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既關注自己成長,又不停去比較,當一心只關注成長,這個路途、過程中的興奮感快感、或者難受,都已經足以讓人應對了。這是脫胎于老師寫的關于“找鑰匙”的故事,男孩子對女孩子的生氣,不是去解釋她生氣這件事(男生越描女孩越生氣),而是往高興的方向引。心理學上講的人不能同時高興、傷心。
老師今天說的“馬上成功”,我最近也有這樣的趨勢。有些急躁,加上deadline的臨近,總覺時間不夠,但回歸自己平時在成長、提升方面,仍是徒有其表,對計劃的制定和個人管理,尚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所以總體情況是,把注意力轉移到更容易做的事——“焦慮”上,而損失了在成長的注意力。
認識到這些,開始看余華的《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里面的描繪,他兒子、他自己幼年時的一些事,細致平靜又俏皮。體味到這些純真有趣而簡單的感覺,漸漸平靜下來。其中,我抓住了“簡單”這個概念的好處,并運用。
未來的我,顯然不想過現在的生活。光是看到現狀,就讓我有警覺。提醒自己,改變需要耐心。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關注未來,也著眼當下。
最近留言寫不出來了,元認知也懶得動,看老師的課,竟然有種麻木,有點像老師說的“被動注意力”。以前動用元認知確實讓我嘗到甜頭,但顯然這些甜頭并未達到讓我形成“動用元認知”的剛需。今天的感受是,進入刻意提醒“動用元認知”的階段。一個習慣的養成,即使開始于興趣,也需要刻意練習。老師的“興趣—刻意練習—(我私下加的,更深的)興趣—……”這樣才能形成正循環。
【寫作踐行】第2篇,你好(^_^)/我是小馬。歡迎您的到來~
寫作當作家曾是我小時候的愿望,一路上懵懂,中斷;如今即將奔三,拾起。你也有過小時候許下愿望,成年后忙忙碌碌,甚至覺得那些都是扯淡的想法呢?
你可有想過,生命、生活重來?
七年就是一輩子,七年一輪回。
你若愿意,我們就一起過好這幾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