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和氣生“財”,卻不能生“才”


才,就是能力。能力是需要培養的,而培養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和規范,依靠和氣是絕對不行的。因此,和氣可以生“財”,但絕對不可能生“才”!


無拘無束的精神愉悅

前幾天,由于遵照助手和幾位小組長的建議對參與“心理點評視角訓練營”而未能完成作業的學員給予了徹底清理,我得到的反饋是“開始走上了規范化道路,管理也容易多了”。這讓我后悔沒有早些采取行動。

可昨天跟某位學員聊天,TA說我不該如此嚴厲,參與者應該多多益善,多一個人就會多一份打賞錢,而非要完成點評作業則大可沒有必要——“畢竟和氣生財嘛”!

這話讓我不爽。

職業訓練讓我對這種不爽特別敏感,知道在被我命名為“不爽”的情緒背后,是我的某種需要未得到滿足。

我想要什么呢?我自問。

是學員每次打賞給我的2塊錢嗎?是的。畢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人每次2塊,一個月下來也是筆小財呢!

但我明顯感到我所需要的不只這個,因為如果單純為了錢的話,我能想出更多更隱蔽的生財之法。

我繼續探索著……

請相信我,一個專業人員在遇到自己專業領域內的難題時,一定會更從容一些,也一定比非專業人員有著更多的解決策略。

我閉上眼睛,盡可能放松自己,從心中默念“我到底想要什么”開始想象,任思緒成脫韁的野馬。

正如所有學員都在我的動力心理學培訓課上反復練習過的,這一技術就是經過改良之后的自由聯想——就“索因”而言,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有哪種心理咨詢技術的實用程度能夠超過它。

很多鮮活的畫面——不是“想”而是看得見的“像”——在我面前或快或慢地閃過,最終定格。

那是農歷三月,一位老者和十幾位年齡大小不等的學生在水中嬉戲,在風中跳舞,唱著歌回家。

當我確定這正是我想要的時,畫面就轉成《論語》中的那句話——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此時我便知道,這個備受孔子贊賞的生活畫面,簡單質樸,卻恬淡適意,意蘊無窮,千百年來不只一直為國人思慕與向往,也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它不是一種具象的生活樣式,而是被寄予深情的生活理想:那是天地間生命無拘無束的釋放,是與自然融為一體時發自內心的精神愉悅。

這次訓練營,我最想要的就是找到一些在某一天能夠與我一起“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人,進而從“志同”步入“道合”!

至此,我明白了,這種與我志同道合的人,不見得有“財”,但必須具備與我想匹配的“才”。

才,就是能力。教材(心理咨詢師,2015修訂版,第85頁)上講,“能力是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還說,“能力是具體的,是和完成某種活動相聯系的,而不是抽象的”。

能力是需要培養的,而培養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和規范,依靠和氣是絕對不行的。

因此,和氣可以生“財”,但絕對不可能生“才”!

心理學(教材,第88頁)認為,“遺傳決定了能力發展可能的范圍或限度,環境決定了在遺傳基礎上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而且,“遺傳力對能力發展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心理咨詢的能力(才)是完全可以通過嚴苛的訓練提升的。

在我看來,“名”師及其弟子大多是沽名釣譽的混子,只有“明”師才能培養出名副其實的高徒。

明師定是嚴師,一定邊界清晰,賞罰分明!

最后,摘錄一段大學教材(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四版,第490頁)的內容佐證我以上所言:

“有些優秀教師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必須準確、嚴密、迅速,作業必須一絲不茍。經過長期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言語能力都能得到明顯提高。‘嚴師出高徒’,正體現了教育和訓練對能力發展的意義。”


這是國內最權威的教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