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17
? 一切如張儀所料。此次聯軍雖然打了六國旗號,但是燕軍根本就沒來,只是送來了些旗子軍械以壯聲勢;齊軍則一直逗留在齊魏邊境逡巡不進,不知道打什么主意;最氣人的是楚軍,竟然在某個夜晚不聲不響撤出了宿營地回國了。
? 就這樣,函谷關的軍隊實際上只有魏韓趙三國。
? 公孫衍明白,楚國的撤軍一定是張儀搞了鬼,至于燕齊,他本來就沒抱太大希望,只要這些國家不扯他的后腿,他相信,就憑魏韓趙三家二十多萬人馬,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何況,他還留了一手很厲害的后招。
? 不久,樗里疾帶領著秦軍主力趕到了函谷關。
? 楚軍的不戰而退和秦軍主力的到來,多多少少影響了聯軍的士氣。但由于函谷關前地勢狹小,并不適合大規模會戰,雙方只是發生了一些小規模的戰斗。樗里疾指揮靈活多變,勝多敗少。
? 一段時間的僵持后,公孫衍決定后退。
? 聯軍在公孫衍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慢慢退卻,秦軍在后面緊追不放。聯軍退到了河東,退入了韓境,又退入了魏境,雖然一直后退,卻很有秩序,絲毫不見潰亂。
? 樗里疾曾經與公孫衍并肩作戰過,深知公孫衍兵法精通,如今只是退而不戰,很可能有埋伏或者詭計,所以,也不盲目出擊。
? 就在這時,樗里疾收到國內急報:義渠國作亂,盡起國內大軍十萬,殺奔咸陽。
? 樗里疾懵了,馬上明白這是公孫衍的計策,回頭一看,自己已經被引得遠離咸陽千里之遙,根本無法及時回防。如果秦軍決定進攻,一旦聯軍照樣避而不戰,甚至給急于進攻的秦軍設下埋伏,后果不堪設想,就算能逼得聯軍決戰,一旦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勞師遠征的秦軍很快會陷入糧草不濟,不熟悉地形,兵力久曝曠野的不利局面。
? 那么撤軍呢?
? 現在秦國的主力都在自己手里,國內空虛,義渠人野蠻兇狠,一旦國內軍隊壓制不住,后果堪憂,無論怎樣看,撤軍似乎不可避免,可是那時候軍有歸心,兵無斗志,而且秦軍的戰甲都是只遮擋前面,后面并無遮擋,表示死戰不退,若是把后背暴露給敵人,幾乎等于死了一半。相信公孫衍等的就是秦軍撤軍的這一刻,那時候聯軍一定會會像餓狼一樣狠狠撲上來。
? 戰也不利,撤也不利,樗里疾真正領教了公孫衍的厲害,可是他還是不明白,義渠人出兵的時機怎么抓的這么準呢?
? 要知道,那時候交通通訊十分不便,更何況魏國和義渠國中間隔著秦國,根本不可能及時義渠國聯合出兵,兩面夾擊。
? 當年,公孫衍布下這招妙手的時候,義渠王也曾經這么問過。
? 布下這個后手還是在公孫衍在魏國擔任將軍的時候,有一次義渠王來訪,很想結識當初威名遠播的公孫衍,公孫衍也看到了義渠國地理位置對于秦國有很大威脅,如果能說動義渠王反秦,對于自己抗秦大計很有幫助,于是傾心結納,一說之下,義渠王也苦于秦國的壓榨和盤剝,早對秦國不滿,可是國家實力不夠,所以也不敢反抗,聽到公孫衍說到兩面夾擊的時候,他也問出了這個問題。
? 公孫衍笑了,他趴在義渠王耳邊告訴他:什么時候秦國突然對你們的態度變好了,甚至給你們送去大量的財務和美女,那個時候,你們就該出兵了。
? 義渠王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 幾個月前,一向嚴苛的秦國突然派使者送來了很多財務和美女,并且對義渠王說了一大堆好聽的話,義渠王真是受寵若驚,因為,秦國對自己從來沒這么友善過。
? 送走了使者,被帳篷外的涼風一吹,義渠王的腦袋清醒過來,他猛然就想起了幾年前公孫衍對他說過的那一番話,他知道,出兵的時機到了。
? ? ? ? ? ? ? ? ? ? ? 18
? 正當秦軍主力在中原和合縱軍對峙的關鍵時刻,秦國西部的義渠國宣布叛秦,盡起境內之兵,一路燒殺搶掠,攻城奪邑,咸陽城人心惶惶。
? 張儀從來沒想到公孫衍還有這一手。他一面征集境內不多的守軍,交給青年將軍司馬錯帶領,盡量拖住義渠人的攻勢;一面發出急報,通知千里之外的樗里疾,授予他見機行事的權力。
? 樗里疾經過短暫的驚慌之后,開始苦思應對之策。
? 第二天,一直在聯軍后方追擊的秦軍突然兵分兩路,一路留在原地拖住聯軍,另一路以急行軍的速度直插聯軍后方魏國腹地,在公孫衍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攻占了修魚城,擺出了一副堅守的態勢。然后,留在原地的秦軍也慢慢向修魚靠近,然后兩路匯合。
? 修魚一直是此次聯軍儲備軍械物資和糧草的重要據點,秦軍出其不意攻占修魚,立刻解決了暴露于曠野和糧草物資不足的問題,此時,秦軍依托城壘,可攻可守,輪到聯軍處于被動了。
? 公孫衍本來就等著秦軍撤退自己追擊了,沒想到樗里疾不退反進,有點出乎意料之外,可他沒有慌亂,畢竟這里還是他的主場。
? 他急忙調動聯軍陸續趕到修魚,分三面把秦軍圍在了以修魚為中心的黃河三角地帶,雙方都在瞪大眼睛尋找著戰機,大戰一觸即發。
? 此時,雙方的兵力對比是魏韓趙三國聯軍二十余萬對秦軍二十萬,相差不多。如果說聯軍有什么劣勢,那就是軍隊來自三個國家,帶領韓國軍隊的是太子韓奐,帶領趙國軍隊的是公子趙渴,公孫衍身份顯然不如這二位高貴,所以在指揮上不如秦國一國的軍隊指揮順手。
? 交戰開始,秦軍有名的悍不畏死,三晉士兵也毫不遜色,人人奮勇,雙方你來我往,短兵相接,殺聲震天,修魚城變成了修羅場。
? 戰斗中,樗里疾抓住一次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兵力猛攻趙軍,斬首兩萬余,趙軍慘??;接著,獲勝的秦軍并不回防,而是乘勝轉向攻擊韓軍。秦國人身上掛著趙軍血淋淋的人頭,惡狠狠撲向韓軍陣地,韓軍也算驍勇了,可是真沒見過這么野蠻殘忍的軍隊,被秦軍大破之,斬首三萬余,大將申差被俘,太子韓奐膽氣已寒,連招呼都沒打,領著殘兵撤回韓國;趙渴見韓軍撤走,也不戀戰,同樣撤出了戰場。
? 這邊激戰正酣,公孫衍干什么去了呢?
? 在樗里疾猛攻趙韓軍隊的時候,公孫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救援,那樣很可能被潰兵把陣勢沖亂;另一個是趁著秦軍精兵在外,猛攻修魚城,只要趙韓軍隊拖住秦軍回不來,魏軍就有可能端了秦軍的老窩。
? 公孫衍選的是猛攻修魚。
? 樗里疾和公孫衍都押上了自己的賭注,就看哪一邊先堅持不住了。最后還是樗里疾頂住了公孫衍的猛攻,等到了主力回援,內外夾擊,又大敗魏軍,斬首一萬余。
? 獲勝后的秦軍同樣傷亡慘重,樗里疾不敢追擊,而是火速撤軍,回國對付義渠人。
? 至此,修魚之戰結束,秦軍共計斬首聯軍八萬多,自己本身的損失也達到了七萬多,很明顯是一場慘勝。
? 公孫衍組織的這次合縱伐秦是中原諸侯第一次聯合起來對付秦國,雖然以失敗告終,還是給了秦國沉重的打擊和深刻的教訓,給中原諸侯開了一個很好的先例,以后,蘇秦和信陵君還組織過合縱伐秦,每一次都讓秦國心驚肉跳,也讓秦國人更加深刻認識到張儀連橫政策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 ? ? ? ? ? ? ? ? ? ? 19
? 樗里疾回到關中的時候,義渠人在李帛已經殺敗了兵力薄弱的秦軍,樗里疾回來的正是時候。義渠人見到秦軍主力回來,馬上知趣地放棄了占領地退回了本國。不過,秦國人不會忘記這個背后捅刀子的隱患。幾年后,養精蓄銳后的秦軍分三路進攻義渠國,這一戰幾乎把義渠打殘,十幾年后,義渠國終于被秦國吞并。
? 公孫衍慘敗后,國內的政敵田需趁機指責他誤國,逼他辭去國相,公孫衍真的沒臉待在魏國了,不過,他對田需這種小人行徑非常反感,臨走時向魏襄王推薦了齊國公子田文來做魏相,魏襄王對公孫衍還留有些好感,他相信公孫衍的眼光,真的請年輕的田文做了魏相。這位田文就是后來大大有名,號稱“戰國四公子”之首的孟嘗君。
? 公孫衍離開魏國去往韓國,被韓王任命為國相,他依然不甘心失敗,暗中又開始策劃合縱。這次,張儀不會再給公孫衍機會了,秦國派出大軍攻打韓國,韓國大敗,公孫衍狼狽逃回魏國。
? 回到魏國的公孫衍已經徹底喪失了魏襄王的信任,沒能當上國相的田需惹不起孟嘗君,把一腔仇恨記在了公孫衍頭上。田需派出刺客刺殺了一名與公孫衍有仇的大臣,然后嫁禍給公孫衍,魏襄王大怒,賜公孫衍自盡。
? 就這樣,一代英杰,兵法家,外交家,首倡合縱的戰略大師,張儀平生勁敵公孫衍的人生終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