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歇受約回楚,楚國派遣黃歇和太子完(楚考烈王)去秦國做人質(zhì)。楚頃襄王病,太子不能回到楚國,太子完和應(yīng)侯范雎關(guān)系很好。
黃歇跟范雎說:“楚王看起來病入膏肓了,秦國不如放太子回去。”為什么呢?黃歇給出兩點有利的理由
1、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
2、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
否則,也有兩點不利之處。
1、咸陽一布衣耳
2、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
放回太子,太子一定侍奉秦國,并且感念相國你的恩德。
黃歇為什么說這句話,兩點理由。
1、秦國和丞相的關(guān)系,我們看戰(zhàn)國以來,秦國丞相的下場
商鞅(不是丞相,但是對秦國歷史有重大貢獻):車裂
張儀:不被秦武王喜歡,卒于返魏途中
范雎:失去秦昭王寵信,病死
呂不韋:自盡
包括李斯,下場都很凄涼,所以黃歇說這點,切準(zhǔn)了范雎的心中。
2、公私兩便
中國古代官員干事情,總是看看,這件事除了為國家有好處,最重要是不是對自己有好處。這種官僚體系發(fā)展到了清末登峰造極,洋務(wù)運動時期所做的運動,除了給中國開啟了近代工業(yè)化,實質(zhì)上大量利益進入官僚體系中,而這種利益跟明治維新全然不同。
接著他指出兩點不利之處,
如果不放太子,太子根本就是一個老百姓。楚國又不止太子一人,那么新上來的國君對秦國沒有感情就不會對感念秦國,最重要不會感念相國你的恩德。
于是范雎趕緊去找秦昭王。秦王說:“叫太子老師去看看楚王的病,回來再打算”,秦昭王為什么這么說?去看楚王無非兩種可能,要么真的如黃歇所說,另外就是楚王身體很好。
黃歇就跟太子說:“現(xiàn)在秦國留住太子,就是想要求得利益?,F(xiàn)在太子的能力還不夠讓秦國有好處,我十分擔(dān)心??墒顷栁木ǔ曄逋醯男值埽┑膬蓚€兒子都在國中,大王如果死了,太子不在國內(nèi),那么陽文君的兩個兒子就會做大王,太子就不能祭祀宗廟。不如和使者(就是去問楚王身體好不好的人)一起逃出秦國,我留下了,以死承擔(dān)責(zé)任。‘’,太子完就扮成使者的車夫出了關(guān),黃歇在住所就搪塞,總是說太子有病謝客,估計太子已經(jīng)走遠了,就親自對秦昭王說:“太子完走遠了,我放走的,我該死,請求賜死”,昭王一聽火冒三丈就要賜死春申君。范雎就勸:“黃歇作為臣子,獻出生命效忠主子是應(yīng)該的,太子登位后,一定任用黃歇,不如放他回去,以此來親近秦國?!?/p>
我們看春申君此舉,跟藺相如和張良一樣,沒有足夠的才能不敢做這種事情。從上面的故事看,其實春申君在戰(zhàn)國四公子中無論能力還是膽識應(yīng)該是最高的。從開始對范雎說那段話開始,他心里應(yīng)該隱隱的有一個計劃。從后來的結(jié)果看,計劃成功了,范雎為他求情,很顯然是受了他的說辭的影響。
黃歇到了楚國三個月,楚頃襄王卒。太子完立,這就是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黃歇就成為國相,封為春申君,賜給淮北地十二縣(現(xiàn)在江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qū))。
后來的十五年,黃歇跟楚王說:“淮北地區(qū)靠近齊國,那邊事情緊迫。請求設(shè)立郡縣”,就獻上了淮北十二縣,請求封在江東(現(xiàn)在無錫、蘇州、上海一帶地區(qū))。楚考烈王同意了,春申君就在以前吳國的廢墟上,建立都邑。(吳國的都城在現(xiàn)在的蘇州。)
所以現(xiàn)在有人認為,春申君和上海有不解之緣,上海的黃浦江原名春申浦,又稱申江。上海又稱申城,這些都跟春申君有關(guān)系。
據(jù)《戰(zhàn)國策·楚策四》記載
虞卿謂春申君曰:“臣聞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則慮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為主君慮封者,莫如遠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殺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奪之。公孫鞅,功臣也;冉子,親姻也。然而不免奪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齊,邵公奭封于燕,為其遠王室矣。
虞卿跟春申君說:“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早點定封地,我為你考慮應(yīng)該把封地定在離楚國遠的地方。商鞅、冉子被殺的原因就是封地離都城太近。商鞅是功臣,冉子是姻親都不免有這樣的遭遇。太公望,召公奭(shì),能夠壽終正寢就是因為封地離都城遠?!?/p>
虞卿對春申君說的這么一番話有沒有道理呢?不能說完全道理沒有,但是如果還記得有位門客對田嬰說的“海大魚”的故事就應(yīng)該知道,在中央集權(quán)制下想要逃避君主的懲罰太難了。
春申君在楚國當(dāng)國相這段期間,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魏國有信陵君。他們干什么呢?
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quán)。
太史公用一句話闡明了戰(zhàn)國四公子的想法,就是這四點。這四點也注定了戰(zhàn)國四公子必然無疾而終。
“方爭下士,招致賓客”,從好的方面上說叫為國家收攬人才,從反面講不就是培植私人勢力。除了信陵君真心為國外,其他三位可不排除有這種心思。
“以相傾奪,輔國持權(quán)”,無論是他們主觀上愿不愿意,客觀上就是這么一個結(jié)果。在中央集權(quán)制不斷加強的戰(zhàn)國時代,這樣一種政治勢力的出現(xiàn),任何國家的任何君主都是無法忍受的。
這些深入的話題,我們在最后去總結(jié)。
春申君在楚國為相四年(楚考烈王四年,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五年(公元前259年),邯鄲之圍。邯鄲告急,楚國派遣春申君去救援(《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毛遂自薦),秦兵退去,春申君回到楚國。春申君在楚國當(dāng)國相八年(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為楚國伐魯國。他為什么打魯國呢?因為魯國太弱小,打強國秦國打不過,就欺負弱小的國家了。讓荀卿(就是荀子),當(dāng)蘭陵令。這里干嘛記載荀子?在《史記》中,春秋時期,孔子神出鬼沒,哪里他都會出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孟子、荀子也神出鬼沒,就是表達太史公的尊奉儒家的心情。
這個時候楚國又強大了。這個時候的楚國的強大其實是“虛胖”,為什么呢?戰(zhàn)國時期,真正的主要矛盾是秦國,楚國因為打不過秦國,就只能滅滅魯國,和齊國打打仗。在楚考烈王時期,
楚國的國力其實本質(zhì)上沒有什么增長。
趙國的平原君派人出使到春申君,春申君讓他住在上舍。趙使就像向楚國夸耀趙國有多富有。穿著裝飾著玳瑁的發(fā)簪,刀鞘、劍鞘用珠寶裝飾,就到春申君那里炫耀了。春申君的三千門客,上賓穿著裝飾珍珠的鞋子去見趙國使節(jié),趙國使節(jié)很慚愧。
我們讀到這里,才覺得。
一、趙國使節(jié)應(yīng)該要交“智商稅”了,自古以來聽過餓死人民,從來沒聽說過餓死官員的事情吧。況且趙國當(dāng)年邯鄲之圍的時候,《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的人吃人的慘劇歷歷在目,現(xiàn)在無聊到去炫耀這種事情??芍@種使節(jié)多么無知,使節(jié)除了要去完成出使任務(wù),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當(dāng)間諜,探測別國的國力。有這樣的“使節(jié)”,趙國怎么不完啊。
二、春申君也要交“智商稅”了吧,讓門客如此奢侈??芍荷昃暮栏唬@么豪富,如果傳到楚王耳中,楚王是覺得楚國很強大呢?還是春申君威脅到他的統(tǒng)治呢?看來春申君為相這幾年,“好事”可沒少干。
春申君在楚國為相十四年,秦莊襄王立(異人,秦始皇父親),以呂不韋為相,封為文信侯。攻取了東周(東周君)。那為什么要在春申君的列傳講這件事?因為這是大事,攻取了東周標(biāo)志八百年周朝徹底滅亡。
春申君在楚國為相二十二年(秦王贏政6年,公元前241年),諸侯害怕秦國攻城略地沒有止息。我們看看秦國的戰(zhàn)略,幾代人的努力,據(jù)《史記·李斯列傳》記載
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yè),為天下一統(tǒng),此萬世之一時也。
有明確的戰(zhàn)略部署。而諸侯們的做法完全是應(yīng)激性表現(xiàn),秦國對東方六國的攻勢猛烈,發(fā)動一次合縱攻秦。如果秦國在這段時間沒有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六國內(nèi)就自己內(nèi)斗,合縱瓦解。
所以相約合縱,向西伐秦國,楚王為首領(lǐng)。春申君來管理合縱事情,到了函谷關(guān),秦兵出兵攻打,諸侯都敗退逃走。楚考烈王由此歸咎于春申君,春申君就更加被疏遠了。這也說明春申君二十二年的為相生涯所訂立的戰(zhàn)略徹底失敗,于是在這時,據(jù)《史記·楚世家》記載
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在壽春最后的時光就是楚國八百年天下最后的歸宿之地了。
戰(zhàn)國時期,東方諸國共發(fā)動五次合縱攻秦的戰(zhàn)爭,這一次是最后一次。這一次結(jié)束以后,諸侯們就只能眼睜睜看自己的國家滅亡了。
春申君有個門客是觀津人名叫朱英?!妒酚洝穼懙竭@里才姍姍來遲的寫了春申君門客,可以講春申君這篇列傳與其他公子列傳全然不同。他對春申君說:“人人都認為楚國原來很強大,是你把他削弱了。在我看來不然。先王執(zhí)政的時候親近秦國二十年,秦國不攻打楚國,為什么???秦國如果越過黽隘之塞(河南和湖北的天然屏障)來打楚國,不便利。如果秦國越過韓、魏,借道于東周和西周,直接攻打楚國的都城陳,那韓魏就有可能斷其后路,不可?,F(xiàn)在不一樣了,魏國早晚要滅亡,魏國只能把許、鄢陵割給秦國。秦國如果占據(jù)這兩個地方,那么秦國距離我們陳地就只有一百六十里了。這樣秦楚戰(zhàn)爭就會無法止息?!背谑菍⒍汲菑年惖剡w到壽春。
這里朱英所言就表明一點,時勢一變,就算原來有效的方法也會失效。但是楚國把都城遷到壽春是不是就萬事無憂了呢?魏國滅亡,接下來就是三晉,就是楚國,所以朱英所說也有一層意思就是與魏國交好。為什么呢?朱英哪國人,他是魏國觀津人。
秦王政六年,秦國將衛(wèi)國國君遷到野王,把衛(wèi)國那一帶地區(qū)設(shè)立東郡。春申君被封在吳地,兼任宰相??梢灾v楚考烈王待了幾年,春申君就做了幾年的宰相,可以說恩寵不絕,那么春申君怎么對待楚考烈王的好意呢?
上節(jié)我們講到春申君被封吳地,我們繼續(xù)往下讀。
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這也很有意思,一般君主有沒有子嗣,不應(yīng)該多問。且不說君王,就算是普通人對“性”這方面也十分避諱??梢姵剂彝醵嗝葱湃嗡4荷昃趺崔k呢?找一大推美女進獻給楚考烈王,可是就是這么有意思,沒一個懷上的。趙國有個人叫李園有一個妹妹,想要進獻給楚王,聽說楚王基因不好,恐怕妹妹會失寵。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古代君王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接班人問題,為什么呢?各種各樣的政治勢力就會在這里鉆空子,結(jié)黨營私也好,禍國殃民也罷。舉個最典型的例子,清末甲午戰(zhàn)后,圍繞著光緒廢立,最終釀成庚子國變。
這里也一樣,這個李園來的目的就是到楚國專權(quán),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李園就來到了春申君這里。當(dāng)了春申君的舍人,然后布了一個驚天大騙局。他怎么干呢?首先假裝告別回去,誤了回來的期限,回來求見時,春申君就問他。
李園回答道:“齊國的國家要迎娶我的妹妹”,春申君一聽眼睛就活泛了,齊國國君要迎娶你妹妹.....說明李園的妹妹長得不錯。
就問李園:“下聘禮了嗎?”
”沒有呢“,李園回答。
”那能讓我見見嗎?“
”行啊“
于是李園就進獻給妹妹給春申君,春申君一看長得真是不錯,就寵幸了她,不久就懷孕了。
李園就跟他的妹妹商量,于是他的妹妹就給春申君吹枕頭風(fēng)。
”楚王別看現(xiàn)在寵幸著你,跟你親如兄弟。但是楚王年事已高,一旦楚國死了,他又沒兒子,他一定立他的兄弟,這樣一來,一朝天子一朝臣,那君上的地位可就不保了。況且你為相多年,哪里沒有些矛盾,如果爆發(fā)出來,你的封地也保不住。那我們未出生的孩子怎么辦?不如這樣,你把我進獻給楚王,那么如果生下了是個兒子,楚王必定立他為太子,這樣一來,你的兒子當(dāng)了楚王,你的權(quán)位自然代代不絕了?!?/p>
春申君一聽,他都沒猶豫。他仔細想想就知道這里不對。如果操作這件事,那么至少三個人知道分別是春申君、李園、李園的妹妹,那么權(quán)力斗爭點就是春申君和李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態(tài)勢,春申君太自信了,這樣一來自信和貪欲一結(jié)合必出大亂子。有些人說這個故事特別像呂不韋獻趙姬,我覺得更像另一個故事就是沙丘之謀。春申君如同李斯,李園就是趙高。兩個人的下場也是如出一轍,春申君不如李斯的是,李斯還好好考慮了一下,春申君連考慮都沒有。
于是春申君就按計劃行事,把李園的妹妹送了出去,楚王寵幸了她,生了個兒子。李園的妹妹就成了王后,李園就當(dāng)政了。
那么現(xiàn)在李園的目的達到了,春申君現(xiàn)在如果明白過來,趕緊補救,去殺死李園還有一線生機。但是春申君沒有,為什么?因為利令智昏,自信和貪欲結(jié)合是不可救藥的。
李園暗中豢養(yǎng)武士想殺死春申君。楚考烈王看起來真的要死了,春申君此時還沒有覺悟。楚考烈王是春申君最堅實的靠山,一旦這個靠山一倒,政治勢力就要大洗牌,就算李園不殺他。李園的妹妹就會成為太后,必然重用李園,那么李園和春申君勢必就會有權(quán)力的斗爭,何不在他勢單力弱的時候鏟除這個潛在的威脅呢?
門客朱英就勸春申君:”君上可曾聽過無妄之福和無妄之災(zāi)?現(xiàn)在君上處于楚國政治斗爭最變化無常的階段,楚王看起來生死未卜,你怎么不防備無望之人“
春申君聽不懂,就問:”無妄之福是什么意思?“
朱英說:”君上當(dāng)國相這二十多年,看起來是臣子,實質(zhì)上就是楚王,現(xiàn)在楚王病重,生死未卜,而如果幼子登基,主幼國疑,這正是君上奪取權(quán)力的大好時機,這就是無妄之福?!?/p>
”那無妄之災(zāi)是什么意思?”
朱英說:“君上想想,現(xiàn)在能跟你奪取權(quán)力有誰?兩種人,一者楚王的兄弟,但是楚王已有子嗣。二者就是李園,李園是楚王的舅舅,他不當(dāng)宰相卻是你的仇敵,不掌握軍隊,但是他養(yǎng)了很多亡命徒。那么楚王一死,李園必定先入宮占據(jù)權(quán)勢,殺了你滅口,這就是無妄之災(zāi)”
“那無望之人呢?”
朱英說:“自然就是我了,你把我安插到楚王的衛(wèi)隊里,我?guī)湍愠衾顖@”
春申君說:“別提了,怎么會到這一步,李園懦弱膽小,我又對他有恩,他不可能背叛我”,讀到這里我們還能說什么,“自作孽不可為?!?/p>
十七天以后,楚考烈王卒。李園果然先入宮,他的那幫亡命徒埋伏在宮門。春申君進入的時候,被亡命徒刺殺,把他頭斬了,仍在宮門外。接著滅了春申君的家,而李園的妹妹和春申君所生之子立為楚王,就是楚幽王。
這個故事讀完的感覺就是整個一陰謀家和傻子之間的故事吧,那么這個故事真實性有多少?
據(jù)《史記·楚世家》記載
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園殺春申君。幽王三年,秦、魏伐楚。秦相呂不韋卒。九年,秦滅韓。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猶代立,是為哀王。哀王立二月馀,哀王庶兄負芻之徒襲殺哀王而立負芻為王。
這里出現(xiàn)三個人,幽王是春申君之子。那么另外兩個人是誰?哀王是楚考烈王的兒子,是楚考烈王病重時期,李園的妹妹所生的兒子。
還有一個負芻,也是楚考烈王的兒子,只不過是庶子。這就奇怪了,開頭不是說楚考烈王沒有兒子嗎?怎么現(xiàn)在兒子一個個冒出來了。楚考烈王至少三個兒子,分別是楚幽王熊悍,楚哀王熊猶,楚王負芻。還有一個昌平君,在《史記》記載中無頭無尾,身世可疑,有人認為昌平君就是楚考烈王的兒子。但至少《史記》記載楚考烈王有三個兒子。那么楚幽王、楚哀王身世甭管多狗血,還有個完整的身世。那么這個負芻什么時候生的?他不可能是楚考烈王無子前生的,否則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是假的。那只能是李園事件發(fā)生以后。
另外,楚幽王如果真的是春申君之子,那么李園的妹妹怎么能剛好十月懷胎?另外春申君怎么保證李園的妹妹所生一定是男孩?你要說呂不韋和趙姬發(fā)生在趙國,還可以瞞天過海。春申君這事直接發(fā)生在楚國宮廷,戰(zhàn)國時期宮廷有專門的人去印證女子是否有孕,怎么瞞天過海?
特別是《史記》的列傳部分和本紀(jì)部分可信度是不一樣的,本紀(jì)相較于列傳要可信的多。
所以可以確定這件事大概是編造的。那誰編造了這件事呢?黃式三(清代著名學(xué)者)認為
此必后負芻謀哀王猶之誣言也。
我們也只能姑且相信這種說法。
這一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帝九年,嫪毐也在秦國作亂,被察覺,夷其三族,呂不韋被廢。
為什么在春申君的列傳寫這件事,因為秦始皇解決完嫪毐、呂不韋的事情后,就開始兼并六國的戰(zhàn)爭,所以這件事情對六國是很重要的事情。并且這里用的是“秦始皇帝”,而不是秦始皇,說明太史公寫這段的時候是非常正式的。
太史公曰:我曾經(jīng)路過楚國,看到春申君的都邑十分宏大。開始的時候,春申君說服秦昭王,護主回楚是何等的聰明。但是后來受制于李園,昏聵啊。俗話說:
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指的就是春申君不用朱英的計策吧?
這里太史公把春申君的失敗歸咎于他不聽朱英之計,很顯然并沒有抓住事情根本。其實把春申君給秦昭王的話刪除,把李園之事刪除,這樣掐頭去尾,春申君的事情還剩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