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重述原文知識:
這個片段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模型——行為方式模型。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導致我們產生情緒和行為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的主觀臆斷。如果能夠改變自己的主觀臆斷,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也就能顧隨之而改變,這樣,我們就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在面對事件的時候,我們首先觀察事實,然后在腦中構思情節,也就是產生主觀臆斷,接下來產生感受和情緒,感受和情緒引發我們采取對應的行為。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反推法來找到自己的主觀臆斷,管理自己的情緒行為。主要通過反思來進行,所以這個方法叫做行為方式回顧法。
1. 關注你的行為表現:我在采取什么樣的行動?
2. 確定自己行為背后的感受:是什么樣的情緒導致我產生這樣的行為?
3.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樣的想法讓我產生這樣的情緒?
4. 尋找想法背后的事實:重新思考和審視事實,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和真正的事實區分開來。
通過以上四個步驟,我們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想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
A1:聯系過往經驗: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一段時間里,感覺周遭的同事都在和你作對,感覺他們故意不配合你的工作,感覺上級領導對你不夠重視,覺得自己在公司里是個可有可無的人?或者你還有其他特別消極的情緒,回想一下是什么樣的場景,你的應對方式是什么。你腦海里總是重復的那一句話(主觀臆斷)?
A2:規劃未來應用:
思考一下未來一個月或者一周時間里,你可能大概率會遇到哪些消極的情緒事件。請問使用I便簽梳理的行為方式回顧法來幫助你,控制自己的想法,管理自己的情緒。
————————————————————————
A1:一次培訓經歷
曾經,我和小雪都還是初級教練。在一次培訓中,我與小雪同時作為該培訓項目的教練,分別帶領2個小隊,在2個不同場地進行最后畢業科目的教學,在小雪的現場有經理配合支持。
培訓結束后,經理針對小雪的教學技巧給出了諸多的點評的改進建議。而對于對于我的教學情況,沒有詢問、沒有建議。我主動詢問經理,希望的到反饋,經理回復:沒有看到我的表現,所以,這次不太好評價。
為此,我感到被忽略,沒有得到重視,變得失落。
1.關注我的行為:在經理給小雪提完建議后,見經理并沒有也為我提出改進建議,于是主動向經理詢問。
2.確定行為背后的感受:作為同為初級培訓師的我,希望和小雪一樣有可以有提升的空間,希望我的表現可以被同事們看到并認可關注。我希望被關注、被認同、被重視,是我的心理需求。
3.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經理一定是不關注我、不重視我,他一定是認為小雪相較于我更值得被培養。所以,我是不值得被培養的,我是沒有價值的。
4.尋找想法背后的事實:經理的確沒有觀察到我的表現,沒有觀察就沒有建議,這是事實。不等于經理就沒有關注我的成長,也不等于經理在否定我的價值。
A2:關于某業務板塊的營銷計劃
近期,經理整合了某外部咨詢機構與我公司就某業務板塊的合作,所以,在下周內需要我和經理就合作板塊提出營銷的計劃。
1.目標:做好情緒管理,不讓自己的主觀臆斷去排斥經理的建議,已客觀理性的職業狀態與經理就營銷計劃達成共識。
2.行動方案:
2.1關注事實:盡可能客觀去看待接下來在與經理、同事合作伙伴之間的溝通和合作行為。
2.2頭腦中的想法:減少自己主觀的想法和判斷,不去做過多的對事實的解釋。
2.3覺察我的感受和情緒:與自己對話,并可以在合適的時機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而非想過去似的情緒爆發,演變為爭吵。
2.4關注我的行為:在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況下,按照工作進度提供營銷計劃,管控工作進度。
3.完成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