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 這是一幅偽君子的畫像。儒者對偽君子的鄙棄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在歷史上,在現實中,這種巧言令色的人卻并不因為圣人的鄙棄而減少。他們雖無仁德,難成正果,但卻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國危天下亂。 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要牢記圣人提醒我們的話,時時警惕那些花言巧語,一臉笑得稀爛的偽君子。
善于花言巧語的人,必然是有意討好別人,不是有私心,就是言過其實。我們有必要精心地設計自己的言辭去討好別人嗎?當我們有意去討好別人的時候,便已經有了得到別人的好處或得不到的兩種可能性,違背本性去得到好處就無法長久。
言巧語、皮笑肉不笑,這樣的人怎么會有仁愛之心呢?他們的心中只能是為了得到個人的名利而儲存虛偽甚至奸詐。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騙人者,同時又可能都是被騙者,我們還是講究表里如一吧。為了得到好處而去討好,當得不到的時候,必然會有怨恨或失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