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東家
跑西家
喝擂茶
打哈哈
來來往往結親家
……
伴著這首流傳千年的民謠
讓我們一同走進福建泰寧白石頂下的深山人家
山里人愛茶,祖祖輩輩沒有一天不飲茶的。山里人懂茶,好茶劣茶,他們嘗一口、看一眼就能知曉。什么是好茶,怎么種好茶,得山里人說了算。阿坤就是白石頂山里土生土長的山娃子,白石頂山最好的茶他都知道。
茶是阿坤的伙伴,他時常與之對話
山很大,山的前面是山,山后面還是山。阿坤的世界很小,俯仰之間全是層巒疊嶂,和不知道多久以前生長在山前、山坳、山后的野茶樹。
如今阿坤的茶山已成山林一景
阿坤家所屬的泰寧風景區,享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美名,常年PM2.5值個位數,負氧離子高達6-8萬個單位,典型的天然氧吧。
世界地質公園的山水呼吸的、流淌的都是氧氣
不僅自然風光優渥,泰寧古城還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稱,人文歷史底蘊相當豐厚。
漢唐古鎮,兩宋名城
好山好水吃好茶,白石頂是福建第一高峰,海拔1858米,那里至今保留著1500畝的原始森林,山林深處,零星分布著累計 200 畝左右的野生古茶樹。靠山的人吃山,靠水的人吃水,靠著茶樹的人吃茶。阿坤老家的人每天早中晚,三頓茶必不可少,正應了那句老話:一日不飲則滯,三日不飲則病。
每日三頓茶的傳統,已傳承了千年
山里有一條一米寬的采茶小道,那是世世代代的采茶人,一步步走出來的。阿坤記得小時候,天剛蒙蒙亮,他和小伙伴就被大人們從被窩里提溜出來,戴上草帽、穿上膠鞋、背上竹簍,沿著那條采茶小道上山采茶葉。早起采茶的人們唱著山歌,向山林道著早安……
這條采茶道,山里人走了一輩又一輩
那時候啊,野山茶都長瘋了,遍地都是,就是不抱團,東一株西一棵,像是跟人捉迷藏似的。老茶頭兒找上一天,不過才摘上5、6斤鮮茶,年少的阿坤們摘得就更少了。“要是這些茶樹能長在一起就好了!”小小的阿坤嘟囔著。“信山有山神。如果山神讓我采得到,就是采到了,如果山神安排采不到,就是采不到了。”長輩們用祖傳的話來安慰小阿坤。山里人對那分散在各處的野茶樹無可奈何,也只能樂天知命自尋一處安慰。
阿坤長大后走向了山下更廣闊的世界,他見到了很多新鮮的東西,也見到了別處的茶園,那些茶樹一個挨一個,一片挨一片,摘茶的人揀著摘,揀最嫩的摘,揀最好的摘,揀最近的摘,不怕那些好茶樹跟人捉迷藏,不必再靠天吃茶。阿坤小時候的愿望,似乎在別處的茶園已經實現了。他想吸收他處的種植經驗,把現代科學的種茶培育技術和祖傳的養茶、制茶工藝結合一起,讓泰寧的天然野生茶滋潤更多人的心田。
于是,阿坤很快回到老家,一邊考察家鄉的種茶方式和種植環境,一邊研究現代大規模種茶技術。他發現業內已經出現過野生茶規模種植的經驗,把這種茶叫做“栽培型野生茶”,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學習,阿坤信心更強了,信念更堅定了。
阿坤考察發現,茶山不同于茶田,山是凸凹不平、高低起伏的,不像茶田那樣平坦開闊,有著天然的規模種植優勢,茶山只能集中區域,小規模開墾。
山地開墾,都是阿坤帶著鄉鄰一鋤一鋤翻出來的
茶樹的生長條件堪稱挑剔,不僅極度依賴土壤和水源條件,它和周圍的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都交織著復雜的生態關系。泰寧山里也流傳著種茶經驗——頭戴帽、腳穿鞋、腰細帶——就是說茶山的四周不能有山體裸露,全部要保持原有的植被覆蓋。阿坤發現,祖上的經驗和現代的種植技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強調了保護生態的重要性。
為此,阿坤的茶山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鋤草,單單只每天去剪草。不打農藥、不施化肥還好理解,畢竟這山里的氣候條件好,祖祖輩輩種出來的茶樹個個是好苗子,但鄉鄰對每天只剪草不鋤草帶著很大困惑。“草不能全鋤掉,得留下少部分的雜草和灌木,它們是茶樹的伴兒,沒了它們茶樹就不叫野生的了,我們只需要讓草長慢一點,多給茶樹留一些生長環境就好,其它的咱們不用大動。”阿坤這樣跟鄉鄰解釋自己的種植原理。
好一片山野茶林
不施化肥不等于完全不施肥,阿坤有“獨家研制的施肥秘方”。
山里人嘴挑,只喝好茶,口感不太好的都扔到山里喂草木,而鄉鄰扔的次等茶卻是阿坤眼里的寶貝。阿坤研究過,這些次等茶其實都是有機肥料,都是好東西,于是他把各家各戶的次等茶都搜集起來,以一定比例混合著山林里的枯木、落葉等天然植物肥料,用于茶樹施肥。就這樣,阿坤種出來的茶樹樹齡長,采摘量少,與農藥、重金屬絕緣,純天然有機生長,非常完整地保留了野生茶的品質。
動圖加載中
每一片茶葉,都是山里人的心血
如果說阿坤種茶樹用的是祖傳手藝,那他在制茶上就屬于引用先進“外援”了。他在烘焙茶葉時用的是荔枝木炭,這種炭是一種原木炭,無煙、無塵、無味,火力旺,是烘焙茶葉的上佳材料。鄉鄰們都說,阿坤“想做好茶”,“下了大功夫”,因為這種原料泰寧本地不產,要從外地采購,僅這一項所需的成本就遠遠超過別處茶園。
好茶還要好炭烘
阿坤是白石頂山的孩子,他和鄉鄰和祖祖輩輩一樣深愛著把他養大成人的那座山,那山干凈,那人也干凈,那里的茶也是干凈的。對于自己家鄉的茶,“凈”是他最執著的堅守,也是他自我心靈的堅守。
心以茶為鏡
每年秋天,阿坤都會邀請朋友來泰寧,到大金湖里劃船,去白石頂山徒步,順道采一些山野果子,而每次行程的最后,他們都會到阿坤的小茶室里,泡上一壺山野茶,大家一起坐下來,看看天地,談談人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以茶會友,結交四方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這樣的人,這樣的茶,何不來品一杯?
我們在白石頂山下,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