但也有不少積極的例子,職業女性全職以后,反而整合自己過去的資源,一手帶娃,一手創業,闖出了一篇全新天地的也不在少數。
我知道的,童書編輯,進出口服裝創立自主童裝品牌,醫生育兒科普,英語啟蒙,作家等等,這樣的成功案例,也不是表面那樣的光鮮,或者有老人搭把手,或者有經濟實力請保姆照料,再加上自己熬夜爭分奪秒的平衡、整合和成長,自我調整和覺察,付出的努力,并不比職場媽媽少,承擔的壓力,也不再其下,唯一換得的,是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陪伴時間。
問題3:孩子的問題都會被放大
因為自己幾乎24小時帶娃,又加上社會角色的逐步減少帶來的壓力感,全職媽媽大都非常的焦慮。
24小時盯著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在自己眼皮底下,焦慮狀態下的媽媽,會無形中夸大孩子的問題,總想著“解決”,往往會用力過猛。
在教育界有一種“直升機式父母”的說法,意思是,孩子遇到的各種問題,父母會第一時間沖上去,像直升機一樣幫助孩子解決,這樣的后果就是阻礙了孩子在體驗中成長的機會,會造成孩子的過度依賴。
問題4:全職媽媽會陷入一種“付出感”里面不能自拔
尤其是之前職業發展還不錯的媽媽,雖然是自己的選擇,但如果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那種“我付出最多,我甚至放棄了工作,你們就應該怎樣怎樣。。”的心理,會嚴重困擾全職媽媽們。
我曾經就處在這樣的狀態里面,一度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都很緊張,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是希望家庭和睦,孩子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希望自己能夠真正快樂,花很多時間和精力自我成長和學習,甚至開始學習心理學,才慢慢自我開解,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比我自己想象的時間,還要久一點。
其實,弄清楚一點,你是孩子的媽媽,所有人都可以退縮,只有你不能,這是你的責任,就算你付出最多,那也是作為媽媽的使命。而全職,是一個選擇,也是家人不同分工而已,沒必要因此覺得低人一等,也沒必要因此覺得高人一頭,大家的目標一致,為了更好的在一起,各自妥協,尋求平衡,就好。
問題5:你得應對外界對你的看法,和尋求外部認可的階段
那種感覺就是,你去小區遛個娃,都得面對小區大叔大媽的一頓評論,大部分人認為你是因為收入不高,沒有更好地發展,還不如在家帶孩子而作出的決定。如果就這事認真,你就累了。
有一陣子我曾混跡小區大媽圈,很是有名,后來有陣子娃爹也跟著出名,在電梯里都有人問,你是鴻吉爸爸吧?(他倆實在太像了),后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自己也習慣了,也就不在意了,你不可能取悅全世界,全世界的生活都和你無關,過好自己,讓他們討論去吧。
再有一條就是在朋友圈尋找存在感,我曾有那么個階段,瘋狂刷朋友圈,生怕錯過每個人的近況,生怕自己被遺忘,有時候發個朋友圈,恨不得每一條評論都要回復,那種感覺還真是挺難自我覺察的。
Part 2
作為全職媽媽的幾個好處
好處1:你不會錯過孩子的每一個成長
孩子的每一個變化,都不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我想這是全職媽媽最大的好處了。
你不會因為加班出差而對孩子愧疚,也不會因為有報表沒回而去跟孩子周旋,更不會因為孩子生病請假而面對老板的不滿,這是全職媽媽最自豪的地方了吧。
好處2:不用天天面對隔代養育的各種矛盾
這一條是針對不跟老人一起住的全職媽媽而言,如果自己全職,就不需要依賴老人帶孩子,那么可以理直氣壯的“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說了算”。
這就是一個選擇,你選擇自己帶孩子,可以不用直面這些矛盾,就得接受自己24小時全陪沒有一點自我空間,沒有一點喘息機會的現實。
雖然隔代養育在中國是普遍的,我當了全職媽媽最大的感觸就是,老人帶孩子真的很辛苦,我每天抱兒子連續超過半小時胳膊要好幾天才能緩過來,在外面溜達需要時時看著,避免一下子沖到馬路上,還得計算著時間趕回去做飯,我三十歲的年輕人尚且覺得很累,更不用說年過半百腿腳不再方便的老人了。
所以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有老人帶孩子,也請感恩,你或許很難想象,老人的付出給我們帶來了多少的方便,就算是面對一些理念上的沖突,也請盡可能的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吧。
好處3:小家庭的界限感,小家庭的樂趣
大部分的夫妻有了孩子,就失去了兩個人獨處的機會。如果沒有意識主動創造獨處的機會,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會是全家出動,你想倆人出去看個電影,夢里吧,這樣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了小家庭的儀式感。
就看你怎么去看待這件事情了。
很多隔代養育的家庭做事情也是全家出動,這樣界限感就比較模糊,對于追求獨立的女性而言,會是一種莫大的挑戰。
Part 3
我自己全職后的一些挑戰和收獲
第一,我曾經陷入一種瘋狂的購物階段,如今物質方面崇尚的是極簡,極簡
剛剛有了孩子那陣子,從月子開始我就發現自己的人生完全變了,從小獨立自主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那一刻發現我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掌控。
我甚至不能決定自己吃什么,穿什么,那是一種怎樣的折磨。或許潛意識里面認為,我唯一可以掌控的就是錢,我想買什么買什么,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于是,瘋狂購物的階段就開始了。
有一陣子,我家每天都有無數個快遞,我買的也都是一些母嬰用品,看到一個新玩意就會買回家,很多都是可有可無的,買回來就放著了。我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說自己瘋狂購物的時候,怕家人看見都是偷偷拆包裹,然后把東西塞到柜子里,我也差不多有那么一段是那樣的狀態。
好在老公當時并沒有說太多,在這方面還是給了我一定的尊重和自由,雖然事后至今還在說道,但至少那個階段我還是沒有被評判的。后來我有了覺察,但還是忍不住的時候,就買紙尿褲,買書,至少這些東西不會浪費。
后來看過李雪的書,她說你想買什么東西的時候就去買,去滿足自己,不管它是不是值得,只有你得到滿足了,你才能回到正常軌道上來。大概是這個意思,如今的我,在物質方面,是極簡極簡,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實體店買,全家出動,每個人都可以自己選,也是一種儀式感。
用幾乎固定的品牌,能不換就不換,當下碰到的就是最適合的,沒有太多時間去搜索和瀏覽,花時間了解于我都是浪費,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去消磨。淘寶于我而言就是買垃圾袋,或者找一些實體店買不到的東西,老公讓我買一樣東西我都會無意識的拖很久,我家也很久沒有收到快遞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生活體驗帶給我的自然后果,所以在孩子方面,我還是比較放得開,能經常自我覺察是不是給了孩子一些控制,及時的自我調整,這也算是一大收獲吧。
第二,自我成長,有機會反思自己過去的很多行為模式
過去在職場中,曾遇到很多問題,思索很久找不到答案,也只能順其自然的發展,總認為自己把工作做好就萬事大吉,但全職以后的自我成長,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了解了自己過去的很多行為模式,更能理解他人了,就算是被評判和被指責,也能很好的自我開解。
換言之,活的更清醒了,更加清晰的看清自己,也更能看到他人,遇到事情,自我鼓勵的能力提升了。
我不能說身在職場就不能更好的自我成長,只是作為全職的自己,沒有工作的壓力,做任何選擇和決定,都比較自由,對自己的觀察和了解也更多了。
我對自己多了很多信心,就算有一天我需要重返職場,我也并不擔心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際處理。
第三,未來有很多無限的可能
我一直在用這句話去鼓勵自己,我是那種事情如果達不到預期,就會做很多努力的人。我會努力讓自己的選擇變的正確,這樣的努力,讓我越來越能坦然自己的選擇,越來越清醒的面對未來。
我也相信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孩子因我們而來,但他終究遠去,我們朝夕相處的日子很快就會過去,我深知這一點,所以從未放棄為分離的一刻做最好的準備,我也相信,我的努力,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刻上積極的種子,這是我送給他別樣的禮物。
總結陳詞
不管是職場,還是全職,
不管你的選擇是怎樣的,
請跟隨自己的內心。
永遠沒有最完美的選擇,
也沒有完美的媽媽
我們要做的
就是不放棄自己
當我老了,回首往事
不因抱怨爭吵而耽誤了年華
不因碌碌無為而毀青了腸子
當我老了,回首往事
因為自我而充實和豐盈
因為成長而自信和美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