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點評訓練營30/90

【當日新文】及【作業要求】

李克富‖和氣生“財”,卻不能生“才”

作業:復習“能力”一節(這是極為重要的內容),談談您對“遺傳決定了能力發展可能的范圍或限度,環境決定了在遺傳基礎上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的理解。

李克富‖高人之高見


【作答】

? ? ? ? 仔細閱讀了心理咨詢師考試教材:《基礎心理學》中關于“能力”的論述,其中有很多知識點需要識別并記憶(感覺這一部分應該是個重要考點),現將書中關于“能力”的理論知識點羅列如下:

能力是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能力是具體的,是和完成某種活動相聯系的,而不是抽象的。

智力:認識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在組成智力的各種因素中,思維力是支柱和核心,它代表著智力發展的水平。正常發展的智力,是從事任何一種實踐活動的基本條件。

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技能是通過練習而獲得和鞏固下來的,完成活動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能力不是知識和技能,但和知識、技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沒有某種能力難于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能力決定著掌握知識技能的方向、速度、鞏固的程度和所能達到的水平。但是不能簡單地用知識技能當作標準,來比較人們的能力高低。也就是說,文化知識高的人,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不一定高。如果兩個人掌握了同等水平的知識和技能,也不能說他們的能力是相同的,因為兩個人可能年齡不同,從事這種知識技能學習的時間不同,或者兩個人知識經驗的基礎不同,達到同樣的知識技能水平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不同。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也會促進相應能力的發展,所以能力和知識技能又有密切的聯系。

按能力發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為能力、才能和天才。

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需要的心理條件是能力;具備能力所需要的各種心理條件叫才能;不僅具有才能,而且能力所需要的各種心理條件都達到了完美的結合,又給人類做出了杰出貢獻叫天才。

能力的分類:

1、按能力的結構,可把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1)一般能力即平常所說的智力,是指完成各種活動都必須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2)特殊能力是指從事某種專業活動,或某種特殊領域的活動,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能力,如音樂能力、美術能力等。

2、按能力與先天稟賦和社會文化因素的關系,可以把能力分為液體能力和晶體能力。(1)液體能力又叫液體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它較少依賴文化和知識的內容,而取決于個人的稟賦。所以,液體能力受教育和文化的影響較少,卻與年齡有密切的關系,20歲達到頂峰,30歲以后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2)晶體能力又叫晶體智力,是指獲得語言、數學等知識的能力,它取決于后天的學習,與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在人的一生中,晶體能力一直在發展,只是25歲之后,其發展速度漸趨平緩。

3、按能力所涉及的領域來劃分,可把能力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1)認知能力是獲取知識的能力,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智力;(2)操作能力是支配肢體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如體育運動、藝術表演、手工操作的能力;(3)社交能力是從事社會交往的能力,如與人溝通的言語交往和言語感染力、組織管理能力、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等等。

4、按創造程度劃分,可把能力分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創造能力。(1)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談舉止而做出與之相似的行為的能力;(2)再造能力是指遵循現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3)創造能力是指不依據現成的模式或程序,獨立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發現新的規律,創造新的方法的能力。

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

(一)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

1.能力發展水平有高低的差異。就全人類來說,能力的個體差異呈正態分布。如果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來測量一個地區全部人口的智商,那么,智商在100±16范圍內的人占全部人口的68.20%;智商在100±32范圍內的人占全部人口的95.4%;智商高于132和低于68的人只占極少數。也就是說智商的分布是兩頭小,中間大。

2.智力的高度發展稱智力超常,一般把智商高于140的兒童稱超常兒童,這類兒童大約占全人口的1%;智力遠低于中等水平稱智力落后,一般把智商低于70的兒童稱弱智兒童,這類兒童大約占全人口的3%。

3.智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是一個人成就大小的惟一決定因素。智商高,成就低;或智商較低,成就較高的例子,并不少見,智力水平是一個人創造成就的基本條件,但是,除智力水平這一條件之外,機遇和一個人的人格品質也是極為重要的條件。很難設想一個懦弱的人會有克服重重困難,爭取勝利的毅力。

(二)能力類型的差異

不同的人,在能力的不同方面上,所表現出來的差異也是很大的,這包括感知覺能力、想像力,以及特殊能力方面的明顯差異。例如,有的人聽覺靈敏,有的人視覺發達;有的人記憶力強,有的人想像力強;有的人善于分析,有的人善于綜合;有的人音樂能力強,有的人樂于繪畫等等。

(三)能力發展早晚的差異

有的人很小就表現出非常的聰明,能作曲,能寫詩,有極高的運算能力,人們常把這種兒童稱“神童”;有的人則大器晚成,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才創造出成果。大器晚成的人可能是因為早期沒有得到良好的受教育和發展的機會,可能是因為早期的生活道路比較坎坷,也可能是因為成果的創造需要長期的準備和積累。

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

(一)遺傳的因素

1.生物所具有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相對穩定地傳給后代的現象叫遺傳。遺傳是通過遺傳物質的載體——細胞內的染色體來實現的。染色體上的遺傳因子叫基因,基因決定著性狀的遺傳。

2.影響能力發展的遺傳因素,主要指的是一個人的素質,或叫天賦,即一個人生來具有的解剖生理特點,包括他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以及神經系統構造和機能的特點。素質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基礎和前提。

(二)環境和教育的因素

1.環境和教育的因素包括兒童正常發育的物質條件,兒童的家庭、兒童所在的學校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環境決定了在遺傳決定的范圍內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

(1)兒童正常發育的基本物質條件是營養。兒童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神經系統都處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出生前后如果缺乏營養,必將影響身體器官和腦的發育,也必將影響智力的正常發展。

(2)疾病和藥物也是影響兒童發育的重要條件。不僅兒童本身的疾病會影響其身體的正常發育,而且母親懷孕期間患病和服用藥物,也會對胎兒造成嚴重的損害。

(3)環境的刺激也是重要的環境因素,如母親對孩子科學的哺育和愛撫,家人和其他人,特別是母親與孩子的交往,適宜的玩具和豐富變化的環境等都對兒童的智力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早期的環境影響更為重要,脫離人類社會在動物哺養下長大的孩子,即使回到人類社會,其智力發展也難以達到正常人的水平。例如狼孩。

(4)學校教育是對兒童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讓兒童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發展兒童的能力,培養他的健全的人格。外界的條件是通過兒童自身的活動才發生作用的,因此,兒童的人格,他的意志品質,他對知識的興趣,以及他的主觀努力,都會影響到他的能力的發展。

(5)發達的社會經濟條件,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是能力發展的肥沃土壤,和諧的家庭氛圍是能力發展的基石,而教育則是能力發展的關鍵。

(三)研究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影響的方法

(1)譜系調查法——英國學者高爾頓(Gahon,F.)他選了977位名人,考察了他們的譜系,再與普通人家做對比。結果發現,名人組中,父輩是名人的,子輩中的名人也多;普通人組中,父輩中沒有名人的,子輩中只有一個名人。他根據一系列這樣的研究得出結論說,天才的上代能生育出天才的子孫,遺傳是能力發展的決定因素。缺點:這種研究的漏洞就在于,譜系只說明了遺傳因素對能力發展的影響,但沒法排除環境因素的影響。

(2)同卵雙生子研究

利用同卵雙生子來研究遺傳對能力發展的影響比較有說服力,因為同卵雙生子的遺傳素質相同,他們能力上的差異可以看做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3)養子、養女與親生父母和養父母能力發展的相關

能力發展的相關,這種研究是研究環境因素,對能力發展影響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因為養子、養女進入收養家庭,就等于換了一個環境。長大后的養子、養女與生父母、養父母,以及與在原來家庭長大的兄弟、姐妹之間在能力發展上的相關與差別,說明了環境因素對能力發展的作用。

(四)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關系

(1)遺傳決定了能力發展可能的范圍或限度(先天因素——天賦稟性)。環境則決定了在遺傳基礎上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后天因素——發展可能)

(2)遺傳力對能力發展的影響并不是很大。根據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造成的能力上的差異,心理學家計算了在能力發展上遺傳力作用的大小。在許多國家,包括在我國的某些地區,用這種方法對遺傳力所做的估計,其數值大約在0.35~0.65之間。

(3)遺傳潛勢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中,其能力發展會有不同的情況。遺傳潛勢較好的人,能力發展的可塑范圍大,環境的影響也大。遺傳潛勢較差的人,他的遺傳條件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的可能,環境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比較小。


讀完理論,再回過頭來仔細體會今天老師在文章中提及的有關“能力”的論述:

才,就是能力。教材(心理咨詢師,2015修訂版,第85頁)上講,“能力是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還說,“能力是具體的,是和完成某種活動相聯系的,而不是抽象的”。
能力是需要培養的,而培養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和規范,依靠和氣是絕對不行的。
因此,和氣可以生“財”,但絕對不可能生“才”!
心理學(教材,第88頁)認為,“遺傳決定了能力發展可能的范圍或限度,環境決定了在遺傳基礎上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而且,“遺傳力對能力發展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心理咨詢的能力(才)是完全可以通過嚴苛的訓練提升的。
在我看來,“名”師及其弟子大多是沽名釣譽的混子,只有“明”師才能培養出名副其實的高徒。
明師定是嚴師,一定邊界清晰,賞罰分明!
最后,摘錄一段大學教材(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四版,第490頁)的內容佐證我以上所言:
“有些優秀教師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必須準確、嚴密、迅速,作業必須一絲不茍。經過長期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言語能力都能得到明顯提高。‘嚴師出高徒’,正體現了教育和訓練對能力發展的意義。”

后記:

我從父母那里遺傳來的基因決定了我個人能力發展可能的范圍或限度,我既不是“智力超常”也不屬于“智力低下”,我本平凡,再如何努力都成不了“天才”。我成長過程中所處的各類“環境”決定了在遺傳基因基礎上我個人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比如,我現在跟著一位“嚴師”學習,這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個人能力發展正朝著更高的標準提升。希望自己珍惜“嚴師”的教誨,每天前進一點點,慢慢來,不放棄,跟著“嚴師”練好基本功,期待在美好的未來,遇見美好的自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