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惡制惡,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負負得正的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一列豪華的列車,在平靜的表象中發生了一起命案。重重迷霧,最終皆大歡喜。
很高興這部電影適合年輕的女孩兒來看。沒有細思極恐的結局,卻有值得玩味的懸念。沒有驚心動魄的轉折,卻有合情合理的推理。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卻有懲惡揚善的信念。這部電影,一百個贊。
欲罷不能,一口氣看到結尾。
美女襯英雄,電影的一開頭,一個性感嫵媚的珠寶大盜出現。撲朔迷離的劇情也再次埋下伏筆了。偵探波羅不僅不揭發自己的女友,而且為她肅清身邊的殺人案。由此暗示了波羅的性格,在結尾他為整個列車的人隱瞞實情也不足為奇了。
深層挖掘這部電影的含義。
以少數人的意志代替多數人的意志,往往來得更輕松。
眾人因為恨,不惜花費巨款乘坐東方快車,只為與仇人同行。精心設計種種細節,每個人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眾位資深資淺的美人兒,以獨特的性格和美妙的心靈增加了案件的破解難度。
從心理學角度看,真理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被揭示后才顯得那么顯而易見。知道結局的人,會看出前面的細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而不知結局的人很難有效地將前面的細節聯系起來。經驗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等事成之后才有效。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極其考驗觀者的腦力。這是偵探故事的魅力之一。
相比燒腦而言,這部電影卻是是燒心。結局不可思議,所有列車上的所有乘客除了偵探和被害者本人都參與了作案。如果沒有任何的人情因素在里面,這案子就算結了。
可偏偏這位死者是個罪有應得的人。
傲慢的戴本漢小姐以為所有的人都要做監獄了,冷淡的外表讓她冷靜地說:“我想我們該收拾行李了。”
偏偏偵探叫住了她,他不是一個冷血無情,唯職業操守是從的人,豐富的情感生活給了他力量,他要給警察講那個不真實的故事。
因為第二個故事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難以置信了。
是的,偵探超出常人的推理邏輯解決了很多事,也給平常人的理解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這是偵探小說的魅力之二。
既然美國官方不能給阿姆斯特朗的親朋以正義,親朋們選擇以惡制惡的辦法來懲治這個只手遮天的壞蛋,而波羅偵探成全了這個手段。
他以人性為立足點懲惡揚善,伸張正義。不辜負一車人的足智多謀。真是這些,使得這個著名的偵探故事更加不朽。
試想一下另一種結局吧,在一個完美的結局出現后我們很難不去想象如果是另一種結局。試想波羅先生向所有人公開了真相。美國的媒體會大肆報道這個故事,輿論驟起,任何一個有能力表達的人都可以站出來指責兩句,那樣事情就會復雜得多了。即使波羅先生仍然站在害人者的那一邊,他有多少精力和全世界辯論呢?
讓一個偉大的人過如此平凡的生活著實可惜了。
波羅先生在破解東方快車謀殺案時的超人智慧沒有向車外的任何人公開。
將智慧深深埋葬,恰是伸張此次正義的最好方式。一群人的智慧已經夠用了,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就不必再讓全世界參與進來搗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