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濟學014 - 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
1. 內容總結
做一件事情,負面感受不是你的成本,只有你需要付出的最大代價才是成本。而你要付出的代價時什么?到底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評價。從一個商鋪的用途選擇,租金收入,到一個人的執業選擇,工作收入都是如此。
今天主要是兩個要點。第一,負面的感受不是成本;第二,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
負面感受不是成本
負面感受不是成本,很多人犯這個錯誤。
如果游泳池給你帶來的正面感受是100分,哪些臟亂差、辛苦流汗的負面感受是70分,那么游泳池給你帶來的凈幸福值是30分;而搭一個帳篷,我們假設正面感受是70分,負面感受是10分,所以帳篷給你帶來的凈幸福值是40分
我們要比較的是,凈幸福值,而不是70分的負面感受。
搭建一個游泳池的成本,是損失了帳篷所帶來的凈幸福值40分;而搭建一個帳篷的成本是游泳池所帶來的的凈幸福值30分。
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
自己家的店鋪、不需要交房租,拿去賣茶葉蛋,是不是就是0成本呢?
經濟學角度而言,不是這樣的,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如果鋪子出租給別人,賺到的收入,比賣茶葉蛋多,那么成本就是鋪子租出去的收入。
鋪租是誰決定的?地段等等社會上所有其他人共同決定的。
所以,你的成本,也就是你放棄了的最大代價,是由社會其他
你的職業范圍是由社會決定的
為什么不忘初心那么難,因為初心的時候可選范圍少,越到后面成本范圍越高,放棄的東西就越來越多了。
你今天能選擇的職業,是一個非常狹窄的范圍,是今天大多數人都認可的職業范圍。你在這當中選擇自己興趣最大、付出成本最低,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你的總收益最大的職位。
經濟學認為,你擁有你的生命,但是你的生命如何度過,你的執業是如何發展的,很大程度上是由社會其他人決定的。
2. 課后思考
負面感受不是成本,所以我們要關注、對比的是凈幸福值,或者說凈利潤。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是由社會環境共同決定的。
我理解,這是因為人始終是社會人,你的價值是由市場決定的,所以你選擇的價值也好、你放棄的代價也好,都是由市場決定的。
進而推廣到人生,推廣到職業生涯,莫不是如此。
2.1 課后習題
請告訴我,你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在職業選擇上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工作十年,換了5份工作,從IT崗位到業務銷售崗位,到現在的產品經理角色。
我并不是一個完全興趣導向的人,更多的是看未來發展,結合自身的一些能力和觀點,盡可能的往前端切換,當切換到最前端后,又開始往后面收縮了一點點。
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比如為了穩定,放棄了原來業務總監的頭銜,到了現在的公司,放棄了帶團隊機會等等。如何量化呢?如果從薪酬上來說,其實還是一直在漲的。
3. 與現實的聯系
今天這個概念很好,兩個方面聯系現實
- 投資決策上,買了A房子,意味著放棄了B房子,你的成本是B房子的漲幅,如果A房子的漲幅高于B房子,那么才能算是賺了,而不是單純看B房子
- 生意選擇上,一樣也是看自己選擇 的領域,而不是單純看自身付出的成本
4. 行動和改變
行動和改變:主要還是在決策前,盡可能量化可選的項目,不僅僅對項目付出的成本做量化比較,更要量化評估,項目之間的成本,項目和項目之間互為成本,關注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