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嘗試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永遠得不到滿足。
·愛是一門藝術——需要人們有這方面的只是并付出努力·
關于愛的六個謬論
(1)愛僅是一種偶然產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是運氣。
(2)愛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贏得人心、對異性有吸引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
(3)愛很簡單,困難在于找到愛或被愛的對象。——互換互利的觀念為基礎的文化。
(4)愛情的產生:以權衡對方及本人的交換價值為前提。
(5)如癡如醉的入迷、瘋狂的愛戀是強烈愛情的表現
(6)渴望愛情,但把其他:成就、地位、名利、權利看得重于愛情。——時間、精力用來努力達到上述目的,卻很少用來學會愛情這門藝術。
愛情的理論
(1)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在愛中實現人與人的統一、人類最大的需要:克服孤獨感。
(2)“給”意味著生命力。
(3)沒有生命力=沒有創造愛情的能力 如果你在愛別人,卻沒有喚起他人的愛,也就是你的愛作為一種愛情不能使對方產生愛情,如果作為一個正在愛的人你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被人愛的人,那么你的愛情是軟弱無力的,是一種不幸。
(4)愛的積極要素:給予(付出)、關心、責任心、尊重、了解。愛的本質:創造、培養。
責任心:我對另一個生命表達出來的或尚未表達出來的愿望的答復。“有責任”意味著有能力并準備對這些愿望給予回答。
尊重:有能力實事求是地正視對方和認識他獨有的個性。要努力地使對方能成長和發展自己,因此尊重決無剝削之意。
·如果沒有尊重,那責任心很容易變成控制別人和奴役別人。
·我希望一個被我愛的人應該以他自己的方式和為了自己去成長、發展,而不是服務于我。
了解:深入事物內部:我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對自己的興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對方。
關心: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的關心。
·在愛情中,在獻身中,在深入對方中,我找到了自己,發現了自己,發現了我們對方,發現了人。
·我們永遠不可能靠智力來了解人和宇宙的秘密,但可以通過愛去把握它。
·心理學的最終結論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