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長要經歷播種-發芽-出苗-開花-結果-形成種子六個過程,本課重點的是掌握播種的方法,并根據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容和方法。
今天讓學生準備材料做播種的實驗,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氛圍非?;钴S,早就蠢蠢欲動想自己親自播種,可是我卻壓制學生對播種的好奇心,先將播種的方法等一系列要注意事項束縛了孩子們的思維方式,讓他們中規中矩的按照我設計的方式進行播種實驗。播種完后為了更好的觀察種子在土壤中成長過程,直接引導出下一個用透明杯觀察種子發芽的實驗,看見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順利的做好實驗,我天真的認為學生基本已經掌握了這節課的內容??墒牵涍^校長的點評,我猶如當頭棒喝,頓時醒悟。是??!這種方法不正是過去填鴨式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死方法嗎?這不正與新課標相悖嗎?慚愧之余把教案作一番修改,在三(2)班上同樣的一節課,學生的反應和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做實驗時學生的思維沒有被圈牢,他們的想象能力得到了足夠大的空間,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這不正是科學課上尋求的效果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只是傳授方法,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疑惑的難題,應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究得出自己的結論,老師最后概括總結學生的結論,得出正確科學觀點,這才是最終目的。